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活动一览
编辑组
早饭前,徐老师在群里分享有关民俗语言的论述。早餐吃韭菜盒子,师生分享有关韭的诗文与佚事。天权一口气吃了九个,创下本餐之最。饭后大家完善作品,准备推文。
十点出发,探寻魏家沟北至。大家访工地,下稻田,捡玉米,测墒情,路上边走边讨论下午的民俗游戏主题,兴之所至,直接在路上画线玩起“跳房子”,大家各自讲述自己玩过的跳房子游戏,比较出不同点,并让当场演示。
回来路上,正午天气炎热,路过村里小卖店,徐老师请客每个同学一只雪糕,并与商店老板娘(姓刘,林六哥弟媳)谈经历与生计。路过蜂农家,访蜂农阿姨(姓丛,老公姓王)。
午饭后,徐老师与林六哥埋土豆,聊天。下午王立夫老师讲民俗民宿非遗创意的同时徐老师准备接下来活动的道具(临时削了木尜)。随后学生一起玩老游戏。
李庭萱
庭萱的画
回到童年
今日早餐后我们简单休整,完善昨天的作品。还未至出门时间,我坐在长桌前看到笔墨有些手痒了。画!那画什么呢?这又有新的难题了。我上次拿笔画还是小学,许多笔法、技巧都不记得了。我学的是写意,仔细回忆,小时候最爱画芭蕉,理由很简单,快。把一张宣纸裁成四份,只需要侧锋挥洒几笔大大的芭蕉叶就能占据半张纸。十分钟就画完一幅。偷懒几次后,家人发现就不许我画芭蕉了。后来学了不下几十种花,但都记不清了,躺在记忆深处的还是芭蕉。想到此处开始动笔,作好后,画面空旷本想画鸟,几笔下去,鸟没画成多了个大墨点,无奈只能放弃。想起李煜诗中写“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我这里正好有三株芭蕉,雨不好表达,就选了秋日最有代表性的花来画,菊。小品完成后,我自己看笔法有些幼稚,但徐老师仍为小品提名蕉菊图以资鼓励。画的上半端空旷加了字,提升了美感更让画有了独特的韵味。
上午十点我们出门,探索魏家沟北至,北边靠近马路,土地宽敞,我们所走的路西边是一小片梯田,种的玉米。东边平整的地方种的是水稻。走到一处名为山水人间的小景点后标志着我们走到了村北的尽头,至此魏家沟四至的探索基本完成。
下午听完王立夫老师的民俗与村庄创意分享会后,徐老师带领我们玩老游戏,打尜、拾石子、木头人,大家仿佛都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心中住着的小孩都跳出来跃跃欲试。每个人都尽情投入,院子里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庭萱泼墨
刘天权
午后时光
午休结束后,王立夫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民俗文化课,从前我很难想象关外的人从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毕竟东北不像管内那样物产丰富,听了王立夫老师的课之后,我对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王老师扎根基层,跑了全国许多个县城和乡村,收获了许多基层经验,取得了光彩夺目的成绩。
游戏是一项神奇的发明,尤其是物质贫乏时期的游戏,它们反映了人苦中作乐的精神和发明创造的巧思。徐老师教会了我们不少他儿时喜欢玩的游戏,如“打尜”、“拾石子”等。同学们也各显其能,纷纷献出了自己小时候喜欢玩的游戏,大家一起玩了“123木头人”,现场同学们跑来跑去,一片和谐,院内外洋溢着欢快的笑声。
王植玉
民俗板块游戏目录及尜、板
游 戏
一个两端尖尖的小木棒,我拿着一块三十多厘米长的木板,朝木棒的一端打去,小棒子弹射而起,往前快速翻滚,右手一挥,扑了个空,又试了一次,再一次挥空。
手里把着五块石子,因为紧张的缘故,我的手微微发抖,丢起五块石子中的一块,飞速把四块石子放在地上,只是,脑子跟不上手,把石子掉在地上,便烟花般散开来,我堪堪接住正在掉落的石子,盯着左一块右一块的布局发呆,根据游戏规则,我需要在丢起一块石子的同时,捡起这四个,最后接住,再次丢起,不出意外的失败了,心里暗自感叹着这个游戏的技术含量。而偶然成功时的成就感,也在我心中反复回味。
这些,都是下午进行的活动,在听完王老师的讲座后,徐老师便带着我们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怀旧游戏”,有老师想分享的,也有大家自己选择的。在晚餐结束后,月上树梢,几个人在屋内火炉前,开始了其他的游戏,《阿瓦隆》,大家认真的劲头相互影响,人声鼎沸,像一场活泼中带着一点严肃的会议,在认真钻研中发现游戏的趣味。走在回民宿的路上,我不由得想起了高中时期的寝室生活,周五的晚上挑起台灯,个自在床上,说着莫名其妙的话,无视所谓的逻辑,尽情的叫喊,却在最后投票时保留着“契约精神”,遵守着规则,那份记忆,也是快乐的。关上房间门,躺在床上,想起一首歌,歌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不论何种游戏,在最开始,也应当是要获得快乐的吧。
杜艾伦
艾伦展示玉米
穗岁年年
一想到苞米地,我的眼前就会闪现金黄的光泽。那是颗颗果实饱满的光泽,是风的光泽,是太阳撒向田野、河流、树木和村庄的光泽。
这穗玉米是徐老师发现的,在我们探访村庄北至的路上。它不似天赐发现的那穗,半黑半黄。它是干净的,饱满的,充斥着生命力的。
它就这样传到我手上,夹带着远方山脚下的风,吹来稀疏的云和隐约的鸟鸣,在阳光下它泛出甜润润的泥腥味。我将玉米在手中摆弄,背面几只无处躲藏的“花大姐”急忙跳离手掌。
这胖鼓鼓的一穗在我手心慵懒地斜躺着,与风悄悄嬉戏着,饱绽的玉米粒惬意地晒着日光浴,蜜蜂偶尔飞来,绕了一圈又走开了,这道金黄的光泽让周边都明亮了几分。
玉米是有灵性的。这不,采风几日前后发现了两三穗了,有时它们甚至是三两个聚众地躺在一起。这使我沉浸于这种接二连三的意外和惊喜,已经可以心无旁骛得进入搜寻、拣拾的快乐中了。渐渐地,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旷野的一分子,我就是风,就是云,就是这穗闪着金黄光泽的胖鼓鼓的苞米棒子了。
已近午饭时分,直了直腰,站在空旷的田野上静静张望,山的颜色深了点,风似乎累了,云不再流动,甜润润的泥腥味依旧暖烘烘的,“花大姐”早已不见踪影,远处的屋顶吐出道道乳白的炊烟,太阳包裹田野,撒向河流、屋舍、树木和一切它所能及的地方。
穗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梁炎
访问家庭养蜂场
四月二十五日
你即使没吃过韭菜盒子,也一定听说过这个北方名吃。吃过的都有一个共识,韭菜盒子必定是要趁热吃,焦噜噜的外壳,一口下去,只要听到嘎嘣脆的一声,韭菜与鸡蛋混合的清香流入唇齿之间,那它一定会将你征服。
早晨吃完韭菜盒子,便与大家同去村里采访村民。村舍的分布,不像我的家乡那样稠密,零零散散分布在主路的周围,每家都有很大的前院。向北行至不远处,便有一超市,门口一条边牧一只短毛猫,很是招人喜欢。沿着超市往下走,是一位养蜂的丛阿姨,养蜂对于我来说是一件稀罕事,家乡没有见过,于是便和丛阿姨攀谈起来。这里的蜜蜂采的是离此处不远的佛手山上的椴树花,丛阿姨说她一个人养蜂,不养多,也不去赶蜂,每年只靠这短短半个月的椴树花花期,不求数量但求质量,高纯度的蜂蜜为她赢得了很多回头客。她还谈起了很多有关蜜蜂的知识,我们一行人听得津津有味,直至饭点才恋恋不舍地作罢。
午饭后,下午听王立夫老师讲乡村、东北、民宿等有关他们团队的故事,他提到“有多少乡村可以重来”“找寻东北,在地文化”很多宏大的接地气的话题。确实,东北是一块很神奇的土地,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曹保明所说:“东北是一块时时在感动着人,人一旦被它感动,又忍不住去感动别人的土地”,这是他《闯关东》书的封底的题字。
听完王立夫老师的讲座,徐老师便带我们重温了很多他童年时的老游戏,打尜、拾石子等等。固然现在的小孩都已不玩了,但却是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最珍贵的回忆。
今日路远体乏,未作一首完整的诗,留下一断章,以求来日能补完。
6. 村民
荡起秋千
树吱吱作响
屋外余灰虚掩着黑土地
一个黑色的影子斑驳地站在那
高高挂起三颗种子
直到手指间长出嫩芽
折一支春天
编成花环,为你加冕
佘飞
韭菜盒子
春韭之味
清晨,我正在做梦,梦中我拿着一把韭菜准备做冒菜。突然,一声“起床吃饭啦”打破了我的美梦,将我从沉睡中唤醒。
我迷迷糊糊睁开眼,从床上爬起来,打开房门,只见走廊里站了好几位同学。我听到他们在说“好香”。
“什么好香?”我脱口而出问道。
“韭菜盒子!”天权答道。
这时,老师从餐厅走出来,用口哨吹响吃饭的铃声,催促道:“快快快,吃饭啦,大家都往桌子上走!”
我匆忙洗了一把脸,便往餐厅走去。大家已经围坐在桌旁了。桌子上摆放着两大盘金黄酥脆的馅饼。
“太香了!”
“我最好这一口了!”
大家一边说,一边一人夹了一个在碗里。看上去有点像饺子被拍了一巴掌,变成了饺子饼,外皮已经煎得焦黄诱人。我特意夹了一个煎得最焦的,我爱吃焦锅巴,香!我心里在想,原来这就是大家心心念念的韭菜盒子啊。
当我提到这是我第一次吃韭菜盒子时,大家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我以前听说过这道美食,但今天真是第一次尝。我一口咬下去,一声脆响,仿佛打开了封印在盒子里的韭菜妖精,韭菜的香气瞬间充斥整个口腔,并向四周弥漫开来。春天的韭菜很鲜,有一种清香,仿佛我们吃的不是韭菜,而是整个春天的韵味。春天就这样被我们一口一口地吃掉了!
“杜甫有句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为什么叫剪韭菜呢?”徐老师突然问道。
“因为韭菜剪了会再长出新叶。”有同学回答道。
“对。”接着,徐老师说,“过年之前的韭菜,特别是头刀的,味道最为嫩滑鲜美,但是到了后面,比如二刀、三刀,味道就差了些。到了夏天,韭菜基本上就不能吃了。”
“现在不一样了,因为现在有了反季节种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韭菜,但味道肯定还是春天的自然的最好。”我接过话茬说道。
此时,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一句诗:“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多么美妙的画面啊!
随后,大家又聊到了韭菜的独特味道。这种味道极具“杀伤力”。喜爱它的人,赞不绝口;不爱它的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从大家的谈话中,我听说韭菜是荤菜。饭后,我查阅了资料,果然如此。在佛教中,葱、蒜、韭、薤、香菜都被归类为荤,也就是常说的五荤。因为韭菜辛辣,口味太重,不利于修行。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
那么,韭菜味儿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呢?或许每个人都能品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味道不仅是一种感官体验,更是一种美学和境界。昨日来访的北华大学赵彦辉教授就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味斋”,他说,此前本名“无味斋”,后来改为了现在的“味斋”。当然,在这变化当中有着赵老师个人的故事和体悟。
老子曾言:“味无味。”何为味?何为无味?何为味无味?这不仅是物理问题,更是哲学问题了。中国画也有能、妙、神、逸四种画品。所谓能品,是指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可以达到外在的形似,可谓之有“味”之境;妙品,则在能品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奇妙和趣味,超越形似,进入“无味”之境;而神品、逸品则更是追求形而上的精神内涵,达到“味无味”的至高境界。
我们一边品味着美味的早餐,一边聊着天。这顿早餐,可真是味道十足啊!
吕天媛
打金鼓,撞金钟……
遗憾一日
今日由于生理期腰痛难忍缺席了上午的活动。早上睁眼发现起不来床就请假没有和大家一起吃早饭,本想着忍忍饿了吃点小零食垫一垫,没想到新宇给我打包回来三个热腾腾的韭菜盒子,吃了之后果然觉得舒服多了,同学们都出发去探索村子北至了,我一个人在房间里休息,迷迷糊糊睡了一上午,中午去集合点与大家汇合,没想到徐老师还惦记着我给我买了一小袋香肠,我坐在同学们中间,听着她们给我分享上午发生的事情,原来我不在的时候她们去了田地里,回来的路上在小卖店又和老板娘攀谈一番,还去了蜂农家里,学习了很多养蜂的相关技巧,我听得津津有味也深感遗憾。下午听了王立夫老师的民俗民宿创意分享,一个小时的坐姿让我腹痛难忍,但是还是想和大家一起,所以忍痛参加了接下来的游戏活动。徐老师特意为我们制作了木尜,捡来了一大捧小石子,准备带我们玩“拾石子”和“打尜”游戏,并亲自做了示范,带领大家一起玩,跟我们分享他儿时输了的惩罚,指定一个“阎王”决定打的次数,赢家锤输家的背,在一声声“打金鼓,撞金钟,问问阎王中不中”里游戏达到了高潮。随后我们还一起玩了一二三木头人,一起跳了远,比赛谁跳的更远,场面一度欢乐融洽。很遗憾我也没有参与游戏,今天的工作是大家的摄影师,为大家抓拍了好多照片。希望明天身体能好受一点,和大家一起参加活动。
蒋玉恒
王立夫老师讲课
写作是美好的
下午,我们一起听魏家沟合普山舍的王立夫老师分享自己从事乡村规划事业的故事。主题是《乡村+一种新生活场景的多维营造》,这是关于民俗、民宿、非遗创意的知识讲座。我记住了他说的两句话。
第一句“不懂设计的流浪汉不是好作家”。咋一看,这好像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而细细想来,大有深意。关键词“设计”、“流浪汉”、“作家”。王立夫老师有多个标签:背包客,原酒店人,多个项目的乡村总规划师。他这10余年来,走了30多个省,300多个县市,3000多个村,业余写作,整理东北民艺相关书籍。所以,他说的这句话,包含了他的工作经历,兴趣爱好,一生追求。换做我们,我觉得有两个词语可以借用,即“流浪汉”和“作家”。“流浪汉”怎么解读呢?我想,是行万里路。出去采风吧,看看这世间的花儿是怎么开的?水是怎么流的?太阳又是如何升起又落下的?在房间里“挤牙膏”式写作,只能写出“一朵花开了”,而我们爬上山坡,眺望远方,看到山花烂漫,才知道原来每一朵花儿都不一样。这样,我们笔下的花儿才各有姿态,各有灵魂。而“作家”怎么解读呢?我觉得,作家,只是一种职业,并不是某种高尚的代名词。无论是业余爱好写作,还是专业学习写作,只要笔不耕辍,就担得起“作家”二字。
第二句“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选了一条不喜欢的路,这一生可漫长难熬了。如果选了自己喜欢的路,那么,原本漫长的一生,也在浪漫的时光里匆匆过去了,甚至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有时候呢,我觉得人挺可悲的,忙着生,忙着死。但是,如果人生有了兴趣爱好,如写作,用笔去记录生活,记录心情,原本忙碌焦虑的日子也变得美好起来。又如,写作成为一种职业,那么,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在热爱中解决掉了,并且,还会更快乐。
马鹏
小超市老板娘一席谈
早餐前徐老师在群里发了高长江《乡情·乡俗·乡音——中国乡村文化语言学研究》一书中论述农谚/俗谚与生产经验/生活经验关系的两节,我边读边不断联想起这两天田野采风的见闻感受,会意颇多。早餐吃的韭菜盒子,老师即兴分享了韭菜诗文与佚事,后来讨论话题还扩展到我们贵州的折耳根、内蒙古的闷倒驴和东北的倒骑驴。从一个话题谈到另一个话题,不分东西南北,只要觉得好玩,都可以给大家分享,我想,这不就是大家共写一篇文章么?餐后一小时是改稿时间,大家把昨晚写好的采风纪事,该增加内容的增加内容,语句不通的就把语句写通,有错别字的就改错别字。改毕,天权和我留下编排,其他营员随老师沿合浦大街东行,在经一路北折,一路探建筑工地、下稻田、捡玉米,老师并深入大田实测土壤墒情。11:30前后前去与大部队会合时,老师正在用粉笔在屯北水泥路上画格子,原来他们在讨论跳房子老游戏(这将是下午民俗板块的主题之一),一时兴起,迫不及待地模拟玩一遍。近午气温明显升高,大家上坡下田走得劳累,返途路过小超市,老师请我们吃冰棍和雪糕。超市建在路边,院子没有大门,大家人持一根在当院吃得好一个爽。这时也没有其他顾客,只有45岁左右的老板娘在,我们就和聊起来。以下是部分采访实录:
徐老师:您是这儿人吗?
老板娘:不是,我是从哈尔滨那边嫁过来。
徐老师:嫁得够远的!什么机缘啊?
老板娘:……缘分呗。
徐老师:来多少年了?
老板娘:20多年了。
徐老师:这里跟哈尔滨也没啥区别,是吗?
老板娘:没啥区别,因为我们是在吉林市认识,我俩一直在市里,后回到农村这边,这是他老家。
徐老师:这是咱门家老宅子?
老板娘:对。
徐老师:跟哈尔滨也算是共饮一江水了。
老板娘:距离松花江没多远,也就一个边界线。
马鹏:我一直以为哈尔滨离这边很远。
老板娘:从这里到哈尔滨不远。
摄像师小胖哥:从这里去哈尔滨和到长春距离差不多。
徐老师:还是长春近,这里到哈尔滨需要3个小时吧。
摄像师小胖哥:哈尔滨2个小时就到了。
老板娘:那可到不了,从这儿到五常市需要3个小时呢,五常到哈尔滨还需要1个小时。
徐老师:去哈尔滨不用到长春,直接往北走……
老板娘:对,也得需要3个小时。
马鹏:小店开几年了?什么时候开的?
老板娘:……3年。
马鹏:那么是疫情期间开的?
老板娘:对。
马鹏:生意怎么样?这屯子除了您家,还有别的店吗?
老板娘:没有了。
马鹏:就是说周边的人都会来到这里买东西?
老板娘:没有,6队只有我家开。魏家沟总共有6小队,其他队也有人开,比如对面第5个队就有一家开。
佘飞:“队”其实就是我们南方所说的“组”。
老板娘:对,意思差不多。
马鹏:一般多长时间去采购一次?
老板娘:有送货的,都是送到家。
马鹏:打电话要?
老板娘:对,直接送来。
马鹏:多久送来一趟?
老板娘:货物基本一周就卖完了,如果你缺货,或者快卖完的时候就给卖货的说,他就送来。
马鹏:一周送一趟?
老板娘:基本上是吧,你缺啥他们那儿都有,而且不是一个人送货,有好几家送呢。
马鹏:什么食品卖最好?
老板娘:都差不多。
马鹏:过年的时候生意是不是会好一点?过年人多。
老板娘:对,遇到节日的时候生意会好点,节日来旅游的人多。……哎呀,去年“五一”人可多了,我家这两个院都停满了车,大道上全是车,老火了。
徐老师:那现在得开始筹备货物了吧,“五一”快到了。
老板娘:正常筹备呗,还是买这些东西,来旅游的人带的食物都比咱还全,有的水都一箱一箱往山上搬,房车顶上也有小冰柜,老厉害了。
徐老师:那是团队旅游的,个人带不了那么多……
老板娘:对,有个人来玩的,也有团队这样的,去年有一家四口人来这里住四五天,但没有住的地方了,最贵的屋一千多呢。
马鹏:是宾馆的价格一千多?
老板娘:哪是宾馆?就是一个小木屋,你们没进那里去?
徐老师:就那个圆的,像蒙古包。
老板娘:你们可以去那里采访一下,给他们做个宣传。从大门进去“山水人家”那里,还有鸟巢啥的,挺好看呢。
马鹏:外形设计比较特别。
老板娘:你们跟他们说一声,说是来采访宣传,他们就不收门票让你们进去。去年票价是39元,最开始还是69元呢。原来那块就是山,后来做了度假休闲就把地方扩出来了,但都是平铺的,不让建造。
马鹏:就是不能挖地基修建那种?
老板娘:对,像这样弄就不行。
徐老师:不能破坏生态红线。
老板娘:你们走到小火车那块,去年都要门票,但现在都废弃了。
马鹏:人这么多,不考虑腾出一个屋子来弄个民宿?
老板娘:本来说要整,但是哪有地方啊,如果要整只能中间这屋,能整两个房间。
马鹏:五一到了,人多了,游客来旅游就会找地方住。
老板娘:一家干不行,得几家联合,几家联合做也有规模。无论住宿,还是吃饭,都得几家联合来弄。这里大饭店没干起来,自己弄吧客人吃饭就没有选择。多家联合客人就有选择。
马鹏:客人吃饭有选择,是吧?没想过专门做民宿?只提供住宿的地方。客人想吃啥,就去那些专门做吃的地方吃。闲的时候卖东西,客人多的时候就给他们住。简装价格可以低一些,精装就太贵。
老板娘:对,可以这样,但我们房子是真小,还是那句话,只一家来做民宿不好做。去年上俺家来找地方住的人儿还挺多的。
徐老师:这里距离丰满区也就四五公里,到区里住还挺方便的。……有来这里露营的吗?
老板娘:有,需要自己带帐篷,青山溪谷那里就可以烧烤和搭帐篷。
徐老师:您家院子比别家小点?还有后院吧?怎么没有院墙和大门?
老板娘:路南的地是俺家的,有后园,旁边那个房子也是,养了几只大鹅。原来有院墙,去年“五一”人多,拆了做停车场了。
徐老师:怎么收费?
老板娘:10元。
徐老师:一小时?
老板娘:哪里?进来停一次就是10元,不管多长时间……有的在这里停一天。
徐老师:就小长假那几天人多吧?那太便宜了……
老板娘:是的……今年,我们打算把路南那块地也做成停车场。
(老板娘姓刘,丈夫姓林,在吉林做别的营生,一个女儿大学毕业,在青岛海尔实习。我们住的合普山舍的更夫(淡季代管员)林六哥,就是老板娘丈夫的亲哥哥,他的丈夫排行老七——堂兄弟大排行共九个,他们亲兄弟六个。30分钟谈话还涉及不少内容,包括村屯住户概况、外甥女大学毕业去处、家庭生计等,后面的一时来不及整理,须待来日。感谢徐老师对上述记录作了大幅度的文字校订和内容补充——笔者)
下午,王立夫老师给我们讲民俗、民宿和非遗创意,我特别期待。王立夫老师是民俗非遗、民宿文旅方面的专家,这几天给我们讲了很多的民族历史和传说,让我不禁感叹魏家沟这片小小的土地竟然有这么多的故事。可以说,长春很多网红景点或网红商都,王立夫老师或多或少都有参与,参与策划了长春网红商都“这有山”;还推动了延吉市朝阳川镇北兴村被国家民宗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他先介绍吉林村庄特色,再介绍全国一些特色村庄的做法,到总结出当地文化与旅游资源对民俗发展的经验。我老家近年也修建了很多民宿,我越发感兴趣。这次讲座颠覆了我对于民宿的看法,我一直以为,民宿不过是酒店的另一种商业延申,本质上还是以商业化为主,以赚钱为主。所以讲座中,我听到王立夫老师说,他做的很多民宿都是被村民淘汰的房子,被村民遗弃的村庄,甚至有些村不到50个人,你民宿做得再怎么好,没有人来住宿,一切都是白塔。赔本做了两个村镇的民宿项目,建造房子的费用都是东凑西凑下来的,但没想到的是,他的项目获得了省和国家民宿设计大奖。他说自己对民宿设计很执着,想干就会努力去干,赔本也值得。我也懂得了,商业只是人生追求的一小部分,情怀才是作为人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事业。
下午后半段的民俗板块,是今日活动的亮点之一,徐老师亲手做道具带我们玩了很多老游戏,并总结探讨游戏的功能,大家开心又长见识。这个板块自有其他同学记录,我这篇日志已经太长,这里就不具体记述了。
陶新宇
老师示范打尜
丰满小记
我们的采风快接近尾声了,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如今乐在其中,如今到还有些不舍,早上吃的“韭菜盒子”,其实这些年我不怎么吃韭菜,因为觉得味道大,容易粘牙,但同学和我说“大家都吃,就没味了”,我笑了半天。春韭采最上端的尖芽剁碎,再加上炒熟的鸡蛋,包在面粉皮里煎熟,一咬酥脆的外壳,里面的韭菜淌出汁水来,辛辣刺激,鲜嫩可口的味道一下子迸发出来,那真是“三月三,韭菜鲜”,大家还想起来不少关于韭菜的诗词,杜甫诗云:“夜雨剪春韭”辛弃疾也有类似说:“夜雨剪残春韭”,乡间城里常见的韭菜,到诗词里一下子文雅起来,给我们的早饭增添了不少意趣。
这一幕让我想起来电影《驴得水》中有一幕张一曼在村头剥蒜,裴魁山和她说:“昆明有一所学校招老师,和我去吧,比这儿好”张一曼把剥下的的大蒜皮扬到天上,一边大笑着说“昆明能下雪吗?下雪啦!”漫天飞扬的蒜皮粘在她的头发上,就像冬日里大片的雪花,那一刻我无比感动,大蒜皮好像是那么不雅,但那一刻她在自己的生活里闪闪发光,知足常乐,即是人间。怎样活着才是好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思考这样的问题,总是想着未来要如何规划,怎样更好,却总是忘记当下的生活,就像史铁生说的:“永远都有更好,当下即是最好。”
在夜幕低垂的时刻,我们与徐强老师围坐在院子里,共同回味着那些的童年的游戏。我们的手中,玩着那久违的拾石子和打尜游戏,仿佛时光倒流,让我们重返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徐强老师眼中闪烁着怀旧的光芒,他深情地讲述着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并没有如今琳琅满目的玩具,一根简单的玉米、一根粗糙的木棒,就能成为他们手中最珍贵的玩具,现在想想都有些可怜,但也陪伴着他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快乐的午后。听着老师的叙述,我不禁感叹,那时的他们虽然生活清贫,但内心却充满了纯真的快乐。
这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又似乎遥不可及。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时间总是过得那么缓慢,仿佛我永远都是那个背着书包、满怀憧憬走向学校的小孩。然而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转眼间,那些纯真的快乐已成为了遥远的记忆。岁月如梭,我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另一个十字路口,望着眼前繁忙的街道,心中却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如今,我们已经长大成人,面对着生活的种种压力和挑战,那份纯真的快乐似乎已经被岁月所冲刷,变得模糊不清。然而,我深知,那份快乐并未消失,它只是被埋藏在了心底,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发现。
投稿请发送作品到
邮箱:nenuwrite@126.com
如需转载请关注并留言公众号后台
第二百零六期
责编:吕天媛
主编:杜艾伦 马鹏
指导老师:徐 强 于文思
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