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鲜卑的老祖宗姓“李”?(1)

文摘   2024-10-29 10:22   北京  

   拓跋焘日益的汉化倾向引起鲜卑贵族们的不安,在他们企图更换皇帝的军事行动失败之后,这种不安转化为恐惧,鲜卑贵族与推行汉化的汉人门阀展开新一轮的争斗。


  刘宋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此时,北中国已经统一,匈奴人的两个国家大夏与北凉相继灭亡,天下第一坚城统万城成为大魏的一个军镇;辽碣燕国平定,渤海风平浪静;去年,魏军远征龟兹,西域归降;拓跋焘北伐柔然,虽然无功而返,但是魏军兵锋所至,北方大地望风降服。


  拓跋焘知道,大魏的危险不是来自外敌,而是来自帝国内部,汉官集团与鲜卑贵族的冲突愈演愈烈,拓跋焘努力维持双方的势力均衡,不管哪一方失衡,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威胁的就是自己的皇权。


  内忧既然无法解决,那么祸水外引,一直是转移矛盾的好办法,拓跋焘想到了最后一个对手~江南刘宋,如果征宋得胜,朝廷中的汉人会失去底气,不会在朝议时说南方如何如何说教,对南朝的军力,二十年前两国有过一次较量,魏国夺回了河南之地,但是刘宋军队的战力之强悍,远非北方胡人国家可比。

  对于如此强大的对手,拓跋焘也不敢轻启战端,这年二月,拓跋焘以游猎为名,率十万步骑突袭宋境,本想试探一下南朝的实力,本着打完抢一把就走的占便宜的态度。


   没想到,北魏十万大军竟然被阻在仅仅三千守军的孤城悬瓠(今河南汝南)之下,拓跋焘震怒,不顾一切,疯狂攻城,日夜不停强攻四十二天,魏军伤亡数万而未克。


   这时候,救援的宋军居然舍悬瓠不救,长途奔袭数百里,从彭城偷袭魏军的大后方汝阳,想断了魏军的退路、围歼南侵魏军,大惊之下,拓跋焘匆匆撤军。


   拓跋焘回军魏都平城,这是他二十六年戎马生涯里从没有过的耻辱,此战,拓跋焘虽掠获不少南朝人口牲畜,但损兵数万,得不偿失,颜面扫尽,怒不可遏的拓跋焘还未进平城,就感觉到南郊迎接他班师的黑压压的汉族、鲜卑官员的沉默压抑的气氛。


   进平城后,没有了往日欢呼雀跃欢迎王师班师的人群,拓跋焘知道,出大事了。


  此次出征,拓跋焘的本意是想借南征建军功,借以压制下以崔浩为代表的汉族士家大族在朝廷中的嚣张气焰,南征时,朝中鲜卑大臣参劾崔浩的书信、奏章就没断过,拓跋焘一概不理,专心要打好征南一役,有了军功,回朝一切任何事情,还不都是自己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小问题而已。

  回到宫内,拓跋焘还未更衣洗尘,一个又一个的鲜卑贵族争先恐后地涌入,有拓跋王公、部落首领、巫师神觋,人人义愤填膺、咬牙切齿:“崔浩编修国史,狂吠乱言,污蔑先祖,大逆不道,种种邪说,不一而足……”


“说什么先祖出自汉将李陵之候,李陵是什么人,汉之降将,匈奴的奴才!我大魏是匈奴的征服者,岂能是李陵之后?”


“宜都王死后,崔浩竟然不把太子放在眼里,独断专行,官员任免这等大事,崔浩置太子建议,置若罔闻,祖宗创下的万世基业到底是谁人的天下?”


“崔浩收受贿赂,任人为亲。新任郡守,一多半是他家亲戚。”


………………


  拓跋焘听得怒不可遏,这些事情拓跋焘不是不知道,崔浩是他最得意的谋士,拓跋焘能迅速当上太子,顺利登上帝位,全是崔浩的的功劳,灭夏国、逐柔然、征凉州也是崔浩在运筹为幄,每计必中;治国内政,帮拓跋焘招揽贤德智能之士,完善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等各项制度。


   在拓跋焘眼里,崔浩是他的第一功臣,也是第一近臣、宠臣,两人私交无话不谈,毫无顾忌,好得就像是一个人。


   拓跋焘脸色青黑,阴沉不语,殿内群臣不知拓跋焘如何反应,心中也在七上八下,君臣都默不作声,大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拓跋焘面对的是他这一辈子最重大的抉择,稍有不慎,。。


(未完待续)


纵横论天下
看历史,观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