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年集

文化   文化   2024-12-30 16:29   浙江  



乡村年集



/杨炳阳

又是一年赶年集。在乡下,赶年集是乡亲们过年前的头等大事,因置年货、卖年货只有在千村万乡聚集的日子里进行买卖交换,所以,村民们即使顶风踏雪也要赶到集镇上去。已接近腊月,乡亲们就开始赶年集,一大早就挑着山货余粮或家禽家畜往镇子上那个集市赶去。

记得儿时,我最喜欢和母亲一起赶年集,那个喧闹的集市对我而言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一路上,我兴高采烈,耳边是大人们挑着箩筐里猫狗兔的叫嚷声,还有鸡鸭鹅的抗议声。有句老话说,“猪怕肥,牛怕壮”,看来这些禽畜们也明白被换主人不是好事,特别是那些被吆喝着的牛羊,常常是一个人在前面牵绳,另一个人在后面扬鞭,有些性烈的甚至会挣断套绳往回跑,累得大人们追得满头大汗,引得路旁的人们欢笑不已,有的还笑得岔了气。有时,还会遇到有人不小心摔倒,弄得鸡飞狗跳,大家热闹地帮忙把它们捉拿归“巢”。走到岔路口,总会遇到来自不同村乡的村民,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都会汇聚在通往镇子的主道上,互相搭讪,一前一后地赶路。

集市位于镇子中心的十字街,这里人头攒动,喧闹非凡,四面八方的人们操着相似却略有不同的乡音汇聚于此。年画、春联、爆竹、糖果、瓜果、布匹、鞋袜、干货、泡菜、腌菜等年货应有尽有。摊贩们见缝插针,有的铺块塑料布,有的垫个蛇皮袋,摆上货物便开始吆喝叫卖。摊主们或蹲或坐或站,手握一杆秤,口若悬河地招揽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顾客。砍价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一些小商贩更是直接推着板车四处叫卖。

街边的剃头匠生意特别好,剃头迎新年的大人小孩们排起了长队。镇子街道两侧是一排排古朴的老木屋店铺,店铺内部很深,前面做生意,后面住家。街边,父子或爷孙俩蹲着吃油条、喝豆浆,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手里还不忘拎着一袋油条,准备带回家给家人享用。

一家小面馆里,顾客络绎不绝。我和母亲也挤进去,点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粉丝汤。那汤香辣可口,撒着葱花、芝麻,点缀着花生米,油花在汤面上泛着光泽。一大碗下肚,浑身舒畅,我的额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那是我一年中最期待的温暖滋味。

当然,赶年集对我来说还有一大乐事,就是缠着母亲进百货商店。看着妇女姑娘们挑选着大花大朵的布料,小伙子们试穿着厚实的大棉鞋,我也央求母亲给我买上一双,再扯上几尺学生蓝布料,找裁缝量身定做一件新衣裳。最后,还不忘买顶帽子戴在头上,去照相馆拍一张照片。那个美,甭提了。

随着人流逐渐减少,集市上的摊贩们开始“扫尾”甩卖,有的干脆以物换物,为的是早点收摊回家。走出镇子,便到了汾河边,坐在摆渡船上,乡亲们一边晒着各自采购的年货,一边聊着过年的准备工作,那种充满乡土气息的年味就在眼前,让人倍感温馨。

作者简介

杨炳阳,生于1958年,山东潍坊人,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大众日报》《文汇报》《知音》《星星诗刊》《青岛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作品多篇

往期文章

璟苑往事之一:临终关怀
向阳而生——观《小小的我》有感
猪来横祸:我的田间历险记
快讯!梅泾文学(总第42期)目录
乐忆英丨戏说《水浒》:郓哥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聚桂文会
聚桂文会起始于元代(1350)浙江桐乡,杨维祯担任主评裁,五百多个东南名士携文汇聚,锦绣诗文,传为文坛佳话。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投稿邮箱:214785804@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