性伦理:敌人在哪里 | 性经验史74

乐活   2024-12-16 21:36   云南  

上一篇说到,洗礼在公元3世纪发展壮大,使得展示自我真相在灵魂救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这里涉及一种强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死亡与斗争。

洗礼既埋葬了过去种种,又打上了基督印记,前者意味着死亡,后者昭示着新生。忏悔在此变成了一种自我锻炼:人应该刻意、勤奋、持续地消除身体或离魂中的一切罪恶。

忏悔贯穿基督徒的一生,期间,入教申请者获取真理的意愿和能力等均需接受考察;这种考察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它既是一种训练,又是一种确认,它训练了自我,确认了罪恶的死亡,这里涉及自我与自我的关系以及自我对自我的认知,这种关系与认知在忏悔中也变得日益重要。

与此同时,“敌人”的概念也随之扩大,它此前主要指未受洗之人,此时还涉及灵魂;按照古罗马神学家德尔图良(Tertullian,约160-240)的说法,撒旦对人类的统治拓展至人的内心深处,人的灵魂由此堕落,人的生命被邪恶控制,换言之,敌人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时刻统治着人类灵魂,而洗礼则可让圣灵入驻人类灵魂,赐予人类强大到足以抵御敌人的力量。

这里涉及一种力量搏斗,是人与敌人(即意图控制人类灵魂的魔鬼)之间的战斗,敌人遭到抵抗会奋起反击变得愈加猖狂,所以基督徒需要时刻准备战斗,否则就会再次堕落,总言之,主体应该具有时刻备战与迎战的意识,主体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复杂而多变。

在基督教中,洗礼只有一次,人也只有一次重获新生的机会,但忏悔却可重复出现,上帝会以仁慈之心重复恩赐宽恕。如果受洗之人再次犯错(即成为了罪人),洗礼之门已经关闭了,但第二扇希望之门却敞开着,经由忏悔,仍可再次享受上帝重复赐予的恩惠。

总结起来,人类通过洗礼获得拯救,受洗之人再次堕落,还可经由忏悔补救,忏悔在此类似于变相洗礼,洗礼只有一次,忏悔也理应只有一次,为此,教会发明了二次见习(second novitiate),并以此赋予罪人(受洗后又犯错之人)一种作为忏悔者的身份。

相比第一次洗礼,第二次忏悔的程序更加严苛,教会会指派牧师见证第二次忏悔,此时的忏悔又被称为告解圣事,简称告解。忏悔者必须苦修(斋戒、守夜和祈祷等)与行善(施舍和救助病人等),既不能参加任何集体仪式(尤其是圣餐礼),也不能出任任何牧师或教职。

第一次洗礼是上帝免费赠予每一个认可洗礼之人的礼物,也即在洗礼中,上帝的赦免具有无偿性;而在第二次忏悔(也即告解)中,上帝则是将宽恕作为对忏悔者艰难付出的回报。

其中,相比第一次洗礼及其准备期,第二次忏悔所涉及的自我真相展示程序也大不一样。在公元2-4世纪,第二次忏悔经常伴随两个术语出现,其一是忏悔(confession),其二是公开告罪(exomologesis);这两个术语虽无明确定义,但有三个区分要素:

1】提出诉求:罪人必须口头陈述己罪,陈述并表明想成为忏悔者的原因与决心,并由主教或长老决定可否借助其它宽松方式获得宽恕;

2】公开认罪:基督教神学家圣西普里安(Saint Cyprian公元200-258年)认为,罪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忏悔程序后,在最后一刻经由按手仪式宣告与上帝和好之前,还需要再行公开告罪(exomologesis),但具体如何公开告罪(是口头忏悔还是其他什么)不详;

德尔图良在《论谦逊》(De pudicitia)中,曾描述过一个完成忏悔程序却无法与上帝和好的罪人,旨在揭示罪人与上帝和好之前应该公开告罪。

此外,古罗马圣经学者圣哲罗姆(Saint Jerome347-420)和神学家圣安布罗斯(Saint Ambrose339-397)也描述过罪人与上帝和好之前的程序,包括公开展示自己以及公开恳请上帝原谅自己等,虽未使用“公开告罪(exomologesis)”这一术语,但均指向罪人与上帝和好之前的操作过程。

3】公开展示:整个exomologesis(公开告罪)过程,可视为一种confession(忏悔),罪人在与上帝和好之前,需要以一种庄严且公开的行为方式,来昭示自己的忏悔意愿。

换言之,悔改不能只体现在不可见的意愿上,还必须用行为把这种意愿展示出来,由此就形成了一套涉及存在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纪律。

题外话

想说的很多,但没有了想写的欲望。

既无语,不多言。

大白的日子
分享读书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