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辣酱老字号“黄长盛酱园”考
◇
前些年,有几位朋友问我:“桐乡辣酱老底子的老字号,曾有黄长盛酱园、黄常盛酱园、杭长盛酱园三种称谓,哪一种称谓才是正确的?”因那时我对桐乡辣酱的底细和商号称谓确实不甚了解,且“黄与杭”虽然其拼音黄(huáng)与杭(háng)有所区别,但桐乡土话“黄”与“杭”不分,统一唸“hang”,而“长”与“常”是两个假通字,拼音均为“cháng”,但意思完全不一样,如此一来这三个老字号称谓一样的音调,混淆不清,难以区分。所以我被朋友问得目瞪口呆,只能以“勿晓得”予以回答。
为了获取桐乡辣酱老字号的正确答案,我便着手收集有关资料。
最近,我看到丁伟驹老师以“学步”署名,在《聚桂文会》发表了一篇题为《为“桐乡辣酱”正名》的文章。我还询问了丁伟驹老师的弟弟丁伟钰先生,他说:“黄长盛酱园是我外公太太创办的……”并且在《光绪桐乡县志》[卷七·食货志下·物产·四]中也找到了有关桐乡辣酱的记述:“辣酱出桐乡城中,初造酱时,将辣茄用蔴油煎沸,磨碎筛匀,杂与麪内故得味。向以黄景山家所制为胜。”(笔者注:根据时间推算黄景山很可能就是丁伟钰所说的外公太太。)同时我还找到了曹勤士先生在《中国酿造1993年01期》发表的一篇题为《桐乡辣酱》文章。
▲黄长盛酱园旧址 徐顺堂摄
根据以上资料所反映的情况,就可以澄清以下几个事实:
(一)据《清光绪桐乡县志》称:“辣酱出桐乡城中,……向以黄景山家所制为胜。”这足以说明在清·光绪十三年即丁亥年(1887年)以前桐乡辣酱早就成为桐乡著名特产。同时黄氏家族的子孙众多,一直聚居在桐乡城中的南门直街(古称时薰街),家境富裕,拥有多处房产,并开设酱园、染坊、米行等多家商舖,被桐乡人誉为殷实大户,黄景山家(南门直街68号)就是其中一员,其所制的桐乡辣酱荣获“为胜”之美誉,于是黄景山家所号称的“黄长盛酱园”便理所当然地成了桐乡辣酱的著名商号,而名震浙北、苏南及上海一带。
(二)《清·光绪桐乡县志》刊出时间是淸·光绪丁亥六月即光绪十三年六月(1887年6月),县志中所指的“黄景山”,按照时间推算及其黄长盛酱园的产权归属,均与丁伟钰先生的“黄长盛酱园是我外公太创办的”说法完全吻合,丁伟钰的外公太太就是黄景山确凿无疑,所以丁伟驹老师在《为“桐乡辣酱“正名》一文中的“开在南门直街中段酱园,应是我外公黄仲鲁(又名黄贯一)继承的祖业,原名为‘黄长盛酱园’,是正宗的桐乡本土酱园”的说法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丁伟驹老师在《为“桐乡辣酱”正名》一文中对“黄常盛酱园”的称谓作了否定和更正。他说:“桐乡地方志专家徐春雷先生《摄影大师徐肖冰》一书,在叙述徐肖冰故居时,写及邻居说:‘另一户邻居为黄家,就是南门直街上著名的黄常盛酱园店老板黄仲鲁的兄弟黄致一。’这段文字是从黄仲鲁之女黄学如的口述记录下来的,黄学如便是我的母亲。其中‘常’当为‘长’,同音之误。”同时,桐乡人一直以曹勤士先生在《桐乡辣酱》一文中“桐乡辣酱是浙江省的地方名特产,始创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它是由当时一家叫黄长盛酱园首先研制生产的”的说法一脉相承。所以说丁伟驹老师的更正和曹勤士先生的佐证,将“黄长盛酱园”公认为桐乡辣酱著名老字号是无可置疑的。
但历史总是那么无情,一直为黄家所有的百年老店“黄长盛酱园”,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却骤然转手于他人,对此桐乡人一片哗然,其“转手于他人的缘由”竟成了一个难猜的谜。现在终于由黄仲鲁的外甥丁伟驹老师所写的《为“桐乡辣酱”正名》文章揭开了这个谜底。他在文中说:“想不到三百年之后一场政治风波,让‘黄长盛酱园’转手于他人。我外公黄仲鲁毕业于上海美专,专攻瓷画。学成之后,正值北伐战争,国共合作,革命风起云涌,我外公也是个‘弄潮儿’。但到了一九二七年四月,风向急转,蒋介石以清党为名向共产党和左倾人士大开杀戒。有一天,外婆家突然闯进几名黑衣警察,拘捕了外公押送到杭州投入了监狱。据说,从杭州被捕的共产党省委书记处查获我外公给他的信件,犯通共之罪。此时,我母亲还只5岁,据她回忆,我的外婆一面连夜烧毁大量陈独秀主编《新青年》和茅盾主编《小说月报》等进步书籍与来往信件,一面四处寻访‘脚路’。为了筹钱,外婆果断地卖掉三百余年祖传的‘黄长盛酱园’,换作金条来疏通关系,外公终于得以获释。这就是‘黄长盛酱园’转手他人的缘由,也许接手的是泰顺籍老板,可惜当事人都已‘乘黄鹤而去’,有待进一步寻找史证了。”从丁伟驹老师的这段话以及对街坊邻居、黄家后人等知情人的调查了解证实:①“黄长盛酱园”于1927年确因上述原因,由丁伟驹老师的外婆将原“黄长盛酱园”的资产出让给了一位杭州泰顺籍杭姓富商。又据丁伟驹的小娘舅黄自生先生回忆:“我妈对转让黄长盛酱园一事说过‘卖店不卖姓’,其意思就是说店卖给你,但‘黄长盛酱园’这块牌子不能改。其实那位杭姓富商看重的就是‘黄长盛酱园’这块金字招牌,一听她的意思,心中大喜,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便一口承诺招牌不改,仍旧继续延用‘黄长盛酱园’这块金字招牌。”这足以证明“黄长盛酱园”的财产虽然于1927年转手于他人,但“黄长盛酱园”这块金字招牌被保留了下来,直至1937年该酱园关闭。②这位杭州泰顺籍杭姓富商接手后,并没有亲自直接对“黄长盛酱园”进行经营管理,而是委任南门直街62号杨乃荣先生的曾祖父杨忠贤(海宁籍,时任账房大先生)为代理人,负责对“黄长盛酱园”的经营管理。杨忠贤死后由亲信张铭光先生(张伯贤的父亲)接任,成为第二位代理人。③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杭姓老板将“黄长盛酱园”能变卖的财产转让掉,剩余的财产仍由张铭光继续代行管理,而一走了之,从此“黄长盛酱园”关门大吉,不复存在了。④据曾做过“黄长盛酱园”学徒旳利盛酱园裴宝龙的长子裴瑞荣(现年79岁)回忆:“其父裴宝龙曾在公私合营后,将载有桐乡辣酱的制作技术、工艺流程和配方类似于线装账簿的一个本子交给了桐乡烟糖公司。”但这个本子所记述的内容是否属于“黄长盛酱园”传承下来的祖传秘方现已无法查考了。
虽然“黄长盛酱园”己成历史,但桐乡辣酱“咸中带甜,甜中带辣,辣而无腥,香气袭人”的独特风味以及带釉小陶罐的独一无二的包装深印在桐乡人的心坎里,不断让人传颂、让人回味……
徐顺堂,男,1942年11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会计师职称,于2002年12月在桐乡市交通运输局退休。爱好桐乡文史方面的写作。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