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东师创意写作教育“三意”(留意·会意·创意)“四端”(哲思·史识·文心·艺趣)理念,经由有关课程的持续标举与践行,已日益广为闻知并发生影响。2023年春季学期结束后,本号曾推出数位学生颇有见地的阐释文章。秋季学期又有不少同学撰文发表体会,从本期起,我们择优继续推送。为醒目起见,该主题文章将以“三意/四端义阐”专辑推出。欢迎大家关注。
探寻生活中的创意写作
张 岩
在徐老师提出的写作主体“三意”“四端”“五理”“六融通”系列倡导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三意”。我一直认为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同时创作出来的作品又回馈生活,给生活以新气象、新思路、新方向。“三意”即留意、会意、创意。“留意”即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感受,懂得其中的原因、情感即是“会意”。在“会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发挥想象或结合其他事件进行创作即是“创意”。“三意”贯穿写作过程的始终,指导着写作的生发和进行。通过对“三意”的理解,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与体会,我提出第四意即“完意”。
一
“三意”阐述与理解
1.“留意”——素材库
“留意”即善于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观察、探索、感知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事,品味众多文学典籍中蕴含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底蕴,在观察并记录的过程中不断充盈内心,在心中、脑中形成对世界的再记录、再创造,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语言和写作“素材库”。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想写好文章,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曾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由此可见,观察对写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是写作、创作最基本的前提,将观察到的内容准确地记录是写作时最行之有效的素材库。
作家观察、记录、再现生活的眼睛是细腻且富有力量的。他们想要写出反映时代本质,并超越时代的作品,就需要尽可能地拓展生活经验,更多地深入社会底层,与普通人感同身受。比如,老舍在亲自接触了下层民众的生活后创作出细腻动人的《骆驼祥子》,书中对金钱的描述可以说细致到“极点”,借助金钱生动展现出在北洋军阀统治下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旧社会。书中对金钱的描写详细到几角几分,将一位为金钱不断奔波的祥子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没有过多的雕琢与修饰,仅仅凭借对细节的深入刻画展现出祥子的苦难生活。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中,金钱构筑的世界观、人际关系是人生存的前提,具有决定性作用。作家路遥用写作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命运展现在读者面前,没有任何其余的描述,依靠真实的记录、细节的展现,将读者带入当时那个《平凡的世界》,深切体会到孙家父子、兄弟的生活,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回味无穷。再如,塞万提斯出身贫寒,童年时期跟随他做江湖郎中的父亲四处流浪,深刻地接触并体验了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长大后当兵参战,立过战功并导致左手残疾。后来被敌国抓去关押在监狱里,经历了无数苦难,最终被营救回国。他深刻地感受和洞悉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并确定了他的思想倾向,这一切都为他创作《堂吉诃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样,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活水,写作离不开生活,对生活的观察与解读可以促成更好的创作,感之于心,发于笔端,将生活中的细节记录下来,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力量。作家都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人不可能凭空创作出举世瞩目的经典作品,只有作品深刻地反映现实、展现人本身才会具有广泛的读者与阅读价值,生活是写作、创作最重要的源泉活水。我原来是不会观察生活的,或者说观察生活的方式不对,对观察到的事物更不会刻意记录,导致生活中的小事情都溜走,当想提笔创作时发现脑中、心中、本中空无一物。徐强老师在课上给我们留了一份小作业,就是记录自己的梦,我仔细回想上一个记得的梦还是一年之前,但在刻意留心后我发现自己逐渐学会了记录,简单在本子上、在备忘录里的记忆都会成为写作时难得的“素材库”。比如,在宿舍居住了三年,但是从来没有观察过室友们上床后鞋子的摆放,有的呈内八字,有的呈外八字,有的整整齐齐朝外,有的南北各一只朝内……这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摆放样式,原本这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现象,但是如果刻意记录和观察分析,将会发现这背后体现着每个人各自的生活习惯和个人态度。再如今年学校在静湖建设了一个大的冰场,冰场建设之初周围的形状不是十分规则,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冰场玩耍,逐渐使冰场的形状呈现一个规则的椭圆形,后续去冰场玩的人也都遵循着这个椭圆形的范围滑冰,这其中隐含着大学生独特的处事心理,可能与自觉排队,吃饭主动AA,随口都会说一句谢谢息息相关。
优秀的写作技巧的借鉴也是“留意”重要的内容。古希腊先贤明确提出“文学起源于摹仿”,我国南宋的朱熹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茅盾先生把模仿作为学习和创造的前提,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因此,“借鉴”,是一种普适性的学习方法。留意优秀的创作技巧为我们自身展开创作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如秦观《画春堂·春情》一诗中有“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之句,其创作中也是受唐代诗人温庭筠“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两句中雨后、斜阳、杏花意境的启发,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再如莫言在创作《生死疲劳》时在小说框架、叙事方式和语言组织等方面完美地运用了西方文学的写作技巧。采用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模式,借用佛教六道轮回的框架,以动物的眼光和口吻,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地叙述了20世纪下半叶发生在中国农村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其中所采用的西方文学写作手法和体现的精神高度都令人深思。
“留意”是创意的先决前提,没有留意谈不上创意,对留意的不断积累是不断激发创意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样,没有创意阶段,留意的素材库也会被束之高阁,没有对写作、创作产生影响。
2.“会意”——人之体会
会意是在留意的基础上培养我们自身的领悟能力,需要我们主动地、自觉地带入创作背景、带入作者、带入角色去思考、感悟,将观察到的事物内化于心,思考现象、文字背后传达的情感主题,并结合自身经历对事物进行新的理解。
留意仅仅是要求我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但是会意则要我们学会运用眼睛背后的心、头脑去思考,不仅停留在故事、事件的表面,透过故事感受语言、情感,使语言、情感在文本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如果没有细腻的内心,就不会感受到《哦,香雪》中香雪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年轻少女的强大内心和积极向上的力量通过作品传到人们心中,感受到香雪传递给我们的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对未来的强烈期待与向往。《边城》中的湘西世界的风景宜人、民生质朴,在作家沈从文笔下,可爱可亲的湘西世界走进人们眼中,在充满艺术的笔触中体悟到湘西世界的风景美、人情美、人性美。再如,《俄狄浦斯王》中深刻的“悲剧性”,读者、观者将自身带入文字、带入戏剧,人物自身对命运的无法改变使读者思考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面对“神”的不可逆转力量,人只能选择接受与妥协,可怕的“命运悲剧”给俄狄浦斯、伊俄卡斯忒悲惨的命运结局。对同一件事、同一篇文章或许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但是要想让读者感受到文本的魅力,需要作者先会意,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准确地诉诸笔端后,读者才能透过语言走到文本深入,感受文本传达出的力量与情感。
我们在进行经典文学赏析时,首先要摒弃的就是语文学思维,即关注作品的思想内涵、优美字句、作者背景等,而是要将自己置于作者的位置,以创作角度为理解文本的抓手,寻找其中包含的独特价值和背后意义,重现被忽视的文学自身。仅关注文本所呈现的现象或状况不能直接成为我们的素材库,发现作家背后向我们传递的最本质的内容是阅读文学经典最重要的事情。通过现象观察本质,再将本质以更具象、生动的方式保留是写作的前提和积累基础。
除此以外,在留意时要密切留意“人”,积极主动地关注人本身,激发生命意识。“人”是留意现象或文字中的主角,对人的塑造是创作的核心要素,没有人则构不成生动的叙事内容和作品主题。并且,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我们要将自身主动融入文学“会意”的环节中,将对作品的理解与自身感悟相结合,发现更为深处的文字魅力。
3.“创意”——文之核心
“创意”是需要作者本身积极发挥想象力,主动提升思维能力,结合现代心理学、创意学、现象学、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打通记忆、联想和想象通道。我国的创意写作教育开创者是葛红兵教授,他提出“创意写作”是把“创意思维”的养成看作是目标,而把“写作能力”的养成看作是上述目标的实现。因此,创意要不断训练自身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建立一个积极的认知和反映模式。同样,写作需要文类写作训练、感知写作训练、系统写作训练、专项技巧训练等多方面的长期训练。创意写作显性形式是文字写作,隐形形式是思维训练。脱离了写作的创意是无根之木,没有创意的写作却是陈词滥调。在创意写作课程中,写作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不可分割与偏颇。创意写作在思维训练方面要向着关于“所有写作的写作”掘进,着重培养创意思维。
“创意”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地追求主体性,而是基于承认差异性的共在。每个人对文字的感知是不同的,对文字的表述也是各有特色。“创意”在展现主体性的同时也要尊重差异性和共同性,将三者有效融合是创意转化成优秀写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创意可以通过强调叙事技巧来识别,专注于角色发展、叙事和情节等元素,为其结构注入想象力、发明和故事,提升作品的艺术魅力。
“创意”是写作的核心,将“留意”“会意”的过程合理、有效地组织起来,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的想象、运用多种途径、发挥多种感官对“素材库”进行艺术化的表达与再现,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为文本注入更多的表达空间和艺术魅力同时为写作注入独特的情感与思想。比如,老舍创作中惯用的“京味语言”,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有效处理与整合,将作品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都集中地呈现出来,同时“京味语言”也是人物自身的专属特点,不同的人身上可以映射出不同身份的“京味语言”,老舍借此将整个社会的人物有效地构筑起来。
此外,我认为“艺术想象”也是创意的一个重要途径。想象就是在原来感知事物的基础上,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分解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和联想,再重新在内心创造出新的形象,将这些新的想象写于笔端便是创意。想象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依赖社会实践所建立的经验记忆,这些经验记忆在日常生活中被记录下来,就形成创作时宝贵的素材库。但是我们在发挥想象力时不能极端想象,如果想象发展到极端就会陷入视外世界为实现个人自主性之阻碍的困局,“创意”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无法进行有效地呈现与深化。
写作是人的本体性创意实践活动,“创意”让写作异彩纷呈,给写作以丰富素材和创作空间,为写作、创作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留意”“会意”“创意”这三个写作素养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写作者主动练习并坚持,在积累日常经验、情感经验的基础上开阔眼界、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逐渐形成自自身的写作风格和思考方式。
二
由“三意”到“四意”
在学习“三意”写作素养后,我结合自身的学习与日常经验,提出第四意即“完意”。“完意”的意思就是在创作之后对创作的作品进行二次修改,重新阅读已形成的文本,深入反思此文本与创作之初的想法、理念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将如何进行取舍与修改。在写作和修改的下游环节,思想是不断产生和得到修正的,修改是创意活动、写作活动、认知活动的循环往复,换句话说,写作其实就是再写。当思想或写作理念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生改变时,二次创意便由此生发了。每个人的创意是受到时间、环境、心情等多种因素控制与调节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想法,创意是在活动中不断生成和更新的,这也正是创作最重要的与源泉活水。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写《光与生命》,反复修改9遍,一直到他认为每个字句都完全表达了自己的本意,才正式发表。美国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过近200遍才最后付印。由此可见,“完意”对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完意的环节,作品不一定会展现在大众视野,语言不一定能够锤炼到最完美的境界,其中的思想内核不一定能够得到最准确、生动地表达。
我每每在写日记、学期作业或短篇小说时总免不了多次修改,或深化或添加,或最后版本与初始版本完全不同,可能写到最后会感到崩溃,也可能欣喜若狂,但这都是“完意”的作用。创意写作的“创意”不仅仅到写作过程就停止了,而是贯穿整个创作过程,乃至文本定稿后再重新推翻进行创作的阶段。“完意”注重对文本思想内容的挖掘与表达,相比较语言的字斟句酌更具人文价值。
创意写作需要将“三意”融会贯通,应用于写作的全过程,同时要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写作经验与学习习惯对“三意”进行创造和变动,以此来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创意写作方法和写作理念,进而有效地指导后续写作,灵活地运用。
作者简介|
张岩,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
投稿请发送作品到
邮箱:nenuwrite@126.com
如需转载请关注并留言公众号后台
第二百三十一期
责编:王洁琦
主编:杜艾伦 马 鹏
指导老师:徐 强 于文思
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