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罕见病 • 暖心科普
第 70 期
我曾与妻子在上海打拼多年,
2019年回到老家安徽创业,
2021年又迎来了家庭新成员,
儿女双全,其乐融融……
谁料,我们期待已久的幼子,
从一出生就命运多舛,
可谓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
终于在去年疫情封控下的上海,
获得了来之不易的重生——
2021年5月,小云琛出生了,
我们视若珍宝,怎么看也看不够。
至于呼吸声有点大、
头上有个小包、不愿意吮吸……
这些反常的信号,
我们不自觉地一一屏蔽。
然而,42天产后复查时,
小云琛两次听力测试都没通过。
要知道我们平时发出一点点声音,
他都会被吓到。
当时,姐姐感冒刚好,
小云琛也出现了流鼻涕和低烧的情况,
我们赶紧带他去市里的医院做检查。
医生说肺部有些炎症,需要挂水。
正值6月下旬,恰是我从事的教辅行业
招收学生的黄金时期。
和医生说明情况后,
我们回到县医院住院治疗。
安顿好妻儿,又请来孩子姑姑陪护,
我匆忙开车回去工作。
车行半路,就接到医院的电话,
建议我们去大医院看看。
我全身都冷了下来,
总感觉这是电视剧里才会发生的剧情。
我暗自祈求县医院的检测结果出了错。
但事与愿违,市医院的检测结果也是如此,
甚至幼稚细胞更多了,
医生让我们立刻去更大更好的医院。
第二天,天微微亮,
我们全家就踏上了上海求医之路。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怀疑是白血病。
当晚,妻子陪着小云琛
住进了儿童血液科的病房——
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
频繁地抽血、喂药、做各种检查。
病房里住着不少白血病患者。
每每经过楼梯间,都见到几位家长,
有的坐在地上,把头深深地埋在臂弯里;
有的靠在墙边,透着窗户看着外面愣神。
等到第三天傍晚,骨穿报告出来,
排除了白血病。
听到消息的我们仿佛从地狱爬了出来。
为了找到真正的病因,
小云琛又开始做各种检查:
全身超声、CT、鼻咽喉镜检查……
期间,偶然发现他的上颚
竟然存在完全性腭裂,
这就解释了他为什么不愿意吮吸。
直到一位主任提出怀疑为“石骨症”,
建议我们全家都去做了基因检测。
一个多月后,检测结果出来了——
小云琛携带了2个TCIRG1基因的变异,
导致骨密度增加,造成石骨症。
我们夫妻各自携带1个致病变异,
因为没有症状,也从没意识到。
作为遗传代谢性骨病,
石骨症目前还没有特效药。
对于小云琛所患的石骨症类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的根治手段。
但小云琛才3个多月大,体重也太轻。
医生建议一周岁后再考虑移植。
其实这话里还有个潜台词——
孩子可能很难活过一周岁。
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
经常在网上搜索各种资料。
一天妻子刷到一个石骨症患者的视频,
接受移植手术后,恢复得很好。
顺着这个视频,
我们找到了一个有爱的病友组织:
石骨宝贝家长互助群。
群里的伙伴如同家人一般,
不停为我们解答疑惑。
犹如在冰冷的海水里浮沉了很久,
终于接到了别人抛来的救生圈。
10月中旬,我们再次来到上海。
移植专家看了基因报告后
表示孩子的情况十分严重,
只有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一种治疗方案,
而且最佳手术时间是六月龄。
但我们担心孩子发育不全,
手术有风险,医生的回答是:
选择移植的话,必须“不计后果”。
来自双方家庭的压力非常大,
亲友们都劝说我们放弃。
但自己的孩子怎么舍得?
我们还是决定做移植手术。
配型的过程有些小插曲,但也算顺利。
11月21日,第一次配型成功了,
可因为捐献者工作比较忙,
没有时间做术前检查,打算放弃。
幸有院方一直努力协调,
终于在2022年2月份,
我们被告知可以准备来住院了。
术前,我还去了上海两次,
分别是移植前宣讲和签署告知书。
医生告诉我们:移植后石骨症不复发,
长期存活率在60-80%。
以云琛的病情,不移植几乎没有存活可能。
这给了我们抵抗压力的有效武器,
也让我们学会了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2022年3月,我们刚入院3天,
上海就爆发了疫情,
血液科大楼被封控——
妻子带着孩子住进了无菌舱,
我只能不安地在外面等待。
移植手术还算顺利,
但云琛的排异反应特别严重——
全身上下皮肤都起了炎症,
加了几次药和抗生素才控制下来。
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在小云琛住院的72天里,
我们遇到了很多好心人——
妻子一人带孩子十分艰难,
医院护工时常会照护一下;
疫情封控下物资缺乏,
总有公益组织送来奶粉和尿不湿。
封控期间,大家的无私帮助,
给了我们不后退的理由和前进的勇气,
也给了云琛第二次生命的机会。
今年4月,在医生的建议下,
云琛又做了颅缝早闭的脑外科手术。
术后,原以为会伴随终身的
视力问题也减轻了——
不再有斜视、眼球震颤。
虽然视力还比较弱,对色彩不太敏感,
但日常走路、拿取物品都没有问题。
一路走来,辗转坎坷的确诊、治疗经历,
让我相信坚持就会有希望。
未来,我们将努力工作、努力生活,
把接收到的暖意传递给需要的人。
拓展阅读
《基因与遗传》
《变异与遗传病》
故事|云琛爸爸、周洁
漫画|晶皮豆芽
图解|Echo、君君、BioRender
特别感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李想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梅亚曌 、章振林医生的指导。
本期故事素材由石骨宝贝罕见病关爱之家提供。该组织是由石骨症患者与家属于2021年2月自发成立的非营利性民间互助公益组织,旨在服务全国的石骨症群体,致力于石骨症大众科普,医疗推动、政策倡导和社会求助,让石骨症可治且可防,未来不再恐慌。
微信:石骨宝贝罕见病关爱之家(公众号)
微博:@石骨宝贝
若有患者希望加入病友群,请添加病友群管理员微信号shigubaobei,或电邮至shigubaobei@163.com由工作人员邀请入群。
系列介绍
— 罕见病 · 生而不凡 · 暖心科普系列 —
由遗传学与罕见病科普公益平台豌豆Sir与病痛挑战基金会联合出品。每月一期,每期带你了解一种罕见病,感受一位罕见病病友,一组暖心漫画,一段非凡人生。
暖心科普背后的创作团队
我们的创作团队一共有8人。
其中,五位小伙伴是罕见病患者或家属,
三位是遗传学与新媒体领域的专业人士。
暖心科普系列的制作经费全部来自公益募集。希望有您的爱心注入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个“生而不凡”的生命被看见、被理解、被帮助、被温暖。
您,愿意支持我们吗?
更多科普
豌豆Sir·罕见病科普目录(2023)
2023年9月5日
阅读全文
每一次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对于豌豆Sir都是弥足珍贵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