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轶智 | 《钢铁狍子》的开头艺术

文摘   2024-11-12 07:58   吉林  

编者按:2023年1月起,东师创意写作中心与《鸭绿江》杂志共同举办“在东师读《鸭绿江》”评刊活动,针对每期杂志上的重点作品加以品读评论,以文字与小视频两种形式在《鸭绿江》杂志新媒体发布。本期公众号文章是该系列之一,评论对象为易可的小说《钢铁狍子》(原刊《鸭绿江》2024年第7期)。本活动长期举办,欢迎师生同仁持续关注,踊跃撰稿。


《钢铁狍子》的开头艺术

杨轶智

年轻的小司炉车马炮误动了列车的手刹,致使在小站停靠加水的列车顺着铁轨滑了出去,差点撞上了班组长马春放,多亏副司机米忠诚及时跳上车拉住手刹才免于一场人祸,只有一只不知道在哪里冒出来的大黑狗被撞死……这个节奏飞快,颇具传奇色彩的开头,不仅栩栩如生地展示了铁路工作的危险一面,成功调动起读者的阅读热情,更是后文一系列由“撞狗”引发的故事的一个巨大隐喻和缩影。

首先,小说开篇的小事件引出了文章的主要讨论的话题——“撞狗”。在这条滨绥货运长线上有一个规矩:只要撞到活物,就捡上车,然后请全组人吃饭。这个规矩被称之为“撞狗”。而小说开头正是撞死了一只大黑狗,死里逃生的马春放将它拿到横道河子的酒馆里请全组人吃上了狗肉。第一次跑这条线的米忠诚和失手误杀大黑狗的新人车马炮都吓坏了,拒绝吃这顿意外的美餐。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初来乍到,更是因为他们拥有各自的“撞狗”经历——米忠诚因为在上一条线路撞到了人没有受到惩罚而惴惴不安,车马炮则因为自己母亲死于“撞狗”而对马春放不满。相较于这两位新人,所谓这条线路上的“老司机”马春放、黑子等人,已经失去对生命的基本敬畏,路上被撞死的无辜动物无法激起他们情绪的波澜。这里面既有客观的因素:老机车看不到外面,误撞是常有的事,伤亡难以避免。同时,这条路线人迹罕至,也给杀生行为创造了道德和法律的真空;也有主观因素:寒冷严酷的外在环境和枯燥繁重的旅途生活久而久之使班组成员很容易形成麻木的心境,而不可避免的杀生行为很难说不会给班组成员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所以“撞狗”成为了他们情绪的一个发泄口,麻木地对待死亡,乃至于寻求“撞狗”带来的刺激。

对于“撞狗”行为的两种态度是这条线路上司机难以回避的命运选择,他们必须在这种严酷的条件下找寻自己的生存之道。

其次,开头的小故事也是后文人物关系的写照。愣头青车马炮的行为差点造成了“老司机”马春放的死亡。这一对有着鲜明冲突的角色关系,在下文中逐步显露出来。车马炮和马春放对于被撞死的黑狗和狍子的态度使他们之间的隔阂愈加严重。车马炮痛恨马春放这样对于生活不够敬畏的司机,每一个这样的列车司机都有可能是杀死他母亲的凶手。而经年麻木的马春放甚至无法理解车马炮的仇恨来源,在他被车马炮打得满头是血时,还以为这是浇在他头上的酒。此时两人的角色已经互换,由开头的车马炮的无心、马春放有意,变成了车马炮有心,马春放无意。马春放成了车马炮想要撞的那只狗。回头看小说开篇的那一场意外更像是命运的巧合,车马炮处在马春放的位置面对整个“撞狗”行为,如果没有米忠诚的及时勒马,车马炮和马春放的命运都将颠覆。而在后文中,米忠诚却没有组织车马炮殴打马春放,和开头及时刹车救下马春放形成对比。此时的米忠诚在了解“撞狗”的来龙去脉后已经明白有些意外并非意外,他只能阻止无心的过失,却没法挽救恶意的伤害,他心底对于自己失手杀人的惴惴不安已经找到出路,他选择站在车马炮的一边,选择仍旧坚守人性和善良,完成了自身人物的成长。

最后,作者经由开头“狗”的意象,将米忠诚的个人选择表现出来。班组人员最开始撞死的是一条狗,而这种行为又被统称为“撞狗”。开头撞死的是一条黑狗显然就不是一个巧合,而是充满暗示意味的象征。狗作为最通人性,融入社会最深的动物,向来作为忠诚、勇敢、善良的代表,展示着人性光明积极的一面。而文章开头就撞死了一只狗,正是暗示着后文对人性阴暗面的揭露。这条狗的死亡,正是铁道线上许许多多麻木的司机所造成的。车马炮失手,情况最危急的是距车几米远的班组长马春放,但是最后“替死”的却是一只黑狗,用代表人性良善面的黑狗的死亡接替了马春放的危机,也在暗示着马春放人性的沦丧。在后文中,班组成员又撞到一只狍子,与开头的黑狗的死亡不同,狍子在车马炮的极力阻挠下免去了被吃的命运,最终恢复了体力向远山跑去。结尾狍子摆脱不幸的命运,自由地奔向群山与开头黑狗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狍子的复生正是由于车马炮、米忠诚这些良心未泯的人合力促成的,这样的表达给予了文章一线光明——人性依旧保有良善。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米忠诚对于人性的选择,将人性的良知具象化,死于意外的黑狗和女人没有带走他心底的善良,而新生的狍子仿若钢筋铁骨,更加坚定地带着他的希望依旧行走于天地之间。

小说的开头用一起意外成功引出文章的主线“撞狗”,同时将后文深层次的人物关系凝练其间,利用意象,前后勾连暗示人物的成长,不仅真实展现了铁路生活存在的危机与艰辛,更为后文人性光明与阴暗面的纠缠提供了土壤。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开头是微缩版本的全文,相当富于艺术张力和戏剧性,奠定了全文的基调,也给予了故事相当大的延展空间。


本文原载于“鸭绿江文学”公众号2024年10月9日,感谢作者及原刊授权转载。



作者简介


杨轶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2023级研究生。




往期文章回顾


王 晗 | 情浓于血——评江岚短篇小说《癫痫》的对照结构
秦中岳 | 被遮蔽的无名者——从《拆迁》中的普通工人说起
王增宝  秦中岳 | 事理的胜利?抑或“人情”的胜利?——关于刘驰小说《决算》情节中的偶然因素
曹雯硕 | 呼吁美好人性回归——评易可小说《钢铁狍子》


投稿请发送作品到

邮箱:nenuwrite@126.com

如需转载请关注并留言公众号后台


二百三十八

责编:张小茜

  主编:杜艾伦  刘航宇

 指导老师:徐  强   于文思

 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中心





东师创写
留意,会意,创意。本公众号立足东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中心,日常更新专业动态,发布有关创意写作前沿信息及学术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