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第四代天师张盛重回江西龙虎山创业时,天师道已趋于混乱,早在第三代天师张鲁被曹操收编后,天师道已经开始分崩离析,教内弟子几次想请系师张鲁整顿天师道乱象,都被张鲁拒之门外。
降曹后一年,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张鲁去世,谥号原侯,葬于邺城东,天师道群龙无首,四分五裂,各路祭酒、大祭酒纷纷自立,各寻门路。
张鲁死后,张鲁的第四子张盛继承了天师的位置,本想一拉出嫡传天师的大旗,天下弟子必然纷纷归于旗下,万人簇拥。
此时的龙虎山,和两百年前张道陵离开时,风景依旧,但已物是人非,和张盛的预期不同,打出天师道正统传人后,来龙虎山受道的人,几乎为零,张盛的弟子,只有和他一起上龙虎山的区区几十人。
两百年前,张道陵从龙虎山出走入蜀传教时,正是汉顺帝年间,当时的东汉王朝虽不算强盛,人口大约是在5000万左右,也算是盛世太平,如今,汉末各路豪杰来回厮杀,张盛回到龙虎山的那一年,全国人口已经不足800万,这时的龙虎山更是路断人稀。
张盛带来那点儿家底儿,还够这几十号人吃几年的,于是在龙虎山建祖庙,画符水,治病人,收五斗米,办学,传道……山中无日月,世上已百年,山外已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龙虎山天师已经历经了第五代天师张昭成、第六代天师张椒、第七代天师张回……
这期间,龙虎山老张家的弟子,最多时不过千,开山造田,日子虽不富贵,但可小康,慢慢的,天师家发现事有不对~天上的神仙越来越多,要知道,祖天师张道陵是第一个封神的,而且是唯一封过神的,封的是太上老君~老子李聃是也。
“元始天尊、玉晨元皇大道、太极金闕帝君、太上老君、九宫尚书、定录真君中茅君、丰都北阴大帝、紫虚元君魏华存、杨羲、许谧、许翙、葛玄、葛洪……”各路神仙,纷纷登场。
一时上界清虚之地,热闹起来,既有神仙聚会,就得有神府仙山供诸位神仙居所,于是天上大开土木,玉宇琼楼仿人间帝王宫殿,越建越多……
老张家在龙虎山惨淡经营期间,山外龙争虎斗,道教已经是另一番场景:茅山派、灵宝派、上清派、北派天师道,更有民间散落的天师道做乱如孙恩、卢循,从者几十万,各派祖师大封神仙,随之引入、自创的仪轨、仪规越来越多……
后世道教历史研究学者们,把这时期认可为是道教的成熟期。
一时,清静的龙虎山,时不时有各派宗师前来投帖拜山,毕竟太平道被剿灭后,天师道算是道教唯一的正统,随着和各派的交往,天师虽少下山,对山外道教的发展变化,不说是能做到了然于胸,也能做到与时俱进。
毕竟没什么成本,天上的宫殿越盖越多,越来越豪华;天上的神灵也越封越起来越多,总不能让各路神仙闲着,天上也不养闲“仙”。。
于是各路神仙,下界凡有法师,有事相请,必得下凡为人排忧解难,降妖伏魔,神仙们遇到接了个“大活儿”,还要带上~“十万天兵天将”,下界去忙活好几天。
闲了,各路神仙在天宫玉宇、海外仙岛遇到了,难免比较下各仙所受的香火供奉多少,所请事情的大小高低~排排坐次,论论各自门派的地位高低,成为天上仙家常态。
三柱清香,小活儿,念套咒语;大活儿,多来几人,整套仪式……越来越正规。
有了竞争,天上神仙自然随请随到,不计报酬~神仙都是活雷锋……
龙虎山山前,修整出来的,空旷的广场上,天师带着弟子们,“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迈步、左、右,转身,抬脚、落,拜,起身;迈、左、右,再迈、左、右,转身,抬脚、落,再拜,起身……”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未完待续)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可持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