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长,与复杂多变共舞

文摘   2024-11-27 20:24   北京  


     

(全文 6000  ,可点开👆这个作为阅读的背景音乐)


心智成长/刻意发展的组织(DDO) 专家哈佛大学教授 Robert Kegan 的学生珍妮弗·加维·贝格(哈佛心理学博士,在成人发展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学领域钻研),在多年的领导力发展咨询顾问基础上,基于过去三四年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的挑战的领导力发展和心智成长的实践,和她的公司合伙人(曾经是麦肯锡资深顾问,现在是企业顾问和总裁教练)新出了一本书,很薄,也很不错。


书名:《复杂心智-在变动时代重启人类天赋能力》。英文名也很不错:Unleasing your complexity genius -- Growing your inner capacity to lead,我让 AI 按“信达雅”标准翻译了几个版本,都不够完美,大家可以感觉下英文传递的内涵。


书封面那句话倒是很好的注脚:“本书有关藏在身体里难以看见的算法,看到理性之外人的丰富性·身体·情绪·联结·”


“算法”是一个时髦的词语,可以理解为大自然为哺乳动物之人类设置的一些反应模式(比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运作)、个人成长过程中无意识习得的一些“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这本书的其中一个意义,则是揭示出了:人如果能够对自我的状态给予“觉察”(wake up),那么是有机会去做一些“清理”(clean up)、“新生创造”(grow up),然后去“活出真我”(show up)。这个过程,是“算法”的看见与重塑。


这个过程中的一些环节是什么以及如何发生?这本书给了清晰的简洁以及建议。


这本书也很薄,118 页,读完我心生一个想法——如同看完她前一本书《走出心智误区》之后的想法一样——把这本书中我印象深刻的一些点摘出来。


她的上一本书很结构化且与心智状态对应紧密,这本比较“流淌”,可能和疫情背景下的触动与写作也有关系。


看完回想,我印象深刻的TOP 3:

1、大笑和好奇的天赋启动,这个给我挺多启发,可能主要是我自己笑得少的缘故——果然我不擅长的、我无意识抵触的反而是成长机会点。“反者道之动也”;

2、第二章和第三章偏实修——身体和内心感受的链接挖掘,也是在纷繁变化中找到“内核稳定”的方法。这个把我过去几年的实修领域的探索实践与领导力发展/心智成长这些理论串起来了(不止这本书讲到的内容,也包括其他学习和实践的知识,这本书起到了“联结”作用);

3、为了看见而倾听,很精微,比上一本“以学习为目的的倾听”多了一个倾听工具(询问、复述、欣赏)。这个“为了看见而倾听”的倾听方法之前公众号也写过类似的,比如四层深层次倾听等,但是在这本书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深受触动,且一下子和前几天与我家三宝沟通的情景结合起来了,所以有那种“我懂了什么是看见”的感觉——与之相应的一个小技巧,也就是读书过程中多和实践去推演呼应,能够帮助到理解书所带来的启发,也能帮助内化于行、学以致用。


当然,有启发的不止这些。以下为我的摘录,其中一些内容中有一些我的随记,仅供参考。我非常建议读这一本书。这位作者的另外两本如果感兴趣也可以一起读。这三本书微信读书没有电子版本,可以文末小程序买纸质版,随时翻一翻。


《领导者的意识进化》:有些偏学术范儿,很好的心智成长入门书,Annie 老师写过读后感:《领导者的意识进化》读后感


《走出心智误区》:非常棒的五个常见心智误区,清晰的讲了 what、why、how,对工作和生活中自我觉察与成长很有帮助,之前写过:走出心智误区:直面复杂的领导力


以下是这本《复杂心智》的摘录和我的随记(若有启发,强烈推荐读原书):



我们面对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时候的情景


“人不喜欢——真的不喜欢不确定性。”就像在黑暗的地下室中行走期待看到一些光亮以看清周遭的一切,或者到一个陌生城市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希望知道要花多久以及会遇到些什么。


复杂世界中的行动是有延迟效应的,有时候慢的行为会变成快速的效果,有时候快的行为会带到无效的情景之中。“就像老公寓的浴室里水龙头,你把两个水龙头都打开,希望能出来温水,但实际上出来的是冷水。接着,你把冷水调小,热水调大,但水仍然很冷。你又把冷水关掉,把热水开到最大,水突然变得滚烫。你再把热水调小,冷水调大,水还是很烫。你懂我的意思。”



书中一些金句,当然不止这些


“复杂性最美也最难的一点,是你无法掌控会发生什么。”


“专注于创造条件而非结果。可能始于绝望感,却也创造了诸多可能性。”(对应了“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当人们要求改进时,几乎都在做“加法”,其实也可以做减法——削减、剥离、乃至结束,也是“改变”的方式。(这个提醒,让我想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以及“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爱,指把人视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深切关心,这种关心与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或对我们的价值无关。”


“不要试图成为超人,要成为超级完整的人,有弱点、不完美、伟大的人。”



启动天赋的实践(GEMs)


1、第一步是发现并留意行为冲动带给你的感觉


想一想过去的自己一些习惯性的反应、下意识的行为是什么。P19页如果在读书会中可以留出来做讨论,相互给反馈。需要设计一些问题,教练式提问,全然的倾听,帮助彼此去看到“下意识的行为”(冲动)是什么。回想了下,我的冲动是“愤怒”——在一些情景里容易愤怒,只是这种愤怒被我控制住不怎么外显——但是内心是有的,对他人的愤怒,对自己的愤怒(奇怪不是九型人格456号底层的恐惧,789底层愤怒,123底层羞愧),大致愤怒的由来都是和自己相信的一些规则和原则相关——比如担当起责任/遵守规则等等——都是按到了这个按钮,愤怒就出来了。有时候会体现为氛围压抑的挑战,或者高声的话语,或者内伤自己封闭起来暂停不对外了。看到这个很有意思,结合看到吕波那张图那句话,确实是很好的自我的提醒——“当我们开始以某些价值观为标准,并执着于这些价值观是正确不可动摇的,其实就是在慢慢的分裂这个圆满的生命。”


2、看到复杂性:未来始于当下,保持觉察。


觉察是一种人人皆有的天赋,可以刻意地调动起来。创造未来的材料就在“现在”。“ 未来的结果取决于当下的运行模式。用描述复杂性的行清来说,这些结果是系统“突现属性”,也就是说,是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生成的。你无法让“突显属性”出现,系统会代劳。无论此时此刻发生着什么,都是环境的产物。如果你急于预测未来的走向,就会错过当下的线索。


书中举例说明,如果你所在的组织充斥着竞争,没有协作,仅靠举办提高协作的研讨会是远远不够的。“你应该关注的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团队过度竞争的局面:是奖励机制,是对成功的定义,还是对不良绩效的惩罚。重要的是,不要试图寻找问题的根源,因为这样做是徒劳无益的。复杂的世界里没有根本原因。你如果要追根究底,要么会无果而终,要么会认定一个看似是根源的问题,而忽视了其他七个或七十个同样有可能是根源的问题。我们之所以要关注当下,是为了尽可能地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在当下相互作用,成为改变明天的原材料的。目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削弱团队协作的内部竞争,而要改变未来,你必须首先真正理解当下。”


保持觉察的方法:

  • 审视内在世界:1)关注身体的状态,哪里紧张哪里放松;2)检查呼吸,哪个地方在起伏,高而浅还是低而深;3)关注思绪,什么模式,云淡风清还是龙卷风;4)关注情绪,越具体越好。P28和P29有很细节描述,也可搜一搜相关动画

  • 练习让意识回到当下。比如,开会前,给自己30秒,观察下会场,想想会议的意图和目的,留意下参会人的状态以及自己的状态,是否需要更开放的心态或者倾听或者提问发问更多

  • 有意识地觉察外界的模式:1)从当下出发问自己“你认为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列一个清单,穷尽问自己“还有哪些实际情况”;2)继续深入思考。删掉哪些预测未来或旧事重提的问题;3——问自己“我需要改变哪些信念才能对现状有所改变”,突破信念的束缚,重塑思维/行为模式)


3、调整自己:呼吸、活动和睡眠是一种天赋。


“呼吸是我们与自己的神经系统建立链接的最有效的渠道(没有之一),是从交感神经系统(吸气)到副交感神经系统(呼气)的转换键。”所以长吸短呼是激活战斗力的方式,交感神经肾上腺素激发,浅呼吸;深呼吸则反过来。长期横膈膜以上的高浅呼吸让交感神经持续运转,增加了皮质醇,会侵蚀几乎所有身体系统。


三种呼吸方法:用腹部深呼吸、放慢呼气吸4呼6、盒式呼吸6-6-6;


活动起来,不只有运动。间歇活动的转变,能够对抗疾病和抑郁。哪怕中间用牙齿咬着一支笔。想起上周六我花了一个半小时扫地拖地,感觉也是一种正念行动。


具体方法:

  • 首先觉察自己是什么姿势,紧绷的还是放松舒展的;

  • 动起来,让自己能够气喘吁吁

  • 让身体流动起来如舞动或太极之类)


将睡眠视为核心工作的一部分;抓住碎片时间,放下手机,多休息片刻,可以通过深呼吸方式来做碎片化的休息。


4、为改变创造条件:做实验室一种天赋


为酝酿新的解决方案创造条件。比如,与期待女儿不要出去玩耍待在家里相比,不如在家里给她创造一个可以邀请好友来玩耍的符合青春期女孩的环境;在不好的环境里,创造条件鼓舞人心;在结果难以衡量的工作中,通过刻意成长氛围的营造以个人成长去面向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等。


通过改变过程、创造条件去影响可能的结果。比如作者的公司通过给教练的培训课-成长边缘训练GEC的生源变化,来增加团队的多样性,因为其团队招募重要渠道是他们自己经常出现的场所。


启动试验,要放下对结果的执着;以及在高风险的情况之下,仍然愿意试一试——想想做好了会怎么样,也想想实验除外,会有哪些益处,至少可以将“学习”纳入其中,可能会发现一些其他的推动力。关注“学到什么”,可以提升好奇心以及放下对结果的执着。


实验的时候保持谦逊,不是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变革,而是小小的变化开始去探索可能——去思考哪些“小小的行动”可以改变条件,从而重塑现实。要摆脱“引起轰动展示才华成为英雄”的念头。


启动试验的一个古老元素——是一种转瞬即逝、一切终将介绍的感觉:

  • 为每项实验设置截止日期;

  • 去削减、去剥离、去结束。当人们要求改进时,几乎都在做“加法”,其实也可以做减法——削减、剥离、乃至结束,也是“改变”的方式。这部分的提醒,让我想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以及“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重塑情绪:大笑和好奇是一种天赋


作者提到她的老师Robert Kegan的书《In over our head》(《超越我们的大脑》)给她打开了新世界——原来,情绪是可以被理解以及被构建的,从而能够驾驭情绪。


情绪不是忽然出现的,而是先有感觉,大脑检查所处环境为这种感觉赋予意义,称之为某种情绪。那么,问题来了:“感觉”,是指什么?可看P71,情绪怎么来的。


驾驭复杂的方法,就是用一组有助于我们面对复杂性的情绪故事,来取代另一组阻碍我们面对复杂性的情绪故事。


作者提到,可以从“大笑”开始——我看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感慨“天啊,我家豆豆一直在这样做呢——尴尬或者犯错的时候他就大笑然后自然而然的坦然面对了,他教我着呢😃。


大笑可以重新设置神经系统状态,唤醒副交感神经,疏通思想与行动上的阻碍,也可能启动我们创造力,打开思路,还可以释放催产素,促进亲密关系和安全感,不仅影响自己,也感染他人。(见P73)


当没有欢声笑语的时候,为欢声笑语的发生创造一些条件出来。


斯坦福教授珍妮弗·阿科尔和娜奥米·巴登阐述了“幽默断崖”这个观点:一个四岁的孩子平均每天会大笑300次之多,相比之下,40岁的成年人平均2.5个月才笑300次。(来自《Humor, Seriously:Why Humor is secret weapon in Business and Life》)。所以我们要多笑一笑——作者说,哪怕假笑,也是有一定帮助呢。


可以实践“让事情变得有趣”,做一些练习,比如从带来负面情绪的事件中找到一些有趣或自嘲的元素;把你的笑声当做你对他人表达的善意。笑声不仅有社交属性,也有感染力。


要留心嘲讽或嘲弄的笑,关照内心的善意,当心权利差异。


好奇是一种天赋。Wonder作为名词的诠释:由美丽、非凡或不熟悉的事物所唤起的一种惊奇和欣赏的感觉。


当自己不安或被动的时候,去好奇:是什么困住了我?不是问外在原因,而是对自己的心理过程去探究,因为内在的是我们能去改变与创造的。内在变了,外在有机会变。


6、联结比能力更重要:爱是一种天赋


希腊语中爱有七种表达方式,英文只有一种。(我用 AI 搜了以下,古希腊语中爱的七种表达方式分别是:Eros(浪漫之爱)、Agape(无私之爱)、Philia(深厚友谊)、Storge(家庭之爱)、Ludus(游戏之爱)、Pragma(持久之爱)和Philautia(自爱)。然后,又问了 AI 中国文化中是否有类似的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有意思的回答,附到文后了。之前公众号写过:爱的五种语言 )


“爱,指把人视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深切关心,这种关心与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或对我们的价值无关。”


“领导力即爱。最优秀的领导者应该为建立友谊创造条件。”这个描述让我想到“第一团队建设”,基础是信任,与之对应。


爱彼此的差异是一种天赋。启动这项天赋的实践:

  • 为了看见而倾听。基于学习为目的的倾听,学习新知识和新观点。而为了看见,则是赠与他人的礼物,就是好奇、欣赏、微笑等等,三步骤:询问、复述、欣赏。具体见 P98,后续我会刻意实践一番,有心得写出来分享给大家;(相关文:以什么目的来倾听,效果很不一样

  • 复杂性签到。通过提醒开始或明确目标或者练习呼吸来集中大家的注意力、提出问题给大家时间记录想法(倾听所有答案不要打断或评判)、纵观全局发现了哪些模式并提出问题让大家看到彼此链接如“我们有哪些共同点”再提出问题让大家看到和尊重彼此差异“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疏漏和要补充的”。


不要试图成为超人,要成为超级完整的人,有弱点、不完美、伟大的人。首先建立与自身的链接、放下追求完美因为追求完美会限制我们与他人连接的能力以及追求完美会让我们厌恶自己身上不完美部分然后与自己断开连接、尝试向自己不喜欢的迈进一步并坦诚自己不知道或不喜欢然后可能有惊喜。


分享人性的故事,袒露弱点,创造试错的空间与氛围,能够公开讨论失败与犯错并从中反思和学习,也是团队心理安全感的建设——这是高绩效团队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一步。


创造条件,营造爱的氛围——感恩会自由走动表达具体的感谢,与彼此联结。



最后,作者说:学会与复杂和迷失为友,是我们一生的功课。毕竟,“复杂性”也是丰富人生体验的来源之一。


附1:三本书




附2:“AI 回答中国文化中爱的不同表达”


在中国文化中,爱的表达方式同样丰富而深刻,虽然可能没有像古希腊那样明确的七种分类,但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爱的描述。以下是一些中国文化中爱的表达方式,它们与古希腊爱的七种表达方式有着相似之处:


1. **Eros(浪漫之爱)**:在中国,这种爱可以通过“一见钟情”、“海誓山盟”等成语来表达,强调的是激情和浪漫。


2. **Agape(无私之爱)**:在中国文化中,这种无私的爱可以体现在“大爱无疆”、“舍己为人”等表达中,强调对他人的无私奉献。


3. **Philia(深厚友谊)**:中国有“患难之交”、“生死之交”等成语来形容深厚的友情,强调朋友之间的信任和支持。


4. **Storge(家庭之爱)**:中国文化中的“孝”、“慈”等概念与家庭之爱密切相关,强调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和责任。


5. **Ludus(游戏之爱)**:在中国,这种轻松的爱可以通过“打情骂俏”、“调情”等词汇来表达,强调爱情中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6. **Pragma(持久之爱)**:中国有“白头偕老”、“相濡以沫”等成语来形容长久而稳定的爱情,强调夫妻之间的持久陪伴。


7. **Philautia(自爱)**:在中国文化中,自爱可以通过“自尊自爱”、“修身齐家”等表达来体现,强调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尊重。


中国文化中爱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它们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学和哲学之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爱的深刻理解和丰富情感。



如果你看到了最后,那么我再分享下这本书对我的特别的意义点,在于让我看到了东方文化中讲究的“悟道”与西方文化的“实用方法论”的结合契机,解答了我很多疑惑,也让我看到了未来无限可能。


👉 最重要的成长:保持觉知


(完)

再成长一次
保持觉知,刻意成长,以体验丰富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