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鲜卑”~巨弩破重甲

文摘   文学   2024-09-28 11:35   北京  

  北魏在黄河南岸唯一的据点是滑台,当东晋北伐大军水军先锋王仲德逼近滑台时,北魏滑台守将尉建见晋军声势浩大,气势汹汹,知道滑台守不住,于是弃城渡河而逃。


   王仲德进驻滑台,对滑台城内百姓口出狂言,羞辱北魏军队胆小如鼠,不战而逃,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闻知大怒,召集文武商量对策,此时晋、秦使者都到了,刘裕是借道,姚泓是求援。


  魏帝拓跋嗣的正夫人是姚兴的女儿,后秦皇帝姚泓的妹妹,所以从情感上拓跋嗣倾向后秦,但战争决定国家的兴亡,拓跋嗣自己无法轻易做主,于是召群臣商讨。


   多数大臣说,潼关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刘裕仅凭水军,是万万攻打不下来的,黄河北岸都是平原,所以刘裕虚言伐秦,借道于魏,分明是假途伐虢之计,刘裕如果灭掉了秦,那么魏与晋接壤的,西、南、东三面皆受晋威胁,加上秦与魏联姻,不可不救。


   群臣都要求出兵阻止刘裕军队沿黄河西上。

  只有博士祭酒崔浩坚决反对,崔浩出身清河崔氏,是北魏司空崔宏的长子,母亲是卢湛的孙女(与卢循是亲戚),与范阳高门名士卢玄是表兄弟,这年崔浩三十七岁,在北魏历经三朝,是北魏儒家士族门阀的代表人物。


  崔浩谏言:“柔然不断向我侵扰,国内缺粮,我们不宜出兵迎敌,如果向南出兵,则北寇进击;如果出兵救北方,则东方又面临危险,因此,不如借道刘裕,纵其入关,然后堵塞其归路,这样就像卞庄打虎,专等两虎咬斗之后再动手,就可以一举两得。”


“刘裕图谋秦国的野心不是一天两天了,姚兴去世,姚泓愚劣懦弱,秦国内乱,刘裕趁机起兵,志在必得,如不借道,刘裕一怒之下,必定北侵,我们成为秦国的替死鬼,不如借道,听任晋军西上,然后用大军断其归路,如果刘裕打下关中,会感激我们借路的恩德;如果兵败我们也会有援助秦国的美名……”


(这是成语“隔岸观火”典故的由来。)


  群臣纷纷上言反对崔浩,拓跋嗣也偏心想帮助秦国,于是下诏:大将叔孙建、公孙表引军渡河,将弃城逃跑的尉建斩于滑台城下,投尸黄河,向晋军示威,派司徒长孙嵩为大都督,率领大将娥清、阿薄干集步骑十万,在黄河北岸严阵以待。


  黄河之中,晋军船队覆压河面,南岸绛旗飘扬遮蔽河岸,黄河北岸魏军绵延不绝,数千铁甲重装骑兵尾随晋军船队而行。


  晋军船队只能黄河靠南岸行驶,用长绳牵引战船,一但绳索断裂,战船顺风漂到北岸,就被魏军劫杀、抢掠一空,刘裕派军登岸还击,魏军就四散逃跑,晋军回船,魏骑又返回尾随。


  这时候,晋军北伐大军前锋大将王镇恶、檀道济的求援信到了,刘裕大怒,指着黄河北岸黑压压魏军,大骂前锋大军轻敌冒进,以至如此危险境况,回信严斥。


  战神终归是战神,面对困局,刘裕处乱不惊,很快想出了克敌对策。

  刘裕派自己的近卫队长丁旿(就是斩杀诸葛长民那个勇士),率七百人、战车百乘,抢渡黄河北岸,登岸后,距黄河岸边百余步布下弧型阵,以河岸为月弦,两头抱河,中间突出,形似新月,名曰“却月阵”,每辆战车设七名武士。


   丁旿布阵完成后,竖起一根白翎令旗,晋将朱超石见阵中令旗挥动,迅速率两千士兵携巨盾、一百张巨弩、千余支长槊,飞奔入阵,每辆战车增加二十名士卒,车辕前设巨盾防护战车。


  北岸魏军还未反应过来,还在观望、猜测晋军的意图,电光火时般,晋军在黄河北岸军阵已成,魏军这时才开始试探性派重甲骑兵进攻,朱超石先以弱弓还击,弱弓射出的箭对重装骑兵毫无威胁,魏军以为晋军人少兵弱,三面合围,数千魏军重甲骑兵准备开始向“却月阵”开始冲锋。


  魏军统帅长孙嵩得报,亲率三万骑兵助战,猛攻晋军,晋军看魏军中计,改换巨弩猛射,选神射手集束发射,箭如骤雨,伤敌无数,魏军重甲骑兵人多甲固,不顾伤亡,三面冲击,后续援军赶到,愈战人数愈多。


  “却月阵”就快攻破,朱超石令士兵将携带的千余长槊,截为三、四尺长,替代箭矢,拉圆巨弩,用大锤击发,一根断槊洞穿三四个攻到近处的重装骑兵,魏军死者在却月阵前堆积如山,余者大骇之下,崩溃而逃……


  晋军追击,斩魏大将阿薄干,斩俘一千余人,拓跋嗣闻报,悔恨不已。


   四月中旬,刘裕大军进驻洛阳,为防备魏军袭击,在洛阳停军两月,部署后方防御,七月,刘裕全面击退魏军,东晋收复河南全境。


那么东晋北伐前锋断粮、断援的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被后秦姚绍阻在潼关坚城天险之下的军队,这几个月怎么样了。。


纵横论天下
看历史,观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