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净法师 | 悟道无阶次,行证有深浅

文摘   2024-12-16 11:38   山东  





 本层(入处)开示及公案选

     八祖佛陀难提曰:“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健曰:“达真如理是一事;得个入处又是一事;不可以为见了便到了。”

 陈尊宿曰:“汝等诸人须得个入路,入已莫辜负老僧。”时有僧出礼曰:“某甲终不敢辜负师。”曰:“早已辜负了也!”

    你们这些人总要想找一个入路,如果你找到这个入路,入已莫辜负老僧。如果你有能入的心,所入的道,这是你辜负老僧一片心啊。你说不敢辜负,你早已辜负了。为什么这样说?若有入的路,早已就辜负了。

    健曰:“若道有个入路,早已辜负了也。须知所谓入处,只因为你以前站在门外,东游西荡。若是真个入了,那里有什么门内、门外?你若是以为你已经入了,眼见人家在你的门外,那便是未入,那便是辜负。”

     唯心所入,心在何处?能入的心,所入的道在哪里?这不是入,只为方便说,心也是方便说,不为入。为什么要说入,说入处呢?是因为你在门外东游西荡,祖师没有办法,只好说,哪儿有个门,从哪个门进去吧,这就叫方便。祖师看见你东游西荡,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不得已指个门,说个入。如果你真地入了门了,就没有什么门内门外了,无有内外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入了门了,你看到人家在门外,那你就是还没有入,就叫辜负。真正入者,无有内外。或是觉得自己入了,看到外面有人,或是觉得自己在外面,无门可入,这统统是未入者。未入者才有这样的心,其心才有内外。我们要知道,悟道无阶次,行证有深浅。

    雪峰曰:“世界阔一尺,古镜阔一尺;世界宽一丈,古镜宽一丈。”玄沙指火炉曰:“此物阔多少?”雪峰曰:“如古镜阔。”玄曰:“老和尚足跟未点地在。”

    这是机锋公案,我们修学禅法,要想参禅、学禅,这是你不能躲过的东西,就是你必须看公案。这个公案没有答案,就是禅师之间的对答。你自己理解有多少,如何理解它,如何证量它,这是一个问题。所有开悟的祖师大德,从古至今,他们的证量怎么体现?都是在公案里面体现出来的,他们心地证量深浅、行证的深浅、修道悟道的深浅,都是从公案中看出来的。如果我们一点儿公案都不看,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更不能会祖师意,这些都很重要。不要说这些公案我们都稀里糊涂、无头无尾、无棱无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看不明白到底是什么。真等你看明白的时候,那你就了不起了,一定是有消息的人了。

     健曰:“自悬一面古镜,东照西照,正如前案虚想一座无缝塔一样,便是大错。更谈不上足跟点地,早已是弄精魂汉也。玄沙一语骂尽禅海中一班具福报,而未全悟透之虚名汉也。不止雪峰当时一人,很多不负盛名,而具实德的人,却都被德山、临济大声誉下埋没了。然而具眼人还是知道的。后世参访的行人,切不可专步虚声,要切身和一班真修实悟的人去求开示,始得碰着一个、半个。”

     雪峰自悬一面古镜东照西照,就像前面公案中虚想一座无缝塔一样,这便是大错,更谈不上足跟点地,早已是弄精魂汉,这是玄沙禅师说雪峰禅师足跟未点地。这是玄沙一语骂尽禅门中一班有福报但是未全悟透的虚名汉。玄沙连雪峰禅师都骂,可见禅门中是不留情面的。禅海中很多有名的禅师,出名的不一定是实证实悟的,不能看其名声,而要看其真修实悟的心地。


  僧问永明曰:“如何是此经?”永曰:“长时转不停,非义亦非声。”曰:“如何受持?”永曰:“须用眼听。”

     这个很有意思,僧问永明禅师怎么受持经典?永明禅师答,用眼睛听。眼睛是用来看的,这里要他用眼睛听。

     健曰:“古德虽常有剔起眉毛等字样,切不可作照见会。如本案所谓眼听,也不可作照见会。此事终不许有丝毫着力处。我的一位老友,他常用照字工夫,不得入处。自从我要他放下,不要再照,他却忽然入了。

    这个照也不要用,要放下这个照。因为照这个功夫也不好。

  “我在西康遇着一位红教喇嘛,他也常用照见工夫,弄得满眼通红,无药可医。我要他放下,不要照,他的眼病便愈了。初修似乎总要想把这个照定了,方有把柄,其实照定了的那个,却不是圆明的,是有对待的。

     其实你照定了的那个,却不一定是圆明的,是有对待的。我们修道很难。

 “所以古德常要你看后面的是什么?试问你死死向前面照见,后面又如何照呢?古德因为你寻声步影用耳听,所以教你用眼听。你若是又用眼听,死死执持,又要你放下。这事如同以玉箸挑嫩豆花,不着力反易于挑起来,一着力,豆花便碎了,终挑不起来。”

    你死死地往前面照,古德常要你看后面;你执著于用耳听,古德教你用眼听;你若是又用眼听,死死执持,古德又要你放下。这就叫不着力啊!你前前后后都追不到,就是要你不要执,你要一执就着不上力了,反而见不到东西了。你不要想有一个着力处,不要想有一个用功处,能下到力的地方,那不是究竟处。

    修行就是这样,我们总以为若有个下力处就很好修啊。诵经,我猛诵,诵几千几万遍,诵多少年我可以见性,可以成佛,这不就有着力处了吗?我们就往死里诵,诵到死都行,总之有个着力处。有这个着力处能行吗?你诵到死也不一定能见性,也不一定能明白,反而怕你诵得久了变得神神道道了。世人凡夫心里老想有一个着力处,修行也是一样,老想有一个着力的地方,心落在这里,我们这样修,使劲修。你去问大法师,去问善知识:我怎么修?他说:你诵经吧。你诵了二年不行,再去问大师:我还怎么修啊?他说:你去念佛吧。你念了二年不行,再去问大师:我还怎么修啊?他说:你去打坐吧。你坐了二年不行,再去问大师:我还怎么修啊?他说:你去拜佛吧。你拜了二年不行,再去问大师:我怎么还没有修好啊?这就是你需要参的地方。

    世人修行老是要依靠法门,要有着力处,对所有的祖师大德的所有的法门,都要修持。念佛,最后达到无念,不念自念,你就成就了。开始的时候,用嘴巴二六时中念,正念得有功夫了,又想,我应用心去念,用心念怎么念?或者打坐吧,一座二座、十座二十座,能坐成佛吗?哎!不是你让我打坐的吗?又著在这里了。所以祖师对根机太差的人也没有办法,说东你就执东,说西你就执西,说耳朵你就执耳朵,说眉毛你就执眉毛,说嘴巴你执嘴巴,说什么你执什么,最后说的人都没有办法了。这就是个执著病。

    有一个例子,一个骗子骗一位老太太说,你中奖了,你给我打多少钱,我就给你发这个奖。老太太说,好啊,打多少钱呢?骗子说,三万。老太太把钱打过去了。骗子说,你这个奖还拿不到,还得要打一次钱。老太太又打过钱去。来回了几次,老太太总是乖乖地打过钱去。最后骗子说,你不要打钱了,我是骗你的。老太太说,不可能啊,你怎么会骗我呢?同样的道理,所谓的一切法门都是骗你的,你会说怎么可能呢?那都是佛说的啊!我说就是骗你的,你打死都不相信。你心里面就是有这种执著。现在很多人就以为,你说的我不相信,佛说的我相信,佛怎么会骗我呢?佛是真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怎么会骗人呢?可是你并不知道是因为佛说的你听不懂,佛没有办法,就说了一大篇方便的话。

    《法华经》譬喻品不是讲吗,世间如火宅。我们生活的地方,就像着了火的宅子一样,我们在宅子里面游戏,全然不觉。佛陀要将我们解救出来,可是我们都不愿意出去。佛着急地说:出来吧,门外有羊车、鹿车和牛车,可以游戏,你们快出来吧!我们这才奔出火宅。这就是法啊!你不见性就是这样,你的境界不到,佛也不会给你说那些境界到了的话,说了你不但不信,还要起烦恼无明。所以,什么境界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什么境界的人做什么样的事,你境界不够,你能讲出什么话来?就像我们看祖师的这些公案,为什么看不明白啊?怎么回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个说东一个说西的。我们看不懂是因为我们的境界不够,不是人家的话有问题,不是公案不好,是境界达不到,理解不了。如果你碰上个祖师,就能把他气死。他看我们就像看小孩儿一样,就跟和小孩儿玩一样,你说怎么度啊?就是这个道理。


   僧问六祖曰:“法眼授与何人?”祖答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法传给谁了?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健曰:“如上所引诸祖言句,无心二字,似乎是个入处,然而你若执着此无心,便又不得入也。

     诸祖说无心二字,好像是个入处,其实非也,你如果执着此无心,便又不得入也。六祖说了,有道者得,“有道”、“无道”、“无心”,你又著于这些文字上,完了,不得入。如果无心通,那我们的起心动念是什么呢?莫非我们的活泼泼的有血有肉的东西不是禅吗?

 “试问起心动念,活泼泼的不是禅,你这无心如木石一样死的倒是禅吗?然而工夫深浅有别。古人又忌坐在无事甲里,又忌坐在死水里,又说要大死一回方得;教后人何所适从?

     你看古大德一会儿又这样讲:就看你的功夫深浅啊。第一、忌讳无心,无心就像木石一样,那不叫禅,是枯木禅。第二、又讲有道无心是禅,一有一无。第三、又要死一回才是禅。等等这些,我们看了以后无所适从,不知怎么弄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你只是在看书,不是在自己修证,看书是在看知见会解,只是在研究书本文字。祖师说的是境界,是你的心地,是你在什么时候修到哪一个地步的境界。你给三岁小儿就要说孩子的话,你给三十岁的人说的是三十岁人的话,境界不同见地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对他讲的话是不一样的,祖师的意图在这里。而我们,三岁的时候看三十岁的书,三岁的境界非要看三十岁的境界,你怎么看就是看不懂。你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薄地凡夫,自己的七情六欲什么都还没有放下的时候,在这个欲望炽盛的时候,你想看清净禅修的东西、开示、境界,你看到祖师那样的境界,你怎么能入得进呢?入不进,一点儿头绪都摸不着。很多人认为祖师说的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是这样吗?祖师讲的都是各种不同的见地,对不同的人心,有不同的对治。为什么禅法里一直讲,不要光去看一些言语章句分析研究?那东西没有用。没有用的意思是你的心地到底是什么?自己见自己的心地,这才是关键所在。

 “你若口头上活得,心地上却死不得,或心地上死得,在机用上活不得,都不是真正祖意。

     你口头上能活得,但是你心地上死不得,你在心地上死得,但是在机用上你又活不得,这都不是祖师的真正意。









扫码二维码关注更多

济南义净寺
令正法久住,祈国运昌隆。传播义净祖师爱国爱教弘法利生精神,为大众提供一方清净的心灵家园。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9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