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意义阐丨王晓庆 不潦草的生活,才能有不潦草的作品

文摘   2024-05-25 17:37   吉林  
编者按:东师创意写作教育“三意”(留意·会意·创意)“四端”(哲思·史识·文心·艺趣)理念,经由有关课程的持续标举与践行,已日益广为闻知并发生影响。2023年春季学期结束后,本号曾推出数位同学颇有见地的阐释文章。秋季学期又有不少同学撰文发表体会,从本期起,我们择优继续推送。为醒目起见,该主题文章将以“三意/四端义阐”专辑推出。欢迎大家关注。


不潦草的生活,才能有不潦草的作品


王晓庆






通过我们自身的写作实践,我们都知道,写作即从生活起步,经由感官摄取,感悟体验,思维加工,语言表达,最终结于文章。但这一写作路径当中,哪一环节又该注意什么,却是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徐强老师提出的留意、会意和创意——“三意”写作观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答。



一、留意:挖掘世界,获得材料


材料的摄取、积累是写作入门的第一道关口和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正如俄国作家马卡连柯所说:只有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才能谈得到写作技术的问题。“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留意”,写作的材料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片段,甚至是那些看似普通的小人物和微小之事。


“留意”是主观意识调动对事物或人表现出关注的能力。要像凸透镜一般放大对生活的细微之处,要像凹透镜一般收集生活的多面之处,为主旨提供实例阐释,为框架填充骨肉肌理。


学会留意意味着时刻保持打开状态,接纳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不是世界的审判官,我是世界的情人。”王蒙先生视自己的文字为献给世界的情书,把最纯美的时光赋予了笔端的灵动,也炼化自己的心境永远蓬勃、永远热烈、永远青春洋溢。而这一切皆得益于王蒙先生那颗温润的、舞动着生活节拍的心。内心深处热爱这个世间,接纳这个宇宙。因此,他愿意也期待去留意所遇到的一切,或者尝试构筑起一个自己心里的世界。留意生活使我们观察到那简单而朴真的动人力量,留意历史使我们感受到那深沉而坚实的经验教训,留意诗词使我们体会到那精彩而真实的情感世界。保持好奇,敞开心胸,时刻让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灵感自会像蝴蝶一样飞入脑海。



徐老师在学术写作的课上,分享过他自己整理笔记的方法就是“札记——卡片”法,即将自己的习得感悟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并将卡片按照自己的思维体系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物料体系。留意需要动眼,挖掘生活所值得考究、值得付诸笔端的文学意象。但留意更需要动笔,让我们的留意免于做徒劳之功。妙笔难抵岁月漫长,札记卡片帮我们保留下自己对于斗转星移、生灵浩瀚、人生百态等生活的感受。在一次次自由地修改记录中,虔诚而真实地恢复着对世界的感知,阐发着自己的真实的情感。同时,在一次次自主地编排整理中,我们丈量着自己文学世界的地图,探寻着自己的文学天地,寻找到自己的诗意世界。


徐老师讲“三意”“四端”(佘飞提供)


古往今来“留意”世间百态为文化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这也正是“留意”对写作的意义,让文学创作基于现实、内容丰盈,而非无根浮萍,华而空鄙。



二、会意:挖掘材料,推究思想


  “会意”是写作者不断琢磨写作素材之间联系,从而在抒发本真情感的基础上,建构深层次的思想。留意让我们由物生情,但留意的接纳性与开放性自然则导致了情感的无序性、逻辑的混乱性。那么,会意则让我们由感性中解放出来,审视思考我们的留意,建立情感的逻辑链,抑或发现新的意义,抑或挖掘事物的共同点,从而生成作品。


  满族诗人巴音博罗由对海的想象,留意到“骨灰”“种子”“沙滩”“巨掌”“叹嘘”“舟楫”“头颅”“酒浆”“陆地”“墓地”“血液”“大火”“礁岩”“墙壁”等十多个意象。同时,他挖掘这十多个繁复而有意味的意象特征,并组成,诗作《海》的“象征意义链”模式。开头分别提到的“骨灰”和“种子”,实际上暗示着死与生,为全诗的意象流动确定了范围,即生死之间的循环,也就是生命的流程。在这一流程中,“拍击的巨掌”“暴烈的吆喝”“悠长的叹息”“散碎的舟楫”“滚滚回应的头颅”“轰轰作响的大火”等意象巧妙地连缀在一起,暗示着生命力“勃动—平息—低迷—振作”的往复循环,从而实现了一种整体性暗示,对历史进程中的种种文明现象做出本质性的、诗性的哲学阐释。


“会意”不单是理解一个词、一个字或一句话那么简单,其意更广泛,包括思考与领会任意自然现象中的哲理深意与人类文化的精深思想。如果说留意是观察事物的表象,那么会意应是探究表象背后的本质。会意是写作的关键,让我们的思想从观察感受的感性层面过渡到经过思考领悟后的理性层面,使文章立意鲜明,有魂有骨。



三、创意:挖掘奇思,铸就文学


创意是作品生成的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作家对内容或是形式的创新,将留意所得之材料以及会意所得之情感,最终以文学的面貌呈现出来。


创意往往脱去世俗的沉闷与无聊,释放孩童般的天性,贡献出许多饶有兴味的奇思妙想。巴音博罗在意象的设置上努力追求“陌生化”效应。这种“陌生化”的创意增强会意阶段想要通过诗歌表达出的暗示性和多重象征意蕴。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创造新奇险怪的意象,诸如“洁白的断臂”(《白菜心》)、“松树的血液”(《松油灯》)、“嫩绿的牙齿”(《野桃花》)、“滚烫的雨滴”(《暴雨中的马车》)、“泡沫的祖母”(《给祖母弹奏百岁寿诞曲》)、“猛虎的舌苔”(《虎》)等等,有意打破人们惯常的审美规律,并对普通意象如手臂、血液、牙齿、雨滴等进行视觉、感觉上的夸张、变形处理,营造出一种特殊的象征气氛,十分冲击人的艺术神经和感觉底线。


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精致甚至惊人的细节?无他,善记而已。作家老舍认为,写作练基本功,要先练习写一人一事。福楼拜当年训练莫泊桑,就是让他蹲马路边观察马车,从一匹马四个轮,到不同阶层车身的雕刻,人物嘴角的表情。莫泊桑越记越细,越写越好,终成“短篇之王”。观察事物,寻根追底,把他看全,才可以守正创新。由此,创意的问题又再次回到了留意问题,文学也正是在留意——会意——创意的闭环中发展自身。


四、结语


留意让我们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断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增加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会意让我们认识本质,将自己的文学素材化为理性思考;创意是自我创造出来的新意,它是作品的神来之笔,是灵感激起的火花,吸引人的眼球,让读者耳目一新并为之振奋,读一篇有创意的文章令人流连忘返,过目不忘。留意、会意、创意为我们创作路径提供很好的引导,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深度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特点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


  王晓庆,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




往期文章回顾




三意义阐丨佟雨菲 美的欣赏与传递——“三意”写作观心解:发现、再现、表现
三意义阐丨唐雨璇 得失寸心知——三意写作观心解
四端义阐丨 王家慧 探索创作的无限可能——“四端”素养说心会
三意义阐丨从“钻木取火”到“火焰万丈长”——“三意写作观”心解



投稿请发送作品到

邮箱:nenuwrite@126.com

如需转载请关注并留言公众号后台


第二百一十五期

责编:薄丛婉

  主编:马  鹏  杜艾伦

 指导老师:徐  强   于文思

 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中心

东师创写
留意,会意,创意。本公众号立足东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中心,日常更新专业动态,发布有关创意写作前沿信息及学术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