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国古典学”平议

文摘   2024-10-26 20:44   北京  

【推荐相关阅读】

莫把“汉学”当“国学”

国学为体,汉学为用

“挖坟掘墓”不如“封坟护墓”

原道書院開院賀聯、賀信

“文化中国”的想象与重构

为什么要告别余英时?

“政治合法性”儒学释义

通三统为大一统——春秋公羊学的政治智慧与现实启迪

孔子是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当马克思遇到孔夫子

唯天为大:孔子天命观试论

某自2004年开始,陆续写就多篇关于“国学”的文章或评论,算得上是一个为所谓“国学”不懈陈辞的人了。其中,我一个很重要的呼吁,就是设立“国学”学科,至少是设立“国学”专业,以便给予“国学”在高校官僚化、科层式体制内以合法化、建制性的安排,否则“国学”会东漂西舶无所系,必是不稳定、不长久的(详见《给国学上“户口”名正言顺》《兴我国学、塑我国魂》等)。

起初以为,在声势浩大的“国学热”背景下,设立“国学”学科或专业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不会久远。但新近发现,“国学”学科或专业没有设成,反倒是出了个“中国古典学”专业,据说是取代或覆盖了“国学”专业。开始还以为是“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觉得这大体是成立的。仔细确认名称后,感觉还是较多较大问题值得讨论的。

首先要说的是,“国学”本身就是个不伦不类的称谓,是个权宜之称、临时之策。不过它毕竟有了百余年的历史,而且有着广泛的流布与使用,所以暂时用一用,也不算太勉强了吧。至于几位时髦先生鼓噪起来的时髦的“中国古典学”,特别是新近设立的这一专业,就是无稽之谈了。所以在我看到几位先生撰文介绍“中国古典学”专业时,就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大意是说:

中国没有什么“古典学”,更没有什么“中国古典学”。中国有的是“国学”,析而言之有的是经史子集、儒释道墨之学,有的是经学、儒学、道学、理学、心学,有的是古代文学、史学、哲学、政学、律学等等,但没有“古典学”之说。用“中国古典学”设立专业,不是叠床架屋的问题,而是横生枝节、岐走旁出的问题,是知识化、对象化、博物馆化中国学问的问题,是跟着西方古典学专业的问题意识、学科范式走了的问题。不客气地讲,这个学科专业的设置,名义上是打着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旗号,潜意识上却是一种中国知识和学问的自我殖民、自我解构。

出现上述的问题,由来也渐矣,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其中近代以来中国学问的两大巨变,是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是“经学变为史学”。当然经学也变成了或散入于哲学、文学等学科,就是说中国学问体系没有了经学,也就没有了祭酒或统领,没有了信仰和灵魂,没有了生机和活力,而是变成了一堆不三不四、杂七杂八的学问,变成了单纯的知识,变成了单纯的历史或古代,变成了列文森意义上的“博物馆展品”——所以有些大咖大佬就特别喜欢“古典”和“古典学”这样的称谓或范式。一个是“天下变为国家”中国文明是一种天下文明,中国学问的天下意识和普世价值是很浓郁、很深厚的。近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僭越了传统的“天下”之后,取得了意缔牢结上的霸权,迫使或诱导中国的学问纷纷依附于或寄生于“国家”之下——所以“古典学”前加上“中国”两字,也就看似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是,“经学变为史学”和“天下变为国家”,并不能给作为专业的“中国古典学”带来合法性和正当性。“中国古典学”作为一种笼统的、含糊的称谓,整体性指代古代古典时期的学问,我是不反对的。但是,唯独它作为专业是不可以的。文学、史学、哲学、法学,宗教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在学问上皆有规范的、特定的、清晰的内涵和边界。“古典学”,有什么内涵和边界呢?是指古代的、古典的学问?这就是个共名、达名了,而不是别名、私名了。不是别名、私名的学问,怎么能作为学科下的专业类别呢?如果不是专业而是学科甚至是一级学科,那它就囊括了古代中国的所有学问,以至于应当取消了现存的其他所有学科专业。这个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至于说在“古典学”前加上“中国”两个字,我也看不到什么新意或含义,只不过是个地域的界定而已,但对中国学问的天下情怀和普世意识,也是一种损伤。或者说,这只不过是追求知识自主的一种生硬做法,以为加上“中国”两个字就一帆风顺、万事大吉了——在争取学科专业设置这个充满诱惑的竞争中,或许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吧。

实际上,“国学”也有“借国说事”的意思,只是没有抓住机会,被“中国古典学”钻了空子、占了先机。也罢,“国学”没有了户口,正好在一地鸡毛、一盘散沙的中国学问上,扯起设立经学、儒学、理学、道学等老学科老专业的旗子,建立更符合中国学问、中国学术本来面目的新学科新专业——这是我的一贯主张,或正当其时也!

我非专业人士,而且对学科专业之类的行话也不是太懂,但有些不吐不快。所以,茶前饭后拉拉杂杂说了几句,诸君可以一哂,但最好也当点真。

【推荐相关阅读】

莫把“汉学”当“国学”

国学为体,汉学为用

“挖坟掘墓”不如“封坟护墓”

原道書院開院賀聯、賀信

“文化中国”的想象与重构

为什么要告别余英时?

“政治合法性”儒学释义

通三统为大一统——春秋公羊学的政治智慧与现实启迪

孔子是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当马克思遇到孔夫子

唯天为大:孔子天命观试论

春秋学微
春秋有大义,其传在吾辈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