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吉林省首届新高考已经告一段落,每年有关高考最热门的讨论大多关于语文作文题,今年吉林省高考适用的是全国新课标II卷,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副教授于文思老师有着丰富的阅卷经验,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与阅卷经历中,她生发了许多感慨,更愿意将自己对高考作文的反思与阅卷的体验分享给大家。同时,本着知行合一、为人师表的原则,于文思老师亲自示范,写了一篇高考作文供大家品评。
告别高考后,大概就没有过“限时限字”的写作了,某种意义上,这样的写作需要魄力,而我似乎在逐渐丧失这种勇气。每年高考阅卷,看到整洁干净、无一处勾抹的卷面,读到侃侃而谈的段落,总不禁在心里惊叹:看看人家,能这么漂亮地用八百字有头有尾地写完一篇文章。要知道,自从入了学术这一行,八百字甚至不够一篇论文的零头。也有遗憾。每年的好文章里,典故挤在一处,恨不得一句话塞进去三个名人,成语古诗俯拾皆是,根本顾不得是否断章取义,三段论中没有逻辑,遑论结构,从47分到53分,其实根本没区别。观点消失了、思辨淡化了,但文章似乎“更漂亮”了。于是我问自己,愿不愿意试试,试一个有头有尾的八百字,试一个限时限字的勇气。于是,就在阅卷场的阅卷休息时,一只笔、两张破纸、不思考、直接落笔、半个小时一气呵成。行文很粗糙,原稿更是勾划了好几处。但,一直教写作的人,怎么可以什么都不写呢。瑕疵很虽多,握着笔时,却又似乎找回了一点点,遗失的勇气。是为文。
人有一知,必有无穷未知,是以“未知”乃文明前进之不竭动力,前人之述备矣。然果如此乎?何为“未”,何为“知”,是否未知者终须被知晓,是否知晓便是“优”,不知便是“劣”?若世间之物的宿命是被人类穷尽、认识、理解、掌握,文明就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吗?正如宇宙星辰之浩渺不可穷尽,人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时,可曾想过,是否所有的“未”都必须化作“已”呢?
庄子说,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殆”字反问千年文明史:你的探索,为何而在?你说,因为未知,所以前进。那么,你可曾了解,“未”与“知”的关系呢?
站在文明发展的尺度上,人类的存在与技术的进步堪比飞速。与此相应,所有未被启蒙与理性纳入谱系的事物都可被视为“未”知。“未”在某种意义上是“全部”,构成生活世界的是未知而非已知。“已”不过是对未知的可能性的假说。“未”没有被规训的色彩,它不是哪种谱系或知识,它只是自然而然存在的一切。因而,人对“未”的理解也正如康德所言的“现象界”,而本源的“未”是无法抵达的“物自体”之彼岸。
无他,只因我们是“人”,是注定只能以自己的局限去理解世界,理解宇宙万物。人并不完美,人的有限性将本源之“未”化为人类的“知”,在赋形万物的过程中,我们建构了知识。知识的尽头不是尽然洞悉,而是一场关于秩序的建构。唯有人,能在求知过程中建立一个秩序的体系,它是道德,是伦理,是独属于人的种种关系,我们叫它“文明”,或者,“社会”。社会是从“未”到“知”的产物,也是人类用以认识自我的镜子。
科技的发展造福社会,却也正是看不见的伦理之手,将未知之物化作已知之理,规避了可能的灾难。事实上,如何平衡在探索中产生的不必要的冲突与争端,一直是与发展相伴的议题。穷尽万物的知晓只是欲望在知识层面的借口,高喊着“星辰大海”的征途也可能只是野心家们的骗局,过度的征伐会让人忘记“何以为人”的起点。而“未知”的“未”正是在提醒着人们,这些被知晓的,该被怎样理解,怎样应用。
没有伦理的技术会反攻人类,没有道德的知识会走向沦丧。
“未知”的“知”不是简单的认识,而是在社会伦理框架之下的,以人类文明存续为目的的秩序重构。为何AI的高速发展会引起警觉?为何克隆人被明令禁止?为何核武器是威慑却不会被轻易使用?未知之物无穷尽,但人类的道德有底线。每一次未知之境的抵达,都是对文明与社会的重构。它在提醒我们:莫忘为人来时路,无涯为界有涯心。以有涯逐无涯,不过一个“殆”字。殆,不是放弃探索,而是在人本之源中揭示了“无涯”的可怕。
“无涯”是“未知”的客观表达,而“未知”是人以超越性去不断去挑战与突破的具现。超越,正是千千万万人的积累去前进,切不可轻易否定,而“未”与“知”相交织的,则应是人在面对宇宙万物时的谦卑与自省。是以抵达“未知之境”的动力,不是一往无前,而是在反躬自省中见到更宽的天地。它因人的目光而起,以人的智慧而存,凭人的秩序而立。它也曾教给我们:何以为人,何以为界,何以虽有限、亦敢奢望无穷。
最后,东师创写中心,祝广大高考学子都能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东师创写作家驻校计划第二季启动
投稿请发送作品到
邮箱:nenuwrite@126.com
如需转载请关注并留言公众号后台
第二百二十二期
责编:刘天权
主编:杜艾伦 马 鹏
指导老师:徐 强 于文思
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