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赵重波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副院长/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重症肌无力包括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第32号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1
患者故事
▲ 向上滑动,阅读更多
2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MG)
一组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获得性神经-肌肉接头信号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4]。
数据库编号
DOID:437 [5]
ICD11:8C60 [6]
OMIM:254200 [7]
ORPHA:589 [8]
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32 [9]
致病机制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对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特异性蛋白质产生自身抗体,影响乙酰胆碱受体(AchR)、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RP4)等的功能,引起神经和肌肉细胞间的乙酰胆碱(Ach)信号传导障碍,导致骨骼肌运动异常和肌无力。
胸腺可能是异常免疫应答始动和维持器官,与MG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因变异或多态性可能导致相关免疫细胞或分子功能异常,增加个体罹患MG的风险 [2,3]。
点击查看大图
临床特征
患病率 15-25/10万 [1-2, 4]
发病年龄 任何年龄,20-40岁常见 [3]
性别差异 40岁前,女性是男性的2-3倍 [3]
临床表现 可总结为“随波逐流”:可影响全身随意运动肌;症状波动、晨轻暮重、疲劳后加重;可从一组肌肉无力开始,逐步影响其他肌群,不同肌群可轮流受影响 [4]。
根据受影响的肌群,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将MG分为5型 [3, 10]:
点击查看大图
诊断
在患者具有MG临床特征(波动性肌无力)的基础上,血清抗体检测、电生理检查或药理学检查任一出现异常即可诊断,同时需排除其他疾病 [1-4, 10]。
点击查看大图
辅助检查
① 血清抗体检测 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特异性蛋白质(如AChR、MuSK、LRP4等)产生的自身抗体。
② 电生理检查 患者的神经细胞是否能正常向肌肉细胞传送电信号,肌肉细胞是否对电信号有恰当反应。常见检查如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单纤维肌电图SFEMG。
③ 药理学检查 对患者肌无力症状最明显的肌群使用对症药物(如甲硫酸新斯的明),观察是否改善肌无力症状。
④ 胸腺影像学检查 约80%的MG患者伴有胸腺异常,包括胸腺增生及胸腺瘤。
治疗
MG是一种慢性的可治性疾病。不同的治疗方法,作用机制、适用人群与起效时间均不同。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长期随访,多数患者能实现症状持久缓解并恢复全部功能。目前主要的治疗策略有4种[1-4, 10, 11]:
点击查看大图
社会组织
▲ 向上滑动,浏览更多
3
专家的话
赵重波 医生
▲ 向上滑动,阅读更多
封面 + 肖像 | 君君
案例 | 皓宇
科普 | 大Echo
插图|翟进
参考文献:
▲ 向上滑动,浏览更多
专
栏
简
介
罕见病,是一类患病率很低的疾病的总称。因为症状复杂但病例稀少,诊断的难度很大。即便在美国,每位罕见病患者平均需要 7.6 年经历 8 位医生,被误诊过 2、3 次才能确诊。在中国,由于医疗资源的缺乏与不均,罕见病专业医生比罕见病更罕见。
因此,豌豆Sir推出《罕见病 · 医者仁心》医学人文专栏——每期与一位国内的罕见病临床专家合作,以可视化的形式介绍一种罕见病,以医学叙事的方式呈现罕见病患者的典型病程与生活经历;旨在为广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全面、可靠、深入的罕见病知识,以及可实操的诊疗经验。
每一次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对于豌豆Sir都是弥足珍贵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