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幸福家庭的平静,
被突如起来的重病打破,
患者需要的不仅是相依相伴,
更需要科学、细致的照护,
全家都能认真“听医生的话”。
突遭重症肌无力的金女士,
如何在医生与丈夫的呵护下,
重新拥有平和美好的生活?
来认识这对温馨的上海夫妻吧!
发病前的我,身体十分健康,
和丈夫老周是同厂职工,有一个儿子。
我们携手走过20余年后,
2017年7月,我出现呼吸、吞咽困难,
说话说不清楚,手臂抬不起来,
眼睑下垂,看东西出现了重影。
去医院后,初步诊断是轻度脑梗,
但医生说并不严重,输液就能治。
我们这时心情还不算糟糕,
庆幸还好就医及时,问题不大。
没想到病情逐渐恶化,
慢慢的,我什么东西都吃不了,
痰液特别多,甚至无法平躺。
住院一个多月后,确诊“重症肌无力”,
那家医院告诉我们:他们无法治疗!
我们顿时在焦虑中濒临崩溃……
老周在紧急搜索相关疾病资料后,
带我来到有专门诊治团队的华山医院问诊,
得知这种病有治疗方案,
但此刻的我确实情况比较危急,
万一痰液堵塞气管,后果不堪设想。
不久,我转院来到这里,
在吸氧中,接受了激素冲击治疗,
身体逐渐好转,终于顺利出院。
我们夫妻都觉得,
我遭遇的这次重病有惊无险地结束,
这种松懈的意识,
很快就遭到严厉“惩罚”。
大约两个星期后,我感冒了,
又很快进展为肺炎,之后才知道,
这种“小病”对重症肌无力群体而言,
处理不好,真的有可能危及生命!
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再次入院,
这次比之前发病情况更加严重——
我无法吞咽,医生表示要插胃管。
我起初还拒绝插胃管,情绪极不稳定,
实在不明白:一向是照顾别人的我,
怎么身体突然差到这种地步?
医生说,如果再恶化我可能就要进ICU,
切开气管进行抢救,
我才逐渐接受现状,认真配合治疗。
老周时刻陪在我的身边,
后来我才了解到他当时的心境,
他说,我当时已瘦得皮包骨头,
体重只有平时的一半不到。
他又想起上家医院说这个病难以治好,
有一次,在病房走廊里大哭了一场。
好在很快护士就来安慰了他,
第二天,专家又和他一番长谈,
再次强调重症肌无力患者能恢复健康,
列举了好多成功救治的病友案例,
并叮嘱出院后的康复也十分重要。
他才重新拾起信心,
我的身体状态也慢慢恢复了一些,
大约一个月后,再次平安出院。
回家后,尽管按时服药,
我的身体状态还是不太理想,
对我来说,症状主要集中在头部,
一劳累,看东西就出现重影,
说话、吞咽感觉困难。
幸好,身边有细心谨慎的老周,
最初,我既要服用治疗疾病的药物,
还要服用保护肝、肾、胃的药物,
他一一记下医生说的用药注意要点,
提醒我按时吃药,一粒都不能少;
他用小册子记录我每日的身体数据,
直到现在,我每天还坚持测四次血糖,
他的宝贝小册子,也攒了厚厚一摞。
2018年左右,我们在医生建议下,
尝试了最新的利妥昔单抗治疗。
第一针注射一段时间后,
我的气力逐渐恢复很多,
到今年八月份,共接受了六次治疗。
这期间我从未发病,也没再感冒过,
平时用药也减量了许多,
生活终于恢复了较为平稳的状态。
得以康复,首先要归功于医护团队,
从最初住院,到此后的长期复诊,
负责的医护人员不但悉心救治,
更持续给予我一定能战胜疾病的信心,
当然,也离不开老周无微不至的照料。
饮食上,医生说要补充营养,
我每天一袋奶、一个鸡蛋;
用药后血糖可能会升高,
对此医生提醒,当血糖波动时,
不要随意调整胰岛素剂量,
一定要先询问医生再调整,
平时要注重通过饮食维持血糖稳定。
老周便“要求”我们调整饮食,
改变上海人偏甜的饮食习惯,
做饭以清淡为主,甜食几乎不吃。
每天早、中、晚、睡前四次测血糖,
我有时会嘴馋一下。
如果前一天晚上,测出血糖指数偏高,
第二天早、午餐便会严格把控食量。
不但要极其清淡,也不能多吃,
直至血糖恢复正常范围,
唉,老周就是这么“严格”!
在作息上,我们也养成了良好习惯,
每天按时起居,不熬夜、不贪睡。
我的身体不能剧烈运动,
我们就充分利用日常活动的机会,
把锻炼和外出结合起来——
下午买菜、晚上饭后散步时多走走,
一天下来,差不多能走上五六千步。
感觉对我来说,运动量刚好,
这也是我们一天里最温馨的时刻。
同时,我们也时刻避免重蹈覆辙——
防范感冒、感染。
医生提醒,过冷、过热对身体都不好,
我们患者既要防暑、也要防寒,
换季时忽冷忽热,更要预防感冒。
我们几乎不去人多的地方,
只要出门,我们都会戴好口罩,
平时勤洗手,特别是在出门回家后。
在家中也特别注意做好环境卫生。
第二次出院以后,我从未再感冒过,
从去年冬天到现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
我也只轻微“阳”过几天,
也许是保持的这些好习惯,起到了作用。
现在去随访,医生、护士常说,
我是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恢复较好的,
还提到,像我这样的“模范病人”,
身边往往有一位出色的照料者。
每到这时,老周常常会说,
其实我们没做什么特别的,
就是把医生的嘱咐做好而已。
我们还记得,两年前,一次用药时,
护士团队来到我的病床前,
详细介绍关于我们群体的护理知识,
并给了我们一份康复护理相关手册,
老周也认真“学了一课”,
我们都觉得,如重症肌无力这类疾病,
对患者出院后生活的教育,特别重要。
这些年来,老周陪我一起走过人生低谷,
把所有的关心,都融入了日常的点滴,
把医生的话,都变成了实际的行动。
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他,
也盼望着自己身体能越来越好,
未来和他、孩子一起,
看更多美好的风景。
故事|皓宇、周先生
漫画|晶皮豆芽
图解|Echo、DALL·E3
特别感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团队的指导,并提供患者真实案例。
重症肌无力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的特色专病之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著名神经病学家吕传真教授率先开设了专病门诊,并对免疫诊断的方法学做了积极探索,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近10余年来,重症肌无力专病团队在赵重波教授和卢家红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临床评估方案的标准化培训、新治疗技术的积极探索和患者的科普教育,使得多数重症肌无力患者能够获得规范的诊疗并做好自我管理,控制并减少疾病的复发。目前华山医院重症肌无力专病门诊年就诊量超过12000人次,专业影响力持续扩大,已辐射至全国26个省及直辖市。
感谢爱心企业再鼎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对重症肌无力疾病科普的公益支持。
近日,华山医院重症肌无力团队联合集爱肌病关爱中心推出《让罕见病可见 无力者有力》——重症肌无力自我管理患者教育科普系列,提高重症肌无力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能力。
集爱肌病关爱中心是国内专注于DMD、重症肌无力、CIDP和SMA等神经肌病罕见病的医普、诊疗、康护、患者救助、疾病及公共政策研究、社会扶持和国际交流合作的专门机构。集爱肌病关爱中心的愿景是让每一位罕见病患者生活有尊严,生命有价值!
更多科普
豌豆Sir·罕见病科普目录(2023)
2023年9月5日
阅读全文
每一次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对于豌豆Sir都是弥足珍贵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