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记忆】三塔湾觅迹

文化   文化   2024-12-18 15:02   浙江  

三塔湾觅迹

/叶加

据《参天台五台山记》记载:“[熙宁五年八月]廿六日辛丑,雨下。寅时,出船。午时,入秀州界内崇德县界。秀州是割苏州所置也,有四县:崇德县、嘉兴县、花(华)亭县、海盐县也。亥时,至三塔寺,大门外河边有三塔,高三四丈许,砖塔也,去州二里也。今日过一百里,从秀州至苏州一百四十五里也。七时行法了。至州门宿。杭州防送兵士二人返遣了。”《参天台五台山记》是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日本京都岩仓大云寺主成寻(1011~1081)撰写的入宋游历日记。“熙宁五年八月廿六日”,即1072年10月24日。日本僧人成寻日记中对三塔、三塔寺的记载,是现可查考的关于嘉兴三塔湾之三塔、三塔寺最早的文字记载。

民国时期由嘉兴生生照相馆拍摄的三塔湾全景

01

据至元《嘉禾志》卷第五“溪潭”记载:白龙潭,在县西南五里。考证:景德禅院前,以白龙穴于此,故行舟飘溺。居人作塔,埋舍利以镇之,后遂无害。”又据至元《嘉禾志》卷第十一“寺院”记载:景德禅院,在县西五里。考证:旧志云:元焚化院。宋建炎三年,守臣程少卿奏改今额。按本院碑记,其初寺基下是白龙潭,凡遇风涛危难,或遇天晴,有白光三道。其僧行云,积土填潭,造塔三座于光起之处,时人称为三塔湾。”“又按:本院碑记,钱氏赐额为保安院,宋景德年间,每州各立景德院,遂以保安院改今名。宣和年间毁,大观年间重建。” 至元《嘉禾志》,“溪潭”所记,“景德禅院前,以白龙穴于此”“居人作塔”;“寺院”所记,“其初寺基下是白龙潭”“其僧行云,积土填潭,造塔三座于光起之处”。两处所记虽有所异,但因白龙潭,“行舟飘溺”“风涛危难”,而填潭、作塔、建寺以镇龙穴,记述基本一致。这便是三塔、三塔寺、三塔湾之由来。

《钦定四库全书》之至元《嘉禾志》卷十一

黄溍(1277~1357),字晋卿,婺州路义乌(今金华义乌)人,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进士,授台州宁海丞,后任史官多年,曾外补江浙等处儒学提举。黄溍在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所写《嘉兴路景德禅寺之记》(《三塔碑记》)中记述:“唐季,异僧行云者,日运土石以实潭,遂建三塔以镇之。水至是回抱弯环,为大道场,乃构栋宇,祠佛菩萨,而以龙护法焉。”至元《嘉禾志》中有关三塔、三塔寺的记载均未提及建造年代,黄溍在记中有了“唐季”之记述,也就是,他把三塔、三塔寺建造年代记作唐朝末期。清高宗乾隆(1711~1799)六次南巡,六次临幸三塔寺。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第三次南巡临幸三塔寺所题《三塔寺赐名茶禅寺因题句》诗的自注为:“三塔寺基旧为潭,不利往来舟楫。唐僧行云积土起塔,吴越名保安院,宋改景德禅院,又名三塔寺。苏轼三过煮茶。” 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第五次南巡所题《嘉兴道中作》诗之二的自注为:“茶禅寺,吴越时为保安院,宋改景徳禅寺,又名三塔寺。壬午南廵时赐今名。相传寺基为潭,不利行舟来往,唐僧行云,填土起塔镇之,因以名寺,土人相沿之说如此。”黄溍所记被乾隆认同,所不同的是,由“唐季”变为“唐僧行云”。今三塔湾煮茶亭中有2000年所立《重建三塔记》碑,碑记中有:三塔“始建于公元六二七至六四九年,唐贞观”的记述。

据至元《嘉禾志》卷第十一“寺院”记载:“东坡昔过此,画竹于壁,题诗云:‘闻说神仙郭恕先,醉中狂笔势澜翻。百年寥落何人在,只有华亭李景元。’李亦画竹于此,以诗和之。诗传不全,有一联云:‘野人不识天人面,知是虞皇第几元。’李,华亭名士也。”据崇祯《嘉兴县志》卷之五“建置志·古迹”记载:“煮茶亭,在县西景德寺之东禅堂。宋苏学士轼三过嘉禾,汲水煮茶处,后人建亭识之,今废,遗址尚存。大可半亩,高可数仞,上有修竹,西南隅有一皂荚树,大三合抱,其中虚空。寺僧每视枝叶之荣枯,以占寺宇之盛衰,多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进士。神宗时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复出,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哲宗绍圣元年(1094)又贬谪惠州、儋州。哲宗元符三年(1100)赦还,次年病死于常州,追谥“文忠”。着有《东坡七集》《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苏轼三过嘉禾,在三塔寺汲水煮茶,后人在三塔寺东禅堂建“煮茶亭”记之。苏轼在三塔寺还留有题为《题李景元画》的诗一首,诗中提及史上两位丹青巨匠:郭忠恕和李甲。郭忠恕 (?~977),五代十国至宋初成就最高的界画大师。界画,是绘画时以界尺为引线,描绘宫室、楼台、屋宇。《钦定四库全书》之《苏轼续补遗》卷下有郭忠恕小传:“《宋史》,郭忠恕传,字恕先,河南洛阳人。七岁能诵书属文,举童子及第,尤工篆籀。纵酒跅弛,后坐贬流落,不复求仕进。或逾月不食。盛暑暴露日中,体不沾汗。穷冬凿河冰而浴,其旁凌澌消释。人皆异之。尤善画,得者藏以为宝。太宗闻其名,召授国子监主簿。益使酒,肆言擅鬻官物,诏减死,决杖流登州。已行至齐州临邑,谓部送吏曰:‘我今逝矣!’因掊地为穴,度可容面,俯窥焉而卒稾葬。后累月故人将改葬之,其体轻若蝉蜕。史记注:掊,手杷土也。画鉴古人画,诸科各有其人,界画则唐绝无作者,历五代始得郭忠恕一人。” 李甲(生卒不详),海盐华亭乡(今属上海市金山区)人,宋代画家、词人。善于画鸟,曾得米芾称道。周泳先本《李景元词》,有他的词9首。《钦定四库全书》之《槜李诗系》卷二有李甲小传:“李甲,字景元,居海盐华亭乡,后析平湖,自号华亭逸人。善为填词小令,有闻于时。画翎毛有意外趣,海岳外尝称之。东坡题其画,晁无咎曰:郭恕先之后一人而已。尝画竹于嘉兴景德院,东坡过之题诗。

《钦定四库全书》之《槜李诗系》卷二

据光绪《嘉兴府志》卷十八“寺观一”记载:“元至正间,云海宽公大构殿宇、廊庑及诸佛像。明洪武十五年,定为禅寺。永乐初,僧真行建观音殿于殿后。嗣建山门、方丈、雨廊,又建钟楼、藏殿。弘治间,郡守佟珍命修三塔二殿。万历辛卯,僧真讲建大乘堂于殿右。辛亥,僧通理修观音殿,垒石高数丈,凿莲千朶,名千花台。天启甲子,重修天王殿。国朝顺治初,僧恒修募葺钟楼。塔久圯,康熙十六年,里人钱江捐资铸铁顶重建,并修大乘堂。方丈后有赵宋衮园亭、苏公煮茶亭址,今废。”从北宋宣和年间到清康熙年间,三塔、三塔寺几番毁建几度兴衰,至乾隆年间三塔寺迎来高光时刻。据光绪《嘉兴府志》卷十八“寺观一”记载:“乾隆十六年,奉颁御制心经塔轴一幅。二十七年,御书‘标示三乘’匾、‘涌塔同参法化品,试茶分证赵州禅’对联,赐名‘茶禅寺’。”乾隆在三塔寺还留有题为《三塔寺赐名茶禅寺因题句》的诗:“积土筑招提,千秋镇秀溪。予思仍旧贯,僧吁锡新题。偈忆赵州举,茶经玉局携。登舟语首座,付尔好幽栖。” 乾隆的《嘉兴道中作》诗之二也写三塔寺:“填潭积土有谐传,三塔而今尚峙然。僧侣向曾乞题额,与名遂举赵州禅。

据光绪《嘉兴府志》卷十八“寺观一”记载:“咸丰兵毁。同治间重建山门。光绪二年,姚文柟、金涵捐资重建三塔及观音殿。”太平天国运动后,被毁的三塔寺又得重建。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嘉兴知府许瑶光以南湖为中心,将嘉兴城郊古迹、景点归纳出八景:南湖烟雨、东塔朝暾、茶禅夕照、杉闸风帆、汉塘春桑、禾墩秋稼、韭溪明月、瓶山积雪,称作“南湖八景”。许瑶光还题“八景诗”,延请画家秦敏树作“南湖八景图”,一同镌刻成碑,在烟雨楼南钓鳌矶上建亭,将碑置于亭中,取名“八咏亭”。“八咏亭”于民国七年(1918)烟雨楼重建时拆除,南湖八景碑现立于烟雨楼北的西长廊。以三塔寺为景的“茶禅夕照”被列入“南湖八景”,“八景诗”之《茶禅夕照》为:“西丽桥波洗暮钟,江天倒浸落霞红。茶禅寺外湾湾水,霜叶芦花一钓篷。” 许瑶光(1817~1881)字雪门,号复斋,晚号复叟。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历任桐庐、淳安、常山、诸暨、仁和等县知县,有循声。前后任嘉兴府知府18年,政声卓著。著有《雪门诗草》十六卷、《谈浙》四卷。

02

蚕神,即司蚕之神,民间称蚕花娘娘,传说蚕花娘娘是轩辕黄帝元妃缧祖。据记载,两汉时期民间已有祭祀蚕神之习俗。

据嘉庆《嘉兴府志》卷十“坛庙一”记载:“蚕神庙,嘉兴、秀水二县(附府)合祭。在西门外茶禅寺。国朝乾隆五十九年,知府邢玙奉文建立。先是,奉上谕,吉庆奏浙省乡民饲蚕,每年在轩辕黄帝庙后殿祈祀蚕神,向不官为致祭。蚕桑本与稼穑并重,浙省杭嘉湖三府尤比户饲蚕,以资生业。允宜恭祀先蚕,聿崇昭报。着每年官为致祭,载人该省祀典。并御书扁额,发往悬挂轩辕黄帝庙及先蚕后殿,以祈神贶。钦此。六月奉到御书匾额,轩辕庙曰‘利用宜民’,先蚕庙曰‘衣被功神’,随经一体。举行每岁春秋二祭,祀以少牢。春祭以季春吉巳,秋祭以九月十六日,其仪品如先农坛之例,并祀轩辕黄帝。庙中设木主二,一轩辕黄帝位,一司蚕之神位。庙东隅设马头娘像,西隅设大姑、二姑、三姑像,皆附列焉。”又据光绪《嘉兴府志》卷十“坛庙一·祠祀附”记载:“咸丰间庙毁,暂祀于觉海寺中。” 杭嘉湖地域一向为蚕桑的主产区,为保蚕桑丰收,民间有关养蚕的习俗、禁忌、祭祀等繁复。三塔寺有蚕神庙,一直为民祭。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1794),乾隆“御书扁额”,遂为官祭。在知府邢玙的主持下,翻新蚕神庙,邢玙还写了记文《先农神祀典记》。太平天国运动后,三塔寺蚕神庙被毁,祭祀蚕神暂时在觉海寺举行。可见,清政府对蚕桑的重视。祭祀蚕神那天还有一项重要活动,在三塔塘上举行踏白船比赛,赛事结束后在三塔寺前有谢神聚餐。踏白船比赛活动始于何时无从考证,延续至20世纪50年代初消失。

由德国人L.G.Fres Cie于1860年拍摄的三塔、三塔寺

龙王庙,供奉龙神,也称龙王菩萨。龙王菩萨塑像为坐像,龙头人身。在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每遇天旱,嘉兴的官绅们都会到三塔龙王庙,以丰厚的祭品,行最高的礼仪向龙王菩萨“求雨”。

据至元《嘉禾志》卷第五“溪潭”记载:“今寺(三塔寺)之伽蓝神乃顺德龙王也。宋淳熙改元,秋大旱,知县李时习知龙潭在此,遂以《太平广记》载南中搅龙事,请于知州张元成。而张又验之苏文忠徐州《起伏龙行》、颍滨先生《邢山潭》诗,听之不疑。随车霶霈,岁果丰稔。李作记镌之石。搅龙之法无他,以长绳系虎头骨投有龙处耳。既得雨,后取虎头稍迟,雷电绕于郡治听讼之所,移时不止。张速遣人取,旋即晴霁。”又据光绪《嘉兴府志》卷十“坛庙一·祠祀附”记载:“顺济龙王庙,在郡西通越门外三里。旧志:在嘉兴县西五里,今属秀水县永乐乡三十一都,去县四里,景德禅寺之右,三塔湾之左。宋嘉定十年旱,邑人祷龙得雨,祠部爵龙灵泽侯,而祠曰顺济。明洪武三年,诏定岳镇海渎神号,改封顺济龙王。有司春秋二仲祀以中牢。宣德间,知府齐政重构祠宇,绘塑一新,有加于昔矣。崇祯七年重修。今祠三塔寺内西偏。嘉庆元年,知府伊汤安重修。咸丰末毁。同治十二年夏,知府宗源瀚请欵建复。”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嘉兴大旱,嘉兴县事李时习在三塔白龙潭,用长绳系虎头骨投于潭水中祭龙神,得雨,旱情缓解。为记此事,李时习写有《三塔白龙潭记》。明宪宗成化间(1465~1487),嘉兴又逢大旱,知府徐霖(1462~1538)召道士沈嵩求雨,沈嵩以宋李时习之法也得雨。徐霖大喜,做诗感谢沈嵩:“道人掌上一瓢水,太守城中千顷禾。好雨四郊流帝泽,清风随处听吴歌。”明光宗崇祯七年(1634)五月,嘉兴久旱不雨,郡邑大夫携地方士绅,先到城隍庙又到龙王庙求神。一进龙王庙山门,见龙神殿年久失修,众人许愿:只要龙王保佑下雨,一定重修庙宇。不到三天,竟真的下了大雨。于是,人们集资重修龙王庙。

至民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三塔寺已没了明清时期的宏阔,但古风犹在。彼时,寺院南北深约有70米,东西宽约有45米。三塔寺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正殿为观音殿,东殿是蚕花殿(蚕神庙),西殿是龙王殿(顺济龙王庙)。殿后是园圃,辟有荷花池,植有桃树、茶树、竹等,桃树以碧桃为主。清乾隆间诸生项映薇 (1730~1789)所著《古禾杂识》卷一有:“三月间,春光醉人,百花妖艳,倾城士女皆争觅胜地。茶禅寺看碧桃,碧光庵看菜花,烟雨楼看牡丹,处处游人蚁附,河中画船箫鼓十番样景,衔尾不断。赶集人沿路结棚,泥孩儿、不倒翁、卧美女、象生花,摆列精致。小肆香烛,招客者几致牵袂。”记述的就是农历三月,春光明媚,百花争艳,倾城的嘉兴民众“争觅胜地”赏花的热闹景象。其中就有“茶禅寺看碧桃”。

1951年5月,精严寺住持岩森手书《嘉兴市佛教寺庙庵院表》中录入有:三塔茶禅寺,负责人西增,男,57岁,籍贯南通,现住人数3人,地址三塔塘。

三塔湾今貌

尾声

三塔寺,1967年成为农耕中学校舍;1968年下半年,嘉兴镇革委会在寺内开办五七干校制药厂;1971年,为建水泥厂,三塔、三塔寺被全部拆除。1999年9月初,重建三塔工程启动,2000年2月28日,新三塔建成。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叶加,嘉兴市秀洲区政协教科卫体与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退休。现为嘉兴市文史研究馆特邀文史研究员,嘉兴市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员,嘉兴市《嘉兴藏》文化研究会会员,长三角(嘉兴)历史建筑保护研究中心顾问,《秀洲文史》校核,《新兴街道志》主编

往期文章

湖笔出善琏
往事一页丨我的父亲
长江三峡行之雄伟壮丽的三峡大坝
用脚步与心灵丈量乡村
读费国平《浙里美——桐乡百村行》札记
一回头,十里梧桐就在那里

聚桂文会
聚桂文会起始于元代(1350)浙江桐乡,杨维祯担任主评裁,五百多个东南名士携文汇聚,锦绣诗文,传为文坛佳话。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投稿邮箱:214785804@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