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一页丨戏台搭在家门口

文化   文化   2024-12-31 16:03   浙江  

戏台搭在家门口


戏台搭在家门口,这绝非空口说大话。过去,我们村的乡亲们在东嗨的道地上多次搭起戏台,邀请外地的戏班子来演出戏文。只可惜我常年在外读书,想看戏却没有机会。直到我读小学五年级那年国庆前夕,我回到家里,恰逢村民们正在东嗨的道地上搭戏台。我心里暗暗自喜,明天我一定可以看戏文了!

那天下午,村上的一帮年轻人在东嗨道地上的前后两排房子间进进出出,忙个不停,将搭戏台的蚕具放了一大堆。我以前只见过搭好的戏台,从未见过如何搭戏台。反正也闲着无事,一定要看看大哥们怎么搭台。谁知这一看,老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回想当年搭戏台所用的材料,其实都是蚕农养蚕时用的两个大件:蚕台和蚕跳板。

为了便于理解如何用蚕具搭戏台,我来解释一下蚕台的结构和作用。一副木结构的蚕台分为两爿。其中一爿有两根固定的木柱,两根木柱间用数根方木相连,成为一个结实而平整的木框架。在相连的方木中端,各设一个固定的“雄榫”。另一爿仅有一个木柱,木柱上装有与框架相等的方木条,木条一端固定于木柱上,另一端各开一个“雌榫”,与框架方木中端的“雄榫”相互衔接并吻合,便成为一副三柱落地的蚕台。

上面所说的蚕台,其实,在搭建戏台时,蚕台不是竖立的,而是横置于地面。将蚕台的框架两个固定柱子一个朝天,一个着地,使其垂直于地面,起到顶天立地的作用。然后,将另一爿活络的柱子在地面适度展开(注:角度适宜),同时在两根落地的柱子外侧分别夯入数个木桩并用麻绳绑牢。假如将三副蚕台纵向排成一行,足有6米多长的进深。一旦地面上均匀地布下3行蚕台(共9副),整个戏台的基础就成功了大半。

随后,再搬来十多条长而厚实的蚕跳板(注:宽约一尺多,长约5~6米),将一条条跳板横置于朝天的蚕台木柱上方。从蚕台的宽度和高度以及跳板的长度来看,总体大约有30多平米。最后,用几支毛竹在台面上方搭个顶棚,披上一块硕大的油布即可。要搭好一个乡下的戏台,全凭众人齐心协力,真是群策群力,智慧在民间。

整个东嗨道地其实是得天独厚的看戏场地,只需将前后两排住房当作围墙,再将东西两头的空间适当遮拦,中间便成了个露天戏场。戏台朝东而设,它的背后是全村人的母亲河——田里下浜。戏台北侧下方,紧贴阿昌叔叔家的住房,自然成了演员们化妆的地方。

听说那次是从吴兴县善琏镇夹塘里(注:现在的夹塘村)请来的越剧戏班子。班子负责人名叫丁金虎,据说他擅长饰演老生,尤其是包公。虽然他们是个农村的“草班子”,但在当年,“夹塘里”的戏班子在水乡周边一带农村还是小有名气的。

戏班子的演员们,虽然都是农民,但他们穿戴的行头还不错(注:需自负),而且他们平时为了排演剧本,还得花不少精力和时间。因此,看客们入场买戏票也是理所当然。更何况,村上的小伙子们还希望从中得到一点提成。

这一次,我本以为可以舒心安稳地看一场戏文,可遗憾的是,我的铁箍小兄弟却把我这个还不太懂事的孩子当作大人,非要我去门口卖戏票。我真是有口难言,但也不好意思推脱。守在门口卖票,就得严把关,一个不漏。记得,戏票是一本狭长小巧的连号纸票,每张戏票售价二毛钱。

那一晚,戏台上的两盏汽灯白光闪耀,照亮了天地。前来看戏的观众络绎不绝,整个“道地”几乎没剩多少空间。据说,门票收入总额,村上人与戏班子进行三七分成。相信,当晚戏票收入应该不错。

那一晚,台上演的是越剧“折子戏”。至于戏文演得如何,因为我一直在舞台背后卖票,无法脱身。仅仅在整场戏文的尾声,才胡乱地观看了一阵。之后,又急于要结算票务总账(注:分三处售票),不得不立即离场。

这次戏文虽然没有看成,却让我看到了乡亲们搭戏台的整个过程。

作者简介

俞万兴,1942年生,桐乡市洲泉镇人,退休前在嘉兴电力系统任职,退休后爱好写作,著有《人生履痕》(团结出版社

往期文章

百年记事·隔壁邻居
乡村年集
璟苑往事之一:临终关怀
向阳而生——观《小小的我》有感
猪来横祸:我的田间历险记
快讯!梅泾文学(总第42期)目录

聚桂文会
聚桂文会起始于元代(1350)浙江桐乡,杨维祯担任主评裁,五百多个东南名士携文汇聚,锦绣诗文,传为文坛佳话。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投稿邮箱:214785804@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