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以后,五斗米道在南方的活动处于混乱状态,对龙虎山正统挑衅、威胁的主要有两大派别,一是葛家道的灵宝派,活跃在江南一带,以信奉和传承《灵宝经》而得名,尊崇元始天尊为最高神;另一派是上清派,奉魏华存为开派祖师,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
灵宝派创始人是东晋末年的葛玄,代表人物为葛洪、葛巢甫、陆修静,葛玄、葛洪祖孙俩之流派被并称葛家道,葛洪的曾孙葛巢甫以祖葛玄编纂的《灵宝经》为基础,编修了大批“灵宝”类经书三十余卷,罗列了一个上自元始天尊(天王),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系统,这套系统脱离了五斗米道(天师道)的神仙、谱系,独立成型。
显然,葛巢甫是想继龙虎山张家天师系统外,创立起自己家族的天师世袭传承系统,但是葛氏家族遇到了和龙虎山张家同样的问题:家族人才凋零。
传说,葛玄时,传道于郑隐及其兄葛孝爱,葛孝爱传子葛悌,葛悌传葛洪,葛洪求道于郑隐,再传从孙葛巢甫,到了葛巢甫时,葛家道后继无人(或许是葛家后人对修道没兴趣儿),东晋晋安帝隆安末年,葛巢甫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等人,南朝刘宋时,天师的位置落到与任延庆、徐灵期同时期的陆修静手中,陆天师总括三洞,参考吸收佛教大乘制定仪轨,灵宝派盛行天下。
本来,天师道神仙只有创教祖师张道陵封的老子李聃“太上老君”唯一的的神(同时期太平道张角封的南华老仙~庄子,因黄巾之乱造成的影响过于恶劣,很久不被认可。),葛家道祖师之一的葛洪在自己的作品《枕中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于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历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
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圣母所治。从东晋葛洪第一次提出(封神“元始天王”)直到南朝刘宋陆修静大整灵宝派时,后世道教供奉的最高神“元始天尊”的名字还未成型,这时期葛家道~灵宝派德最高神灵还被称为“元始天王”。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历史上有名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不仅体现在政局上,在思想领域、宗教领域也是乱得不可开交,自系天师张鲁投降曹操开始,道教分崩离析,道教内部各种宗派纷纷崛起,互相之间竞争不休。
道教各宗派的纷争还没完没了的时候,另一个更大的威胁西方的梵音唱起~佛教开始大举由天竺进入中原腹地,各门各派人才辈出,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显然,葛家道封的“元始天王”,并奉元始天王为道教至高主神,是对龙虎山张天师家族的挑衅,是想打破天师道张家嫡传的道统。
当年,祖天师飞升前特意带自己的两大弟子王长、赵升一起飞升,就是怕儿子张衡保不住天师的位置,免得自己诺大的家产和教众被别人抢走,张道陵付子张衡亲书《老子想尔注》一部,并交代儿子张衡说: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万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
想~ 要抢老张家天师,那是要遭祖天师的天雷劈的,可是,天师家族自东汉末年第四代天师张盛重上龙虎山开始,到魏晋南北朝结束这四百多年间,就再没有出现杰出人才,其它各门各派,出的人才太多了,数不胜数,光白日飞升的就好多,更有甚者全家“鸡犬升天”者,料想祖天师他老人家,看到这种局面,也不好意思拿天雷劈哩叭啦。。
像葛家道这类新兴门派,人才辈出,比如葛洪,葛洪先生是全能型人物,从过军,战功显赫,被晋朝廷封为“伏波将军”,又去当文官。
据说颇有政声,东晋宰相~“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导曾征辟他为丞相掾兼咨议参军未去,葛祖师道心不灭,主动要求降职为勾漏县令,后来皇帝劝都没用,因为勾漏山盛产丹砂,便于炼丹。
这当然是后世道家胡扯,攀扯到葛洪葛祖为创教祖师之一炼外丹成仙飞升的“丹鼎派”这说法的成型,已经是北宋初年的时候了,元灭南宋后,龙虎山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被元太祖忽必烈册封,统管南方道教,天师道改为“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正一道借朝廷之力,整编吞并了南方所有道教宗派,不愿被吞并,处于南方的丹鼎派被迫北走,和当时北派道教全真派合并,之后,丹鼎派被后世称为南派全真教~因为丹鼎派与全真教同奉吕祖吕洞宾为祖师之一。
题内话:在丹鼎派形成之前和之后,炼丹(外丹)是道教各门各派的普遍现象,唐末,外丹派没落(那段历史以后再说),处于被各宗派抛弃的状态,丹鼎派才于北宋年间成立。
“我命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葛洪,葛祖此言一出,朝野贵贱、四野惊动,道教领域的思想豁然开朗,道教从追求“白日飞升”的虚无,提升到“长生不老”的现实状态,道家、道教也从成仙飞升的外丹,转为“内外双修”,葛祖的《抱朴子》分为内外两篇,内篇讲神仙丹药,外篇讲经世济人,提出“仙可学致”,金丹可成,追求长生,内外双修,成为道教的理论基础之一。
不久之后,道教一代宗师,集道教各派大成者,即将出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