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万维刚解读一本书,沿着这个主题听了青春期在《行为》与《园丁与木匠》中的解读。
理解,才能妥当相处。
———《行为》中的解读:
“那你可能会说,既然青春期这么危险,青少年是不是应该尽早参加严格的规矩训练,加速大脑生长,让自己的额叶皮质尽快成熟起来呢?
不是。萨波斯基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额叶皮质长这么慢呢?
你要知道,额叶皮质虽然在演化中出现最晚,但是它的结构并不比大脑别的区域更复杂。按理说长额叶皮质并不难 —— 萨波斯基认为,额叶皮质之所以长得慢,是因为长得慢有好处。
人的成长,有些是由环境决定,有些是由基因决定的。比如一个人聪明不聪明,大概基因和环境因素各占一半。而额叶皮质,是大脑中最不受基因影响,最能被环境和经验影响的区域!
额叶皮质的成长,给了你一个自己通过后天因素决定自己是个什么人的机会。你要做的不是让它赶紧长好,而是用各种经验去塑造它。你经历的每一次情绪波动,每一个高兴或者悲伤的时刻,做出的每一个正确或者错误的决定,都在训练你的额叶皮质。它需要成功的鼓励,也需要失败的反馈。它需要丰富的经历。
我们不是说了大脑的成熟是个修剪的过程吗?这个过程高妙在哪呢?越晚开始修剪,修剪的时间越长,成年后大脑的智力水平就越高。
从小背诵什么《弟子规》,一路循规蹈矩长大的人,通常不会是什么领导材料。反倒是那些从小积极探索各种可能性,做过特别好也做过特别错的事,被人伤害过也伤害过别人,有过后悔也有过骄傲的人,更可能成为气度恢弘的大人物。
所以度过青春期的最好方式,就是有个青春的样子。”
——《园丁与木匠》中的解读:
从脑科学角度来讲,青春期的动力系统是自然生长的,人到了一定年龄它就出来了 —— 但是控制系统并不仅仅是自然生长,而是可以训练的。
控制系统高度依赖学习和经验。试错就是个好办法。如果你做出过一些错误的决定,吃亏了,你就会学会下一次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在实践中吃一堑长一智,你就会慢慢变得成熟,这个成熟的过程就是你的控制系统成长的过程。
所以试错宜早不宜迟。最好在青春期还没到来之前,在小学生这个阶段,家长就让孩子去做一些决策,和同学多互动。这时候还有一个好处是家长还有一定的权威,能给一点引导。
这就又回到了学徒制。高普尼克真是非常推崇学徒制。家长应该找机会领孩子去做一些真实的工作,让孩子体验一下在真实世界里自己的决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自由度越大控制力就得越大。最理想的情况下,随着青春期少年慢慢长大,他要求的自由越来越多,同时他的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强,两个系统一起成长。他既有强烈的进取心,又能够调整方向控制自己……就这样变成大人。
这个做法是在矛盾中寻找平衡,就好像做菜一样得讲究火候。其实整个这本书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孩子就好像是树苗,拔苗助长不行,不到时候就修剪枝叶也不好,到时候了不修剪枝叶也不对,家长就好像是园丁。
如图(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