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美》:
从《乡土中国》到“乡土桐乡”
◇
在阅读费国平老师的新书《浙里美·桐乡百村行》时,我被深深吸引,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了桐乡的乡村,感受着那里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变迁。这本书不仅是对乡土文化的记录,更是对乡土情感的一次深刻体验和思考。
费国平老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桐乡的乡村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他不仅仅是在写景,更是在写故事,将地名、历史人文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丰富的散文。这种写作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温度和深度。借用冯骥才先生在田野考察时的感受:“作者的见闻与感受奇特而深切,实非有缘者难以有此眼福、耳福”,这种对乡土文化的深刻体验和感悟,正是《浙里美·桐乡百村行》所传达给我们的。
费国平老师的书籍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巨大变化。他提到,乡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更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乡村的变化,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代的乡村振兴,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乡村的现代化,并没有割裂与传统的联系,而是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发展出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
阅读《浙里美·桐乡百村行》让我对乡土有了更深的情感。正如费国平老师所说,乡村是值得我们去珍藏的,因为那里有我们共同的记忆和情感。这本书不仅是对桐乡乡村的描绘,更是对所有中国人乡土情感的一次唤起。它让我们意识到,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乡土的根始终在我们心中。
《浙里美·桐乡百村行》是对《乡土中国》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当代乡土文化的生动实践。费国平先生在书中不仅记录了桐乡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更是深刻地挖掘了乡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正如冯骥才先生所强调的,乡土文化的传承保护需要“开放性保护”,即顺应时代潮流,深耕乡土文化资源,创新性转化,使之成为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青春版”时尚文化。费国平先生正是通过实地走访,将传统乡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乡土文化在原生态基础上进行适应时代的二度创作,这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发展。
在《浙里美·桐乡百村行》中,我们可以看到桐乡乡村如何通过数字赋能民生、产业、文化等场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村民生活便利、精神风貌饱满的美好愿景。这种实践,正是对《乡土中国》中提到的乡土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现代诠释。费国平先生的著作不仅是对乡土传统的继承,也是对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文化变迁的记录和实践,展现了乡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和魅力。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如何通过创新数字化传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教育和培训的优化,来适应时代需求,推动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些实践,不仅让乡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浙里美·桐乡百村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是《乡土中国》在当代的生动实践和创新发展。
李传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桐乡市慈善文化研究会理事,著有科普书籍《科学万物日历》,获得浙江省科学传播大赛金奖,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