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甸记忆丨阿长豆腐干

文化   文化   2024-12-12 15:39   浙江  

阿长豆腐干

/林松

根据《屠甸掌故》一书记载,提起“阿长”卖豆腐干,在屠甸镇可谓是家喻户晓。阿长每天挑着形似馄饨担的担子,一头装着加温的煤炉和豆腐干的锅子,另一头则是各式配料和原材料,两头的重量几乎相等。这担子是由木头和竹篾制成的,既坚固又小巧玲珑。阿长挑着这副担子走街串巷,一边吆喝着生意,一边选择在不影响行人交通的路边停靠。

阿长,大名周鹤长,原籍绍兴柯桥,幼年随父母迁至桐乡屠甸镇定居。他一直居住在屠甸万年桥北屠西茧站河东石帮岸路东的老宅,属于镇房管所的房产,一住大半辈子。笔者曾登门拜访,与他聊天,他平易近人,言谈间滔滔不绝,乐意分享一些简单的配方,但最关键的部分仍然保留。他生活简朴,室内窗明几净,虽旧却敞亮。

1964年,阿长开始挑起维持生活的担子——卖豆腐干。这一挑就是一辈子,直到生命的最后。凭借45年不懈的努力,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也留下了足以让人们怀念的回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几乎所有东西都需要凭票供应,每人每月只能领取四张豆腐票,可以购买两斤豆腐干。对于以卖豆腐干为生的阿长来说,这无疑是杯水车薪。他只能通过议价购买,虽然本小利薄,日子过得艰难,但豆腐干的质量始终如一,赢得了顾客的青睐。

改革开放后,阿长的生活才迎来转机,他响亮的吆喝声真正传遍了全镇的大街小巷。2004年,桐乡电视台曾对他进行专访,阿长豆腐干的声名也因此远播。

阿长豆腐干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主要是因为他制作讲究,配方独特,物美价廉。制作时,首先将上好的白豆腐干切成大小均匀、厚薄一致的块状,加入八角、桂皮等香料在清水中烧煮,放入适量食盐,水开后用微火焖过夜。第二天再加入串好的白豆腐干,一边出一边进,不能用猛火,否则容易煮烂,无法提起串子。只能用小火慢煮,既入味又能保持原状。配料方面,主要有酱和葱。酱的选材为豆瓣酱一斤,生粉二两,味精一两,加少许白糖,四种料一起烧并搅拌成糊,称之为“甜面酱”,冷却后即可出售。

顾客光顾时,阿长会从事先串好的一锅的豆腐干里提起一串两块的豆腐干,用一根小竹篾将一头劈开成Y形,另一头手握。事他熟练地在热气腾腾的豆腐干两面均匀涂上甜面酱,撒上少许香葱,若顾客喜欢辣味,还可以加辣酱。只需几毛钱,顾客就能享受到这美味。前来光顾的多是小孩和年轻人,有的争相购买,品尝阿长五香豆腐干,咬一口,香甜在嘴里,暖在心里。有的则买上几块,放在小碟子里慢慢享用。阿长每天能卖掉百余串,辛苦一下午,卖光后回家,第二天继续。

乌镇旅游区的领导曾邀请阿长去乌镇卖豆腐干,游客多,生意肯定好,但阿长婉言谢绝了。他乐意为养育他成长的屠甸镇父老乡亲服务,无怨无悔。

在屠甸镇,卖五香豆腐干的只有阿长一家,别无分店。因此,一提起豆腐干,大家都会想到阿长豆腐干。阿长中等身材,由于常年劳累,显得瘦弱,他的耳朵不太好,但充满生气和乐观。每天挑着近百斤的豆腐干担子,能健步如风,稳稳当当。

阿长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精心养育了一个被抛弃的女婴。那时他已近30岁,单身,租住镇房管所的房子,是低保户,政府每年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政府民政办出面,苦口婆心托他收养一个弃婴,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阿长靠卖豆腐干的薄利,父女俩省吃俭用,相依为命。他无微不至地关爱她,供她上学,培养她成人。由于长年累月的辛苦,阿长在72岁时病故。去世前一个月,他还在大街上挑着担子吆喝。养女在他生前侍候他,去世后伤心地料理了丧事,办了几桌素酒,叫亲戚朋友聚一聚,送他最后一程,并送上佛经,让他风风光光地离开。

阿长虽已离世,但老宅依旧。几年前,阿长女儿的公公还上门给两间阿长留下来的老宅进行了维修,虽然现在住得少,平时只有“铁将军”把门,但老宅依然是后代怀念的地方。如今,阿长也是后继有人,他的女儿成才,生活幸福。

阿长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家庭。每年清明前后,养女会带上亲人去养父坟上香拜佛。如今,斯人已逝,吆喝声和香味均已远去,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怀念。虽然屠甸镇上有两三家仿制阿长豆腐干的店家,但味道终究不如“阿长豆腐干”。不过在三门街大桥南堍西侧青云路48号的屠甸镇名小吃店“青青小吃店”,那里能品尝到比较接近阿长豆腐干的五香豆腐干。但阿长豆腐干真正的味道已一去不复返,成为了老百姓的回忆。

作者简介

陈林松,1972年2月任教,高级教师,2016年退休。爱好写作及书法

往期文章

今天,送别作家琼瑶
情系黄蜂山丨我给你优惠
悉尼纪事丨情怀
家有四宝(三)
从田赋到公粮:农业税的历史变革
消失的民俗活动之手臂扎钩吊香炉

聚桂文会
聚桂文会起始于元代(1350)浙江桐乡,杨维祯担任主评裁,五百多个东南名士携文汇聚,锦绣诗文,传为文坛佳话。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投稿邮箱:214785804@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