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评论 || 于素梅:“职业体能”该何去何从

文摘   2024-11-24 19:00   北京  

于素梅,教育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博士后,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专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成员,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体系建设负责人。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学校体育、体育课程与教学等研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CSSCI核心论文60余篇;出版论著、教材40余部;主持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与建构”一文荣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创建有动作技能学习“窗口期”理论、运动需求理论;建构有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三维度六要素”框架体系;研制有体质健康“三分融合”精准干预方案;提出有体育教师“学教、能教、会教、精教”四种教学能力类型、“学练赛评”新样态体育课,提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倡导幸福体育,以及优质课的“六性”评课标准等。

职业体能这一概念出现在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之中,出现在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教材之中,也出现在诸多研究者的成果之中,但职业体能究竟如何理解,怎样理清相关概念之间关系?发展职业体能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从业人员更健康减少与职业相关的疾病,还是为所从事的职业有更好的发展?怎么锻炼职业体能?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被关注,否则可能仅仅停留在一个概念上。学习了《体育学研究》2024年第1期刊发的毛振明教授的“对职业体能有关理论及培养实践的研究”一文,为解决好以上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方法,也为培养好职业体能带来诸多启发。

一、职业体能的界定方式越来越准确

很多研究对职业体能进行了界定,而多数界定还不够聚焦,从以往对职业体能的概念界定中发现,个别界定为"是什么"的要求,更多的界定是什么的能力上。在众多定义为“能力”的概念中,又出现有“承受能力、适应能力、耐受能力、耐劳能力、维持能力、忍耐能力、身体素质、身体活动能力”等,有的概念与职业类型有关,有的概念还涉及职业环境等,概念不统一,会导致理论建设不稳定,甚至缺乏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性。而“对职业体能有关理论及培养实践的研究”一文系统分析了不同概念的区别、关键问题,并给出了职业体能的概念界定建议:“职业体能是某些职业(或岗位)的惯常性工作对从事者所要求的特殊身心素质与能力。”这一概念的特点是更加清晰了,一是提出了“惯常性工作”,不是偶尔参与的工作方式或内容,说明职业体能是惯常性工作所需;二是定位在特殊身心素质与能力,说明职业体能与职业的对应性,是某一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所需的特定体能,且表明是身心素质与能力,说明在完成或适应职业发展所需中,除了身体的还有心理的,这也是区别于一般体能的特殊性所在。否则,就难以区分职业体能与一般体能的本质区别。职业体能的操作性定义越准确,越能够帮助人们精准把握职业体能的内涵特征,便于对从业人员开展专门性体能训练。
二、职业体能的价值取向越来越明确
关于职业体能的发展是为了什么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因为,这不仅涉及职业体能锻炼的目的问题,还关系到职业体能的价值发挥问题。在以往的相关成果中很少涉及此类问题研究,而毛振明教授在本研究中提出:“职业体能学练的终极方向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不难看出,既提出了职业精神的培养方向,还指明了职业能力的提升方向。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思考和带来了新的启示。如何更全面地把握职业体能的价值所在?职业体能绝非停留在概念层面,也绝非简单地从一般体能到职业体能的名称改变,职业体能实际上蕴含着双层身份,一是为从业人员促进健康,减少因长期从事某一职业引发的职业病,锻炼与发展职业体能,具有针对性促进健康的重任;二是为从业人员更好地发展职业,很多职业尤其是特殊职业的发展都需要相应的体能做支撑,缺少了相应的体能不仅很难完成,而且也难以很好地发展,锻炼与发展体能,具有发展职业的重任。健康促进与职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两大价值取向。
三、职业体能的关系问题越来越清晰
解决好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能否推进其发展的根本问题。职业体能与职业、与体能、与运动技能等究竟都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包含被包含的关系,还是交叉联动的关系,都需要深入探讨。总体上来讲,职业体能和诸多要素之间是有关联性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首先,职业体能与职业的关系,“对职业体能有关理论及培养实践的研究”中明确做了区分,既“职业(岗位)越远离生活状态其职业体能越清晰,越呈现“一一对应”关系;越接近生活状态其职业体能越模糊,越不能呈现“一一对应”关系,而呈现“类类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的呈现方式告诉我们,职业体能与职业有关且呈现与生活状态远近不同的关系。在发展职业体能的时候,需要考虑职业本身的特点,不能一刀切。其次,职业体能与体能的关系,“对职业体能有关理论及培养实践的研究”中提出:“职业体能是一般体能的特殊形态,是相对独立于一般体能之外的概念。”进而提出“当过于强调两者的同质性时,职业体能概念的提出失去意义,当过于强调两者的差异性时,会导致概念内涵的矛盾和混乱。”实际上,职业体能属于体能的一种,只是与职业有着必然的联系,和一般体能相比更具有针对性。第三,职业体能与运动技能是否有关,这里实际上呈现一种相对较弱的对应关系,是运动技能能否服务于职业体能发展的关系,是可以通过某些运动技能的学练促进职业体能的发展,如攀岩运动对于攀爬有关的职业、定向运动对于地质勘探有关的职业等发展相应的职业体能有一定促进作用。
四、职业体能的发展促进越来越有效
发展职业体能并非易事,不仅要考虑健康促进所需,还要考虑职业发展所向。有效发展涉及锻炼什么、怎么锻炼的内容与方法的适宜性和科学性问题,实际上就是职业体能的实践策略问题。解决职业体能的发展,有的聚焦在先对职业进行分类,而后根据职业类型确定职业发展所需的体能锻炼内容与方法,如为了使职业体能锻炼更具针对性,有的将职业划分为静态站姿类、静态坐姿类、流动变姿类和工厂操作类,以此来对不同类型职业开展职业体能锻炼。“对职业体能有关理论及培养实践的研究”,依据“特殊身体姿态”将职业分为久坐型、久站型、久视型、久步型、久躬型、久蹲型、久言型等;依据“特殊物理环境”将职业分为高温环境型、寒冷环境型;高空环境型、不稳定环境型、水环境型和狭窄环境型等。无论采取哪一分类视角,其目的是使体能锻炼更好地服务于职业发展。除了考虑职业体能发展中的职业类型对应性,为更好地发展职业体能,“对职业体能有关理论及培养实践的研究”还提出:“加强有针对性的职业体能学练体系建设”“加强职业体能培养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强职业体能有关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加强职业体能教学组织方式方法创新以激发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加强课内外的学练结合和训练日常化”“加强通过职业体能学练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等具体策略。
同时,本研究也引发一些新的思考,希望能够引起后续研究者更多地关注和进一步做深入探讨。一是职业体能锻炼究竟应该如何与职业类型相对应,要求在分类上再进一步深入探讨,真正发挥职业体能的健康促进作用,从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二是职业体能如何分类锻炼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发展,还需后续对职业体能分类展开深入探讨,从而更好地发挥对相应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总之,发展职业体能,精准分类是关键,分类恰当,健康与职业发展才能同步得以促进,职业体能的锻炼才更富有时代意义和更好地促进从业者与所从事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毛振明,于丽,叶玲《对职业体能有关理论及培养实践的研究》

注:如需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

推荐阅读

◾ 《体育学研究》2024年第1期目次

◾ 谭志刚,陈志远:民俗体育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湘鄂渝黔邻际村落为例

◾ 时丽珍,黄晓灵,李增光等:社区媒介如何促进基层体育敏捷治理?——基于“情境—认知—行动”分析框架

◾ 郑昕光,张文闻,吴义华等:国际体育组织践行体育促进气候行动原则的动因、逻辑、进路——兼议我国体育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

◾ 毕金泽,孙帅,郭振:北洋大学堂首次体育竞赛考

◾ 《体育学研究》关于“新质生产力助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征稿启事

素言体育
解读国家体育相关政策;研究当前体育课改之热点;”备、上、看、评、说“五角度透视体育课堂;探索体育教师发展新路径;探究体育课堂质量提升之门道;解析教师课堂教学之困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