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秘方
梧桐一带,特产非常多,除了白菊、红菱、槜李,还盛产一种更接地气的特产——番薯。梧桐的番薯品种优秀,薄皮红心,生吃像生栗子,熟吃像熟栗子,大家称做“栗子番薯”。做成了番薯干就更好吃了,色泽晶莹,放上一年还是原来的天然甜味,所以梧桐的番薯干出了名。而桃园村陶阿福做的番薯干更好吃,有人说:“江南番薯干出梧桐,梧桐要数桃园村,村中要数陶阿福!”
为什么陶阿福做的番薯干这么好吃呢?因为陶阿福有秘方啊!
陶家祖上什么时候开始制作番薯干,没有人知道。大清光绪年间,皇宫里曾有人来到梧桐县,说是要陶家人入宫做事,当时陶家主人叫陶咏春。陶咏春到了宫里才知道,原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上山珍海味,满汉全席吃腻了,想尝尝山村农家的小吃,要各地推荐有地方特色的农家小吃。有人便向慈禧太后推荐了梧桐番薯干。
陶咏春入宫,成了皇家的御厨,专门做番薯干。做番薯干不仅仅是技术,番薯的品种也很要紧,就是要梧桐一带出产的番薯才能做,就这样,梧桐的番薯成了贡品。
大清王朝被推翻后,陶咏春回到家乡,靠着宫里的几年“俸禄”造了三间像模像样的平房,平时专门做番薯干,这番薯干就成了陶家一绝。
有人曾向陶阿福要秘方,但陶阿福摇头,笑着说:“既然是秘方,我怎么会轻易拿出来?”
有几个聪明人曾暗中跟着陶阿福做番薯干,比如同样的番薯,陶阿福蒸多少时间,聪明人也蒸多少时间,陶阿福切多少大小,聪明人也切多少大小,陶阿福晒多少时间,聪明人也晒多少时间,但到最后,陶阿福做出来的番薯干色泽晶莹,像一块块琥珀色的宝石,又香又糯又甜。但几个聪明人做出来的番薯干,无论色香味,怎么也不及陶阿福做出来的番薯干。
陶阿福曾经自豪地说:“做番薯干就好比做三白酒,做三白酒要掌握温度湿度,我做的番薯干也一样,湿度影响温度,温度可以改变湿度。湿度高了温度低,温度高了湿度低,只有掌握了温度湿度,这样做出好的番薯干!”
陶阿福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店,专门经营番薯干。虽然产量不多,但销路很好。用城里人的话说:“香又香糯又糯甜又甜。”所以每当番薯干做出来,不要说梧桐城里的吃客,就是杭州城里的吃客,也会上门来求购。
前一段时间,儿子陶荟告诉父亲,他在城里找了个女朋友。陶荟在城里一家公司工作,住在出租房里。这天,陶阿福进城去看儿了,他拿着儿子写给他的地址,在县城里找了好半天才找到了儿子的出租房。陶阿福想不到,堂堂大学生,在大公司工作的儿子竟住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的小屋子,房租还要一千多元,我们乡下农村养猪养羊的棚屋还要宽敞哩,便要儿子在城时买套房。
陶荟笑道:“老爸啊,你老住在乡下,不灵市面,城里的房价啊,高呢!”
陶阿福知道,要在城里买房,得给儿子准备一大笔钱。
第二天一早,陶阿福要回乡下,到汽车站,碰到了远亲何阿荣,何阿荣道:“福哥,巧了,我正要到桃园村找你呢!”
陶阿福带了何阿荣回家,让阿福嫂烧了几只菜,开了一瓶花雕酒,招待何阿荣。他知道,自己和何阿荣虽然带着亲,但远得八杆子也打不到,以前也没什么来往,这会找他,肯定有什么事。果然,何阿荣喝了一口酒,把脑袋凑到陶阿福面前,神秘兮兮地说:“哥啊,我来挑你发财了!”
说得陶阿福一脸懵懂:“我一个种地的,发什么财?”
何阿荣道:“我大侄子陶荟在城里工作,听说找了女朋友,正愁没钱买房子呢!”
陶阿福道:“是啊,城里买房子,那可是一笔大钞票啊!”
何阿荣笑道:“这房子的钞票,有人给!”
原来,何阿荣有个远房侄子在日本打工,那个日本老板听说梧桐的番薯干天下闻名,想买下陶阿福这份秘方。见陶阿福摇头,何阿荣笑道:“哥,你傻啊,你把秘方卖给日本人,他们在日本做番薯干,你在中国做番薯干,两不相干!再说了,我们大侄子在城里结婚的房子也解决了!”
陶阿福喝了一口酒,忽然哈哈笑了,笑得何阿荣莫名其妙。
陶阿福道:“十年前,我老爸把番薯干配方交给我的时候,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原来,抗战时期,日本人占领了梧桐县,驻守县城的鬼子长官名叫龟太郎,得知桃园村的陶老大有一只做番薯干的秘方,便带了几个鬼子兵和伪军“和平兵”来到了桃园村,要陶老大把那张秘方交出来。陶老大得知消息,知道日本鬼子凶恶残暴,杀人不眨眼,就带了一家老小躲进了天花荡。龟太郎得知陶老大躲进了天花荡,带了鬼子兵和“和平兵”去搜,但茫茫天花荡,水上芦苇无边无际,连进去的路也找不到,还差点淹死了几个鬼子兵,龟太郎勃然大怒,就放了一把火,把陶家三间平房烧了个精光。
何阿荣听了,嘻嘻笑道:“哥,那是日本鬼子强抢,如今可是出钱向你买啊!”
陶阿福站起身,正色道:“我家祖传的秘方,是不会给任何人的,更别说是日本人了!再说了,日本有我们梧桐的土吗?日本有我们梧桐的水吗?日本种得出我们梧桐的栗子番薯吗?”
何阿荣知道说不动陶阿福,悻悻地道:“真傻,真傻,一张纸换一套房啊……”
这天,陶阿福正小店里忙着照顾生意,一个姑娘进了店,姑娘在店里转了一会,买了一斤番薯干,拿起一块尝了尝,露出了笑容。
陶阿福笑道:“我陶阿福不是吹,整个梧桐县,没人能做出我这样好吃的番薯干!”
姑娘道:“大叔啊,我是慕你的大名,来买番薯干的,果然与别家的不同。”
陶阿福道:“当然,我家番薯干的做法,那可是几百年传下来的!”
“是啊,我们梧桐的番薯,是一种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及食物纤维的碱性食品,能维持人体的营养平衡,做出来的番薯干,天下一绝!”
陶阿荣听了姑娘的话,乐了:“你还懂番薯干?”
“噢,大叔,我想和你商量点事。”
陶阿福心里高兴,笑道:“姑娘,你说,什么事。”
“大叔,你能不能把这配方拿出来……”
陶阿福一听,心想不好,前几天这个何阿荣来找我要秘方没有谈成功,今天来使美人计了!便打断姑娘的话:“且住,是不是那个日本人派你来的?”
姑娘一脸懵懂:“什么日本人?我是扶贫办的,我姓金……是这样的,你如果把配方拿出来,我们可以给你一笔奖金。”
陶阿福看她一个姑娘,不好意思发火,便转了个身,顾自做自己生意,再也不理姑娘了。
姑娘见陶阿福水也泼不进,只好走了。
陶阿福的番薯干卖得好,没多久,就成了村里的首富,这一年,村委会换届选举,陶阿福被选上了村委会主任。
这天,陶阿福从城里参加村主任学习班,学习班上,参会的村主任各自介绍了自己所在村如何利用地方特色,带动村民致富的经验。
轮到陶阿福了,他支支吾吾涨红了脸,其他几位村主任说:“老陶的桃园村条件比我们好多了!”
“桃园村的土质好,番薯品种好,是我们县的一大特色产业!”
“是啊,老陶做的番薯干更是一绝,桃园村应该会富起来的!”
听大家七嘴八舌地称赞桃园村,陶阿福的脸更红了,他不由脱而出:“大家放心,我一定把做番薯干的秘方亮出来,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学习班回来,当天晚上,陶阿福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竟一夜没睡着。阿福嫂问他出了什么事,也不肯说。
第二天,陶阿福给城里工作的儿子陶荟打了个电话,要他回家一趟。儿子在电话里说,他也正想回家一趟,有事找爸呢。
当天下午,陶荟回来了,陶阿福告诉儿子,说要开个家庭会议。陶荟想:我的事等开了家庭会议后再说吧。
原来,陶阿福见其他村都富起来了,自己作为村主任,也想带领村民们富起来,便在学习班上表了态,想成立一个专业合用社,把做番薯干的秘方拿出来。
这下,阿福嫂不干了,叫道:“阿福,为什么啊?”
“我想让我们全村的村民都参加合作社,专门做番薯干!”
“这祖传的秘方,那次何阿荣拿一套城里的房子和你换,你不舍得拿出来,今天就这么拿出来了?”
陶阿福道:“其他村都利用地方资源富了起来,这次参加了城里的村主任学习班,县领导给我们上课,说一人富不算富,我们做村干部的,就是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我想来想去,我们村没什么稀罕东西,但盛产番薯,可以家家做番薯干,销到城里,销到杭州,那不是一条共同致富的路吗!”
阿福嫂知道说不过陶阿福,便希望儿子出面反对,谁知陶荟不说话,只是笑。阿福嫂见儿子不敢表态,便道:“儿啊,你爸他说得轻巧,如今,你就要张罗婚事,你也得和我儿媳妇商量商量!”
陶阿福道:“还没有娶进家门哩,商量什么?”
陶荟一听:“哎,爸,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虽然还没有娶进门,但她已答应和我结婚了,我们已经成了一家人,她可也有发言权哪!”
阿福嫂笑了:“我儿子说得对!”
这下陶阿福急了:“她如果反对,我就反对你们的婚事!”
“凭什么反对我们的婚事啊?”随着一声笑吟吟的“责问”声,一个姑娘进了门。
陶荟一见,道:“金晓英,你怎么来?”来人正是陶荟的未婚妻金晓英。
金晓英笑道:“我怕你说服不了你爸,帮你来了!”
陶阿福想不到自己随口说的一句话,竟被未来的儿媳听到了,不由有些尴尬。
金晓英笑了:“大叔,你还记得我吧,我到您老店里买过番薯干!”
这时,陶阿福想起来了:“对对,你就是和平办的小金!”
陶荟笑了:“什么和平办,那是扶贫办!”
原来,这一带的“和平”和“扶贫”发音一样,因为先前那个何阿荣和陶阿福说起过日本人要秘方的事,所以金晓英说的“扶贫”,陶阿福听做了“和平”。
阿福嫂见未来儿媳妇上门,乐得倒水泡茶。金晓英笑着问陶荟:“怎么,做不通爸的工作?”
陶荟笑道:“爸的工作不用做,这会要做的,是咱妈的工作!”
阿福嫂白了一眼儿子:“瞧你说的,妈也不是老顽固,只要我的儿媳妇同意,我举双手同意!”
陶荟见大家通过,便让老爸把配方拿出来!
谁知陶阿福哈哈笑道:“哈哈,爸哪有什么配方!这技术在爸心里头装着呢!”
于是,桃园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陶阿福口述,陶荟记录,把秘方誊写了,凡加入合作社的,每人一份。临了,陶阿福告诉大家,也不能单单按“秘方”来做,这番薯蒸熟的程度、放凉的温度、切块的大小、曝晒的时间等等,都要随机应变,不能一成不变,就连鲜番薯存放的时间也要掌握,才能把番薯里的淀粉转化成更多的糖分。只有灵活机动,才能做出最优质的番薯干,这才是真正的秘方呢!
不久,陶荟和金晓英举行了婚礼,婚后,陶荟回到村里,建立了互联网,发明了真空包装的礼盒,以互联网为工具进行网络销售。
金晓英还说服公公陶阿福,把做番薯干的技术介绍给其他地区。陶阿福乐呵呵地说:“以我所能,助人以需!”
阿福嫂问他是什么意思?陶阿福道:“这是我们儿媳妇说的,你问她去!”
图片均由腾讯元宝AI生成
沈海清,1957年10月出生,男,汉族,浙江桐乡人,大专文化,嘉兴日报桐乡分社退休。著有中篇传奇专著《运河儿女》,主编《桐乡故事三十年》等。《吴氏传家宝》获中国文联通俗艺术研究会首届故事评比银奖、《猴王复仇》获第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故事大赛银奖、《猴子运输队》获浙江省新故事大赛一等奖,二次获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三次获嘉兴市政府艺术成果奖。浙江省民协七届理事、嘉兴市民协六届副主席、桐乡市民协六届主席。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新故事专委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嘉兴市电影家协会会员,桐乡市民协名誉主席。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