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讲座群,听一位心理学学者讲《如何准确分辨人》,听了几句,大失所望,那“学者”把人分为十几类,每个类型人,与其它类型人的分别边届不清,说起来头头是道儿,车轱辘话~几个心理学名词儿翻来覆去的用起来没完没了。
其实就是鸡汤文讲座,清汤寡水的感觉,炖鸡汤的火候都没用足,好像只是老母鸡在温水里洗了洗脚的洗脚水,端出来,给听众喝。
出于礼貌,我和群主说,人与人的交往,没那讲座学者说的晦涩难懂,也没那么复杂。
群主说,是的,没想到,这专家,是个“砖家”,转播讲座的转播员都听不下去了,差点停止了转播,要不,等讲座结束,您讲讲啥,当给群友们发个福利?
我想了想,说,好吧,我说说怎么样简单的看清楚一个人,讲座预告名称《如何快速看清一个人》。
群主表示欢迎,并且在群里做了预告,以下是讲座语音的文字整理:
现代心理学中,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经典心理学”,基本上以弗洛伊德,和之后的心理学专家的理论为主,研究的是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历史,这一学派,是现代心理学的主流,现代亲子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等主要是这流派。
另一种是“实用心理学”,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实用心理学总结了经典心理学的实用部分,结合人的心理、生理、行动的反应,总结出若干套实际运用的组合,打包、总结。
把经典心理学中驳杂不清的概念、名词,莫测高深、莫衷一是的解释、解决方式完全抛弃,实用心理学的产生目的,简单明了就是:“好用。”
那么,今天刚刚讲座那位心理学学者,应该是位“经典心理学”学者,其实,不厚道的说,她上面的讲座,基本上都是废话,唯一的成果,就是告诉大家:“她很专业,她很学者,她是专家。”
其实,类似这位专家说的“分辨”~清楚一个人,没她讲座中说的那么那么复杂,那么不具备可以实际操作性。
不啰嗦了,简单说,快速看清楚一个人,只需要一个小小的试验验证即可。
试验验证如下:
向您想验证的朋友“借100元钱”,别多借,100元是多数人可以接受的止损线之内。
第一种朋友,二话不说,马上把钱借给您,并说:“还需要多少,俺能帮你的,尽管说,别客气,客气俺你生气。”
“您要还我钱?还什么钱?您还我钱,就是看不起我,这哥们儿还做不做了?有空来喝酒,有事,开口,别客气。”
记住,这朋友是你一辈子的朋友,好哥们儿,抓住了,别让他跑了。
第二种朋友,会问清你借钱干什么,如果你是打个小麻将儿、买个彩票啥的,不会借给你,如果真是您有困难,问清了,会借给您,不会催着让您还钱,但是,您还钱时,同样会问清您还需要不需要帮助,然后才决定收不收。
这类朋友,有善心,有分析能力,做事有板有眼,如果您有什么下不了决定的事情,找这类朋友商量,他会给你最理性的建议,抓紧喽,别松手。
第三种朋友,没钱借给你,他会和你解释,不借钱给你的原因,他的各种困难,其实他说的原因,你都知道那确实是实情。
这类朋友,是真的囊中羞涩,你宽裕时,帮助下他,他会感激不尽,您家里、单位有个大事小情,需要人手时,他会第一时间出现帮助您,这是好朋友,别嫌弃他,抓住。
第四种人,注意喽,我说的是第四种“人”,没说是“朋友”,如果您比他有权有势、有钱,他会毫不犹豫的借钱给你;如果您不如他,他不会搭理你。
别求他,那是浪费精力和感情,尽量离他远些,小心您走窄路时,他伸腿绊您一跤儿,您掉井里,他拿石头砸您。。
第五种人,您和他说想借钱,他会非常亲热的和您说:“咱俩儿,啥交情啊,什么借不借的,说借,就是看不起我,这事儿我包了,我的,就是你的,千万别再找别人借了,让人知道你用钱没找我,那不是打我的脸吗……”
把你说得心里热呼呼,,等到了你真用这100块钱时,发现,这热呼呼的人,突然人间蒸发了,无影无踪了……
那时候你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求死的心都会有。。
如果你挺过去了,没死,你的问题能解决了,差不多忘记了这件事时,这人会不声不响的出现在你的交际圈中,一切好像从未发生过……
恭喜你,你遇到真正的坏人了,最坏的那种,看清这种人后,千万记住:用最亲热的方式和他打招呼……千万别让他看出你记恨他。。
然后,能躲他多远,就躲他多远。
这种人的心里,别人的一切,以至生命在他的眼里,不值一分钱,必要时,为了他的一丁点儿个人利益,他会出卖别人的一切。
在他眼里的你,和其它人,都是为他谋利的待用工具。
谢谢大家,“小心第五种人!”。
题内话:历史上第五种人很多,有兴趣的朋友们,可能对照历史找找,比如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时,说看不懂的“孙权”,就是第五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