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凡:染⾊体的小重复,宝宝生长发育的减速条

健康   健康   2023-06-09 08:00   美国  


原创 • 罕见病 • 暖心科普

  68  期


二宝的到来是个美丽的意外。

那时北京刚开放“单独二孩”政策,

妻子几乎同时发现怀孕。

虽然家里对于是否要二胎有些争议,

但我们还是坚持要这个孩子。


前几个月产检一切正常,

二宝在妈妈肚子里也十分活跃。

正当,我们满怀期待地等待他的降临,

但不曾想,接下来几次产检

却发现了二宝发育迟缓——

第一次发现二宝发育迟缓

是在孕期6个月的时候。

连续两次产检发现体重无增长

医生认为是二宝吸收不好,

让妻子住院观察,输营养液。


一周后,二宝的体重长了些,

医生就让我们出院。

可接下来的两周体重又没变化,

妻子重新住上院。

但这次输了三周营养液也没见好。

医生建议我们做染色体筛查。

当时网上很多人说羊水穿刺有风险;

更重要的是检测结果要等一个月,

到时二宝就已经出生了。


考虑到我们夫妻双方的家庭都

没有生病或残疾的情况;

加上医生说得模棱两可,

我们觉得孩子不会有问题的。

却完全没有意识到

胎儿的发育如时钟般精确

⼀旦发现异常,就要引起绝对的重视。

2014年10月,二宝终于出生了:

体重2085克,低于2500克。

医生说这属于足月小样儿,要查找原因,

二宝直接进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当天就用脐带血做了染色体筛查

期间,二宝还出现喂养困难

医生要求我们返回NICU照顾。


两周后,我们出院等筛查结果。

几天后,医生通知筛查结果异常

让我们回去做颈部抽血

我当时就有种不好的预感。

亲自将血液送去化验的路上,

我发现两根试管上都紧紧地缠了张纸。

出于好奇,我用指甲悄悄地抠开一块,

发现上面写着“染色体病”四个字。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个词,

当时连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都不清楚。


将近一个月后,二宝的结果出来了,

显示15号染色体存在部分重复

但医生并不确定这是否致病,

让我们夫妻俩都去做染⾊体筛查

假设我俩有⼀⼈和二宝一样,

因为我们健康,那就说明没有影响。

结果,我们俩的染⾊体都是正常的。

医生也说不清,15号染色体部分重复

可能会对二宝造成什么影响,

只模糊地说会影响语言和运动


我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整理心情后,还开玩笑地说

“到时候让二宝研究数学好了,

不用说话也不用运动。”

我们拿着二宝的筛查结果,

到北京的各个医院咨询却无果

直至遇到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她认为

不仅仅是影响运动和语言这么简单。

之前做出这个判断的医生刚好是她的学生,

她当场打电话过去询问,

两个人在电话里甚至争执起来。


在场还有位基因检测方面的专家,

看到报告上重复长达8Mb后,判断

语言、运动、智力等各方面都会受影响。 

一句惊醒梦中人,

那时我才知道我们将要面对什么,

当晚回家后,妻子嚎啕痛哭。

⼆宝也很快表现出发育迟缓的症状——

身体特别软,肌张力低,

头无法自主竖立,

抱他时必须有一只手托着他的头;

老人常说的“三翻六坐”更是不会,

平时只能趴着、躺着。


3个月大时,才勉强去拍了满月照。

眼睛也出现斜视,兴趣狭隘,

只对声音和简单的玩具感兴趣。

家里出此⼤事,我深知无法

再继续高强度的“996”⼯作。

于是辞职,换了份时间相对灵活的⼯作,

全力投⼊⼆宝的康复训练中。


一开始我们来到医院的康复科,

期待有专业的康复师给孩子治疗。

但医生只给我示范了几个动作,

让我回家带着孩子训练……


幸好,和现场其他家长交流时,

他推荐了一家康复机构。

我们根据他提供的地址找了过去,

开始了我们曲折的康复之路。

国内的康复机构鱼龙混杂,

常常利用家长急切的心理,

推出各种压根经不起考证的治疗方式,

让培训才两个月的“康复师”上岗。

这几年,我们辗转多个康复机构,

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所幸是二宝在一点点发生变化:

11个月能坐起来了;

15个月能扶着椅子站起来了;

一岁半站稳;二岁半终于学会走路。

虽然步态来有些特别,

但他踮着脚尖,走路一蹦一跳的样子

在我们眼中十分可爱。

在确诊初期,我就尝试找病友,

在康复机构看到症状相似的孩子,

都会去问问孩子的病因。


我们多想知道二宝长大后会怎么样,

我们应该为他长大后准备些什么,

但一直都没能找到相同的病友。

2017年,妻子在视频网站刷到一条视频,

标题是《15号染⾊体异常的四个孩⼦》。

 片尾留了一个网址:dup15q.org,

名为“dup15q联盟”的国际志愿者组织,

服务15号染⾊体重复的患者及家庭

但范围不包括中国,所以没有继续关注。


2020年,疫情封控期间,

我在家重新整理二宝的诊断资料,

突然又想起了dup15q联盟”


我重新打开网站,正式注册,

这才第一次得知⼆宝的病名:

dup15q综合征*,由于15号染色体

部分重复引发的神经发育障碍

绝大部分患者的染色体重复

随机的新发变异

仅约5%是遗传自妈妈。


* 编者注:由于别名众多,权威遗传病知识库GeneReviews将疾病名称统一为maternal 15q duplication syndrome,即母源性15q重复综合征

注册后,dup15q联盟”负责⼈

通过视频和我们交流了⼀个⼩时——

介绍了很多注意事项,

还告知我几位中国病友的邮箱。

我这才加入了国内病友群,

 当时,群里只有20几个人。


我⼀边在国内病友群⾥交流,

⼀边在国外社交平台的家⻓群组⾥

了解全球各地的dup15q综合征的患者。

看到他们的照⽚、⽗⺟的抱怨和担忧,

我才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

在和大家的沟通中,

我才认识到产前筛查如此重要——

我看到因染色体筛查结果出来得太迟,

错过最佳决策窗口的;

我看到因医生表述得十分委婉,

家长不清楚后果,坚决要生下孩子的;

我还看到因为染色体异常为母源重复,

母亲遭受不明指责的……


我想为二宝这样的孩子做点事情,

参加了很多病友活动。

现在,我也和志同道合的家长们

一道成立了dup15q中国互助联盟

希望可以将大家联合起来

共同寻找孩子们的未来。


⼆宝的康复也还在继续。

他现在已经9岁了,上了特殊学校,

但认知水平还停留在两三岁左右,

在学校也无法和同龄人沟通。

和其他dup15q的家长一样,

我们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实现生活自理,

成人后有处去,父母老去后有所托。


 

 拓展阅读

基因与遗传

变异与遗传病

为什么罕见病患者需要遗传咨询?


故事|周洁、二宝爸爸

漫画|晶皮豆芽

图解|Echo、君君

特别感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苗圃医生的指导。

本期故事素材由dup15q中国互助联盟提供。该组织是由dup15q综合征患者家属于2020年5月自发成立的非营利性民间互助公益组织,旨在服务全国的dup15q综合征群体,让患病的孩子生有所养,老有所依。

若有患者希望加入病友群,请联系dup15q@qq.com,由工作人员邀请入群


系列介绍

  罕见病 · 生而不凡 · 暖心科普系列  

由遗传学与罕见病科普公益平台豌豆Sir病痛挑战基金会联合出品。每月一期,每期带你了解一种罕见病,感受一位罕见病病友,一组暖心漫画,一段非凡人生。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暖心科普背后的创作团队

我们的创作团队一共有8人。

其中,五位小伙伴是罕见病患者或家属,

三位是遗传学与新媒体领域的专业人士。


暖心科普系列的制作经费全部来自公益募集。希望有您的爱心注入我们的努力,一同创作更精彩的科普故事。


您,愿意支持我们吗?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捐助


更多科普

豌豆Sir·罕见病科普目录(2023)

2023年2月23日

阅读全文

 


每一次分享收藏、点在看

对于豌豆Sir都是弥足珍贵的鼓励


豌豆Sir
遗传学与罕见病科普公益平台“豌豆Sir”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