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美 浙里潮 浙里福 浙里富……
◇
读费国平《浙里美——桐乡百村行》一书,满眼是浙地桐乡遍地的美的景象。浙里美,美在风光,美在生态,美在传统,美在时尚……
浙里美,魚米乡,丝绸府,梧桐、凤鸣……“美美与共”,中国最美乡村的真实写照。
从《梧桐街道:梧桐叶上潇潇雨》《凤鸣街道:学得昆丘彩凤鸣》,我们走进了梧桐街道,桐乡市政府所在地,长三角平原腹地。高家湾,父亲的五吨泊位的水泥船还在这片水域行驶,桃源村的携手李花依然白如晴雪,民安村有山有水有树林,众善村的服装厂生意兴隆,百福新村水美桥美日子美,路家园村小桥、小院、小巷绿意浓浓桑园桥村沧海桑田梧桐成荫凤凰来栖换了人间中群村“陌上问蚕”延伸中国丝绸之路。
浙里潮,钱江潮、改革潮,浪尖潮头在环杭州湾大湾区嘉兴海宁盐官镇。
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浙里人有大潮一般的活力,大潮一般的胸怀,大潮一般的磅礴气势;桐乡百村同样最先感受到大潮之汹涌,也同样立于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前头。在《浙里美》一书中,随处能见桐乡百村在经济大潮中勇立潮头、击风搏浪的故事。
因为改革开放,才有了永安村将要搬迁的未来;因为改革开放,才有了建胜村在传统稻米、蚕桑、菊花基础上“既要抓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又要抓新兴农业产业引进”新时期宽广的乡村振兴创新之路;濮院镇的中小型民营经济的崛起;因为改革开放,新港村羊毛衫馆的一片缤纷天地,“一个人,一御笔,一家族,成千年濮院,织嘉禾一巨镇”,见证了濮院因织成市、因市成镇、因镇成名辉煌成就;桐乡唯一千年古镇,也是全国重点镇、中国纺织皮草名城、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崇福镇的种桑养蚕丝被天下。桐乡百镇深深吸引了我。
浙里福,杭嘉湖平原腹地明珠有福之地。
“光头年糕”“老虎年糕”,叶新村的年糕年产量在3000吨以上;“柳竹绕墙,幸福满村”,二大埭村一幢幢农家别墅林立村头;“桑梓蚕缘研学路”年学录,东池村的蚕茧产量每年固定在150吨左右,产值600万元……当年鲁迅笔下“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而今已然是一片富饶的“福地”。
浙里富,苏嘉熟,天下足,沪杭苏金三角富饶环抱宝中之宝。
有了“苏嘉熟”,才有骑力村稻草艺术品的美;有了“苏嘉熟”,才有了稻香村、迎丰村、五丰村、民丰村这些接地气的村名;有了“苏嘉熟”,才有了“漕泾村基本农田”收割机“轰隆隆”的欢唱;有了“苏嘉熟”,才有了红旗漾村稻田秀场美如画;有了“苏嘉熟”,才有了作为传统农业标杆的濮院新东村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永丰村为你讲述油和米的故事,应邀去参加蚕花节八泉村里可以看“蚕花娘娘”的大花轿,八泉村还出租房车会给你一个惊喜。董家村是个“茭白村”,唐朝时“菰”(茭白)被列为六谷之一。诗经中有“菰粱之饭,入口丛流”之说,原来董家村被誉为“茭白村”,也该是“苏嘉熟”的一个美好章节。
浙里青,桐乡百村自然风光美,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三村村5000多株绣球花美,龙南村秋日里的的桂花飘香,楼下角村的翠竹幽幽;城西村横港河水青青;万星村朱家村的火柿子,香樟、朴树、乌桕,麦苗、晚樱、柳荫……是生态美;新妙智村头的十里运河古纤道无声言说运河今古,“聚桂文会”传唱百年文脉,“美羊羊”“时尚濮院”展示时尚桐乡。
《浙里美——桐乡百村行》是一首桐乡百村赞,赞人文,赞风俗,赞历史遗存,赞当今新潮,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更为宽广的新时期乡村振兴宏伟图卷。
作者在后记里说,“每到一处,我就边看村容村貌,边采访年长的村民、文化专管员等,在访谈中了解每个村的历史、特色经济、文化底蕴、风俗习惯、故事传说……在纪录中发现乡村发展中的文化之根、乡愁之根”。确实,通过实地考场,在这些方面,作者都表现得很好,我们看到了当年茅盾笔下的河湾、桥梁、临河建筑,古石板路、街道、店面……都起到了千变万化的变化,我们期待作者写出续篇,讲述更多乡村振兴中一个个老桐乡人、新桐乡人、洋桐乡人的鲜活生动的故事。
韩树俊,中国作协会员,出版散文集《靠近驿站的古街》等六部。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