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东师创意写作教育”三意“(留意·会意·创意)”四端“(哲思·史实·文心·艺趣)理念,经由有关课程的持续标举与践行,已日益广为闻知并发生影响。2023年春季学期结束后,本号曾推出数位同学颇有见地的阐释文章。秋季学期又有不少同学撰文发表体会,从本期起,我们择优继续推送。为醒目起见,该主题文章将以”三意/四端义阐“专辑推出。欢迎大家关注。
卢佳宁
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呈现文学形象,表达文学意蕴是许多作家至今都在探索的深刻问题。今天,我想谈谈徐强老师跟我们大力分享的文学创作的“三意四端”。先来谈谈“三意四端”中的“三意”——“三意”写作观。即留意,会意和创意。这三者相辅相成,在文学创作上缺一不可。
留意,我见是需要学会留心生活,观察细节,深入思考,发现灵感。作品的创作灵感,按周恩来所说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作品的产生可以是“偶然得之”,但也是建立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之上。作品需要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我们知道“留意”的重要性了,该怎么把“留意”落实到生活,落实在写作上呢?首先,我们要有一双学会观察的眼睛,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生活是一本永不落幕的书,书里蕴藏着无尽的创作思路。我们可以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瞬间。季节变化带来的奇妙色彩,微风中飘扬的树叶,路边小贩与顾客之间的交流等等。这些平凡但真实的场景,常常蕴含着大量的情感或故事。通过观察并将其记录下来,我们可以把这些细节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徐强老师给我们推荐过一个方法,就是“卡片写作法”。就是用便捷轻巧的小卡片随时随地记载下来生活中偶然的场景,深刻的情感,看到的佳句,写作的时候,翻开我们的小卡片,看到这一条条生动的灵感,可以颇受启发。留意也需要我们保持警觉和开放的心态。契科夫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留心生活,观察细节时要善于抓住特征,用敏锐的眼光突出人或事的特别之处。比如鲁迅的《祝福》中,描写祥林嫂“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对祥林嫂这一形象刻画得就细致入微。让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现在也是经典。
从留意中获得灵感了,我们进入会意阶段。会意,我认为是我们把从生活中获得的灵感,以综合,简化,变形等方式,营造艺术环境,构织故事情节,注入情感体验等,形成完整创作思维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材料重新组合,进行加工。作家可以充分运用想象力,把生活素材转化为自己需要的信息。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主人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再比如说莫言的《生死疲劳》,西门闹大闹地府,变成了驴,牛,猪,狗,猴,大头娃娃。通过结合真实与虚构的元素,将观察和体验中的细节进行创造性展开、加工和改编,转化成更具有张力和魅力的作品。作家要想和素材对话,就要学会倾听。深入体验,倾听他人故事。比如柳青写《创业史》的时候,就是切身来到陕西农村,体察风土人情,和农民们打成一片,在山窝窝里完成了创作。正是因为他懂得倾听,他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他笔下的人物才如此栩栩如生。作品还要有表现力,得蕴含作家的感情。一个好的作品,是离不开作家丰厚的感情的。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写作的时候既要充分调动表达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也要注入深厚的情感。让笔下每一个角色鲜明的特点,独特的灵魂展示在读者面前,让想传达的价值观和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
如果把文学创作比作设计衣服,我想留意是搜集布料,会意是缝制衣服,而创意则是让这件衣服体现设计师的独特风格,使其成为别具匠心的作品。语言表达要有自己的特色,给人以新奇感,是作家在创作中的普遍追求。就像杜甫的那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要学会自我探索,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最贴合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展示自己的独特的声音和观点。比如李白诗风的特点是豪放不羁,杜甫是忧国忧民,雨果的浪漫,沉郁孤独的张爱玲等等。不同生活的体验也会创造不同风格的作品。余华说他认为“一个人成长的经历,会决定其一生的方向。”余华早期的作品是非常血腥冷酷的,一方面是因为他历经文化大革命的时代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父母都是医生,他和哥哥从小就在医院中长大,他习惯了嚎叫的声音和呻吟,习惯了苍白的面容,习惯了沾满血迹的纱布。于是余华早期的作品就非常血腥,比如《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等等。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增强表达能力,探索不同技巧的手段提升我们的创意能力。方法可以是每天写写随笔,进行情景化写作训练,写日记心得等等。说完“三意”写作观了,我们再来谈谈“四端”素养论,即哲思,史识,文心,意趣。
文学和哲学有着深厚的关系,文学作品离不开对哲学的思考。文学推动读者对哲学产生思考,引导他们思考抽象的道理、伦理和人性问题,推动读者形成价值观和信仰体系,为生活提供指引。比如余华的《活着》,主人公历经许多痛苦和磨难,还是选择热爱生活,坚定地走下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是如此,刻画不同阶级普通人的形象,书写他们克服苦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同样哲学也推动文学作品的产生和升华。比如王维就深受佛学影响,他以禅入诗,达到了澄心静虑的“无念”之境,诗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空灵美。比如《过香积寺》《竹里馆》《辛夷坞》等等。
文学离不开哲学,更离不开史识。首先,文学是历史的记录和表达方式。作家通过小说、诗歌、散文等形式将历史中的人物、事件、背景再现,使历史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比如杜牧写《赤壁》来谈论赤壁之战。老舍的《四世同堂》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危机和人民英雄。莫言的《蛙》写了计划生育的悲与欢。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描绘了解放战争。其次,历史也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作家可以在历史中获得灵感的启发,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总之,文学和史识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
我认为文心素养观,就是作家的作品体现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神韵。我个人觉得最具文心的榜样是史铁生。他非常乐观,按照他的话说就是“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他是一个崇高的灵魂自救者,看透生活,依旧热爱生活,给读者留下了许多直击灵魂的佳作。比如我最喜欢的《我与地坛》,里面有一句话是:“命运把我推到悬崖边,我就在这儿里坐下来,唱支歌给你听。”还有“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哭和喊都是要逃离它,怒和骂都是要逃离它,恭维和跪拜还是想逃离它。”每次读来,都觉得震撼。好像这一刻,文字都振聋发聩。希望我们都心怀对文学的热爱,做一个有文心的合格作家。
我觉得艺趣是文学的装饰,能够更好地联系起作家和读者,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文学作品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可以带给我们趣味。如果情节波澜起伏,我们会追随着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发展,体验角色们的冒险和成长,我们会被吸引到其中,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不论是推理小说中的谜团、冒险小说中的刺激故事,还是言情小说中的爱情纠葛,都能够让我们陷入其中,享受其中带来的趣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文字的运用也能够给我们带来趣味。作家以其特有的叙述方式、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让作品更加富有韵味和趣味。我非常喜欢读老舍的作品,因为他的语言就非常生动有趣,读来不枯燥,很好理解。以上就是我对“三意四端”的一些理解,希望我能怀着对写作的热爱,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善于观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提升写作能力,成为更好的写作者。
作者简介:卢佳宁,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级本科生。
第二百三十三期
责编:曹雯硕
主编:杜艾伦 马鹏
指导老师:徐 强 于文思
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