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难敌“阿凡达”——六评胡玫电影《孔子》

文摘   2024-08-31 20:32   北京  

【案:胡玫导演电影《红楼梦》遭到议论后,我贴出了儒家社团《须尊重历史,宜敬——致胡玫电<>剧组公开函,揭开2009年一文化公案。彼时,公开函发布后,媒体和坊间议论纷纷,某乃应约为多家媒体撰写评论:其一篇曰《要学会尊重孔子;其二篇曰《腾出地方,欢迎孔子;其三篇曰《让世界倾听孔子;其四篇曰《莫以艺术性庸俗化神圣性其五篇曰南子还算理解孔子;其六篇即本篇曰《“孔子”难敌“阿凡达”》,邮件显示撰写时间为201011——已经与电影《孔子》本身关碍不大,恰巧比较而已。除上述一篇函件和六篇评论外,当时我另有一些答记者问和网文按语等,由于比较繁琐,就不再贴出备存,电影《孔子》评案算是告一段落。】

《阿凡达》来了!一票难求——影迷疯了;好评如潮——媒体沸了;大把数钱——制片商和电影院乐坏了;集体避难——中国电影夹着尾巴逃跑了!当然,还有一个胡玫版的《孔子》准备逆势而上,力图为国产电影挽回一点颜面。但舆论普遍认为,在《阿凡达》占据中国票房额89成的情况下,胡玫此举无疑是飞蛾扑火、以卵击石,换来的只能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阿凡达》的火爆场景,再次引发人们对国产电影命运的关注与反思。有人认为《阿凡达》全程斥资近5亿美元,仅营销费用即逾1.5亿美元,而国产电影制作费用捉襟见肘,根本就无法与之相比。但是,把电影艺术的成功与否等同于投资多少,纯粹是一个平庸甚至是庸俗的想法。近年来,中国国产大片制作费用一路攀升,从《无极》到《英雄》再到《赤壁》,斥资可谓不菲矣,但并未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阿凡达》之所以登上电影艺术的巅峰,不是用钱堆积起来的,而是导演卡梅隆长期以来苦苦追寻电影艺术创新、冀求实现电影技术突破的结果。从1994年开始撰写《阿凡达》设想,到1997年《泰坦尼克号》杀青后全副身心筹拍《阿凡达》,再到2009年《阿凡达》横空出世,用了卡梅隆整整15年的时间,可谓是十五年磨一剑!相比之下,中国电影人显然浮躁了些。试问,有哪位中国电影人能耐得住寂寞与诱惑,做到了哪怕是五年磨一剑呢?每到年终岁尾,那些为了电影而电影甚至是为了利润而拍摄的贺岁片,多半粗制滥造,乏人精神,令人生厌。

与此同时,尽管3D虚拟摄影技术给《阿凡达》带来了惊人的视觉冲击效果,但并未因此而冲淡《阿凡达》的灵魂,即我们人类异形他者之间同样应该有爱。就此而言,《阿凡达》可视为《泰坦尼克号》中人类之爱的延伸与升华。相比之下,中国电影多半明显缺失灵魂。诸如《三枪拍案惊奇》、《刺陵》等国产片,缺乏价值和理想的提炼与升华,以搞笑为噱头,无法给人以深刻感染和深度反思,所以只能是一看而过、一笑了之。

《阿凡达》夺得2010年世界电影票房头把交椅已成定局,同时也再次巩固了好莱坞在全球电影产业乃至大众文化领域的统治地位。长期以来,从主题到技术,从制作过程到营销模式,中国电影人一直试图通过模仿好莱坞实现国产电影的突围。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表明,中国电影人只得好莱坞之皮毛,未得好莱坞之神髓。须知,国产电影若是亦步亦趋跟在好莱坞屁股后面进行些拙劣的模仿,拍得再好也是复制品,是二流货色,绝不会超过和取代好莱坞。

近年来,中国国产电影的表面风光,一则因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猛尚有容量,二则因为中国政府对引进美国大片采取了一些必要的限制措施。但是,一旦放开对美国大片的限制,国产电影不无全线崩溃的可能。因此,中国电影人不能陶醉于自娱自乐,同时也应该放弃对好莱坞的拙劣模仿,转而深入学习和掌握卡梅隆式的十年磨一剑、独辟蹊径开创电影艺术新时代的精神,从而实现中国民族电影产业的真正崛起。

【推荐作者相关文章】

“南子”还算理解“孔子”——五评胡玫电影《孔子》

莫以艺术庸俗化神圣——四评胡玫电影《孔子》

学会让世界倾听孔子——三评胡玫电影《孔子》

腾出地方,欢迎孔子——再评胡玫电影《孔子》

我们要学会尊重孔子——初评胡玫电影《孔子》

须尊重历史,宜敬畏圣人——致电影《孔子》剧组公开函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考论

没有孔庙,何以中国

唯天为大:试论孔子天命观

一以贯之:试论孔子之道

孔子当称圣而不能名家论

请给孔庙一点像样的尊严

把孔子重新迎回孔庙和中国

莫言孔庙题匾失误暴露文化传承软肋

不妨在中国建一所孔子大学

不妨到美国建一所孔子大学

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国教师节建议书

春秋学微
春秋有大义,其传在吾辈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