璟苑往事
文/禾平
◇
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01
临终关怀
在我之后,接连不断有业主被拉进来。
一有新人入群,群主陈姨就@所有人:“小区北门口要开设太平间,明天上午八点广场集合!请大家提高警惕,严防任何‘非业主’入群!”
群里一片哗然:
“届时小区里一个个披麻戴孝的黑臂章和白衣的晃来晃去。”
“花圈一排排?”
“毛骨悚然。”
“半夜里勾魂悲泣,和尚道士吹吹打打……”
“还怎么睏觉?”
“阴气太重。”
“一把把‘轮椅’在阳光中徜徉,一根根‘拐杖’在小区里徘徊……”
“像个康复院[苦涩][苦涩][苦涩]”
“去年紫金花苑半途夭折,现在开到我们璟苑来了?”
平常大大咧咧的邻居,一下子成了犀利的斗士,各种声援、吐槽、质疑、拳头、锤子、菜刀,排山倒海似地齐刷刷“砸”向珑源物业公司及业委会:
“作孽!拉垮的物业。”
“是业委会允许的吗?”
“业委会的头是谁?”
“徐为。”
“抬到他家里去![拳头][拳头][拳头]”
“伪村长[呲牙]”
诤诤摄
上午,我从河城出发,坐了3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被誉为“水乡泽国”“中国威尼斯”的乌镇旅游。
得益于时代的进步,即使客居他乡,我依然可以像在现场一样,随时了解家乡的动态。这在过去,即使是历朝历代的天子也无法做到。有一句顺口溜说得好:“毛主席真伟大,可惜没捏大哥大。”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别说企业高管,就连身居偏远乡村的老农都有了“小哥小”(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可以通话,可以视频连线,可以远程购物。
在信息高速流转的今天,我常告诫自己,不要忘记想想过去落后条件下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场景,从而充分感知生在互联时代的幸运——足不出户,坐览天下事;一机在手,行遍天下。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更是千差万别。就像我,从来不认为忆苦思甜是奴性或躺平的表现。我觉得,人的烦恼和幸福都是通过对比得来的。累过才能体会到闲适的乐趣,苦过才能懂得甜蜜的价值。如果不进行对比,也许就不会产生无端的烦恼。
对比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进行比较。比,大有学问。关键在于具体怎么比,与谁比,比什么。是与过去的自己比,还是与现在的同类比?是与性格相似的人比,还是与专长相同的人比?是与家庭背景相同的人比,还是与家庭背景不同的人比?是比谁的房子大、车子好,还是比谁的专业更过硬?是比内心的丰盈,还是比浮华的虚名?如果比错对象,比坏心态,比入歧途,只会追悔莫及。假如选择正确的比较对象,或根本无需比较,一切顺其自然,知行合一,就能永葆健康的心态。
某个天高云淡的早晨,陈姨从城东菜场买完菜,从北大门返回小区。走进小区,她突然发现朝东转角的商铺上,不知何时挂出了一块“安尔康养护院”的招牌。
这家突然出现的机构,具体要开展什么业务,目前还不得而知。三三两两的业主经过养护院门口时,大多会放慢脚步,甚至停下来仔细查看。
陈姨拎着菜走进店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洁白无瑕的固定屏风墙。墙上镶嵌着“安尔康”的标志,下方贴着一行绿色、立体的正楷小字:“用心呵护,全程护理”。店铺底层只有两间小门面,但楼上面积不小,约有500多平米,整齐地摆放着许多智能升降式护理床。整个装修精致而专业,布置巧妙,整体格调舒适、幽雅、亮丽、温馨,令人耳目一新。此外,还有四个定制的小房间,刚好能放下一张单人床,床两侧的木墙上各开设了一个横向的长方形墙洞。洞不大,人的头伸不进去,只能把脸贴在洞口,像坐井观天一样往里张望。
这家“养护院”越看越让人觉得诡异,风格酷似太平间。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一年前,紫金花苑业主在锦翠广场上共同抵制的那家开业仅两个月的“临终关怀院”。业主们怀疑,这家“安尔康养护院”或许就是那家机构的“变身”。
北门传达室附近挤满了人,一片嘈杂,有的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有的扎堆议论,各谈看法:
“从这些设备看,各处的器具拿到这里消毒。”
“谁同意的?”
“这种事,物业也敢做主?”
“脑子进水!”
“还鸟语花香、四季景秀,我看鸟都不敢来。”
“花也早谢。”
“蝴蝶逃之夭夭。”
璟苑业主驱逐“养护院”的事在朋友圈一发,满城皆知。电视台做了采访和报道。
电视里,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手里抱个小孩,急促地说:“装修难道是半夜里悄悄进行的?直到门头上挂了醒目的牌子,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安尔康公司的代表面对镜头慷慨陈词:“这不是太平间,只用于办公和业务结算,兼护理培训和学生见习基地,业主大可放心。”
陈姨质问:“培训?培训要这么多的智能床、轮椅、拐杖、护理设备和这四个小单间干嘛?”
“我们是合法租用,既不抢,也不偷,有白纸黑字的协议为证。”面对镜头,安尔康公司的代表振振有词。
陈姨代表业主发声:“开在我们小区里,事先应该和我们通气,业主同意了才行。”
新闻里,物业主管老李用榔头敲去屏风上的“安尔康”标志,保安爬上梯子,把门头上新装上去的招牌拆下来。
最后,主持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人人都会老,养老护老大家都需要,但因前期疏于沟通,致使原本的好事落不了地,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我刚看完以上的《河城新闻》,有业主发了段视频到群里,并说:“派出所的人不让我们进去。”
律师刘军有理有节地说:“聚众易冲动,民警维秩序,预防出大事,是为大家好。”
“紫金花苑不让开,凭啥开在我们璟苑?当我们璟苑的人白痴啊?”陈姨发了一段激昂的语音。
“培训也不许开,谁能保证哪天不暗度陈仓悄悄收进来?”商铺附近的业主尤其反对养护院开于此。
“这些配置一看就是接收失能老人,直至寿终。”陈姨继续发急促的语音。
“陌生人随进随出,老弱病残满区晃,还像个宜居的品质小区吗?”园林师林欢看着小区绿化的大滑坡十分心痛,现在又突然冒出了这么个幺蛾子,气得几乎爆炸。
北门是消防通道,不是主入口,只在上下班时开通,所以没有人留意此处的装修。
业主对珑源物业的做派,早已积下不满:
“门岗对入区人员的管理也太宽了点吧?”
“车子来了,摇控一按,提杆,车子过了,放杆,就这么省事。”
“随便报个户号、手机号或自填个身份证号,不核实就放行。”
“连个门都看不住。”
“家里的阿黄,见了陌生人倒会叫几声。”
“车子停着,被擦到,查看监控,一团糊。”
“花钱雇来管小区,到底管了点啥?”
“老掉牙的监控,跟聋子的耳朵一个样,中看不中用。”
“房子是谁租给安尔康公司的?”陈姨及时将话题转到养护院上。
“谁签的合同,谁把屁股擦干净。”林欢跟道。
“合同能让业主看一下吗?”为人师表的李山虎,毕竟科班出身,遇变不惊,信奉证据第一,决不乱来。
“安尔康进小区之事,从未向业主公示过,签了也是无效合同。”刘律师说。
业主们情绪激动:
“请同意的人出来解释清楚。”
“不敢出来解释,肯定有猫腻。”
“人在做,天在看。”
“物业一团糟,气数已尽。”
璟苑业主鱼龙混杂,有能人,也有庸人;有高人,也不乏有勇无谋的草包。有的坚守初心,礼理至上。有的超常冷静,静观其变。有的图一时嘴快,信口雌黄。有的逞能好强,趁机发泄。而更多的业主却自始至终保持一声不吭。不知是一向没有看微信的习惯,还是与我性相近,信奉“沉默是金”这句醒世名言,遇事不轻易站队。尤其真相不明时,不会当众下结论,绝不会在低调的高人面前班门弄斧。我一直相信,肯定有雷厉风行的能人、警觉度高的强人会适时跳出来,合情合理合法地牵头处理好所有这些关乎大多数业主利益的“家事”。
我的座右铭是:做人做事悠着点,小心驶得万年船。所有人都无法避开如今比比皆是的高空摄像头,任何行踪在云端都留有痕迹。“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我看来,古人的许多话,今天同样适用。比如“三思而后行。”互联网有记忆,不要太任性,否则必遭反噬。
在河城新闻中,我清楚地看到安尔康的租房合同上用途一栏的确写着“办公”两字,签字盖章的地方电视台没有特写播出。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合同甲方是谁,是珑源物业公司,是业委会,还是其它,也许商铺业主先租给物业,至于谁签的字就更不知道了。沿小区一圈的商铺,哪些是全体业主共有,哪些已出售,我从未见过公示。
乌镇旅游回来后,李山虎约我散步。
晚上,在银杏大道上,他问:“电视台在帮养护院?”我说没有帮。
他又问我为什么只播放了合同的局部,合同签名的镜头不特写,而办公两字却特写播出,还说因沟通不到位才导致好事落不了地?我告诉他电视台维护大局做得对,如果向公众播了签名,万一事态扩大,引发大事就不好了。
“你高剑说话咋有那么高的见地呀!真是乌镇几日游,让我刮目相看啊!”李山虎说话爱把别人往高处拔一拔。
我惭愧道:“李兄谬赞,我高中都没有读,全靠自己从旧书摊上淘点古书,从中啃得只言片语。”
李山虎说:“文凭高不等于素质高,读书多不等于人性好。”
“李兄所言极是,现在我深有体会,一句有见识的话,胜过百句一般性的话。”我突然有一种遇到了知音的感觉。
李山虎向我提及他的师范校友、上个月刚入狱的原河城七中校长,说:“是呀!有的时候,我们芸芸众生,听的讲座再多再有档次,如果不入脑入心,没有真正牢记任何一句金句于心底,那跟不听又有何两样呢?”
未完待续……
图片:除注名外其他均由腾讯元宝AI生成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