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建构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需求

文摘   2024-11-09 21:46   北京  



时至今日,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到了进一步深化和优化阶段,最终指向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真正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体育学科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指向为学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建构“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恰逢其时,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需求。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锚定: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帮助学生品味快乐运动、养成良好习惯、健全完善人格、磨炼坚强意志,呈现出愉悦感体验了、自主性增强了、参与度提高了、成就感提升了的育人景象,帮助学生体悟幸福、健康成长。


一、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需要“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推动


孟万金教授说,幸福人人期待,幸福是重要的民生诉求,是新时期的时代命题。幸福体育是在享受幸福的过程中开展体育,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幸福。幸福体育能够为幸福人生奠基。


实施体育课程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主渠道,用什么样的体育课程模式决定了体育活动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样的真实感悟和发展促进。体育课程模式从体育课程理论或价值取向发展而来,具有体育课程理论的基础结构,有目标、内容、活动的结构和程序及对课程的评价等(周建新,2011)。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越来越体现出一体化的方向性,推进一体化体育课程需要一个标志性的课程模式。


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到了落地的关键期,需要有一种高站位、远视野的综合性有效课程模式来推进。这一课程模式应是指向人生幸福的课程模式,是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幸福生活的课程模式,是瞄准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课程模式。它不拘泥于学习运动技能,因为运动技能学习只是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之一;它不是简单地指向身心健康,因为健康只是一种状态,是追求幸福人生的必备条件;它集中于终极目标的实现,是要满足最高需求,是理想的教育愿景的达成。

<幸福体育>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在以往课程模式建构中尚未被触及,但需要被建构。这不仅是体育课程一体化必备的,而且是体育教育要达到幸福追求目标应有的,追求与实现幸福才是体育教育应有的样子。


对当前国内外有关体育课程模式的梳理发现,以美国和德国的课程模式为例。其中,美国的体育课程模式主要有:动作教育模式、多种活动模式、户外冒险活动模式、运动教育模式、知识观念模式、体适能教育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学习结果模式等(刘海元,2007)。德国的运动教育学自20 世纪80 年代就形成了三个学派,分别是重视开发运动项目的学派、重视开发运动行为的学派、重视重在体验与参与的学派。基于此,德国形成了以下体育课程模式:有多样性体育运动项目的课程模式、运动行为开发课程模式、运动体验和参与的课程模式等(周建新,2011)。


美德两国的体育课程模式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我国体育课程模式的提出与建构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多年来,我国体育课程实施三级管理制度,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系,学者在体育课程模式研究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构筑了多样性的体育课程模式。诸如快乐体育课程模式、体质健康教育模式、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季浏,2015),相应课程模式的建构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体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国内外体育课程模式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反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变化。

自2001年我国开展第8 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国家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已经为课程标准框架下的体育课程模式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未见系统的体育课程模式(汪晓赞、尹志华等,2014)。在一体化背景下建构“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其目的是要体育为学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发挥好奠基作用。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是在为追求健康而幸福的人生目标引导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需求、发展规律和体育课程的自身特点与逻辑,系统设置结构化内容,合理安排多样化实施,精准把握多元化评价,从而让学生在“学练赛评”过程中乐在其中、积极主动、学有所获、感悟成功、促进健康、领略幸福等。

<幸福体育>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建构与体育课程一体化息息相关,是体育课程一体化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是体育课程一体化促进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是新时代深化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理论支持。


二、建构“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使体育课程改革逐步深化


如前所述,体育课程模式是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载体,我国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体育课程模式。基于一体化建构“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在“以体育人”价值实现、“四位一体”目标达成和“学练赛评”活动开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真正体现“以体育人” 价值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建构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它以全面育人为根本,发挥体育学科的重要功能,围绕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围绕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美好愿景等规划设计和实施。“以体育人”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与重视。


纵观对“以体育人”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体育的育人价值远远超过对身体的教育,强身健体只是体育最基本的健身功能,完美地优化整合后的体育教育还能培德、益智、塑美、促劳,符合跨学科融合式教育的理念,更指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助力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为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人要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就要为社会做贡献,贡献越大,幸福感越强。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将围绕全面育人工作发挥其重要作用。“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希望通过实践,为学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建立也将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做出一定的学科贡献。


2

促进“四位一体” 目标全面达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学校体育确立了明确的“四位一体”的目标体系。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进一步做好“四位一体”目标的贯彻落实,2021 年教育部办公厅又发布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对“四位一体”目标的内涵等进行系统而具体的阐释,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科学、规范、高质量地上好体育课,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如何将“四位一体”目标真正落实、落细、落全,需要一个更具综合性的课程模式推进,从更深层次挖掘达成目标的根本保障,尤其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方略。“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建构无疑能够为“四位一体”目标的达成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

系统分析“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无不与人对运动的深层需求紧密关联。


首先,“享受乐趣”不同于体验乐趣,更不是快乐的初级体验和尝试,而是根植于学生内心的一种幸福感,是一种被运动所吸引、有意愿积极参与运动的热情;不仅能够使其乐在其中,而且能够使其产生持续的参与愿望,是让学生感悟幸福的运动,而非仅仅做个游戏或简单的情境化、暂时性参与的活动。如果达不到对享受乐趣的高认知、深理解,就难以达成享受乐趣的目标,“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将围绕如何让学生在锻炼中真正享受运动的乐趣做积极探索和理论支撑。


其次,“增强体质”要求超越完全强制性的身体锻炼,更要避免枯燥乏味的练习方式。围绕“幸福”系统、深入地剖析增强体质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增强体质的方案在不断创新、深化实施,但体质增强还依然艰难?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课程模式问题,即反思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课程结构?课程理念在增强体质方面做了哪些设计?建构“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使增强体质变得更加精准,挖掘增强体质的底层逻辑的同时,彻底转变传统体质理念与操作方案。我们不仅要把增强体质看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事情,还要把其看成是愉悦身心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被提升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同时激发起学生自身内在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责任感。


第三,“健全人格”首在体育,需要深入思考首在什么样的体育,即开展什么样的体育才能使人格更加健全。健全人格的过程,就是追求善良、高尚、包容、健康等的过程。单纯促进健康的体育显然难以达到人格健全,优化体育运动,围绕育体、育智、育心综合育人,使人变得更加善良与高尚,拥有包容与健康,人格得以提升,就会感悟幸福,也具有了使他人幸福的基础。


第四,“锤炼意志”实际上是指让学生更好地迎接挑战。要能让学生吃得苦中苦,那么,精心设计有一定强度、一定难度的运动技能学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等优良品质,组织教学比赛和对抗性的竞技比赛等,不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勇敢坚毅等坚强意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锤炼意志,让学生更加顽强、坚毅,遇到困难能从容面对,他们才能在未来顺利迎接挑战,获得成功,感悟幸福。

“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目标,只有共同指向幸福的体育才能实现。这种体育能够让学生享受运动的过程;养成锻炼习惯,主动持久参与锻炼;优化人的心灵,促进人格健全;培养坚毅勇敢,敢于直面挑战。快乐的运动、良好的习惯、优化的心灵、坚强的意志,既是达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目标的保障,也是一种幸福、快乐、成长的过程。忽略了这条逻辑,“四位一体”目标的实现也会变得艰难。“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在促进“四位一体”目标达成上,其特点就是愉悦感体验了、自主性增强了、参与度提高了,最终的成就感也提升了。


3

系统推进“学练赛评” 活动有效开展

成功的体育教育需要联合推进“学练赛评”活动,而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既不是单纯为了掌握知识技能,也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健康,而是要为健康而幸福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那么,各项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开展需要有更远的视野,学了必须要学会,练了就不能忽略习惯的养成,赛了就不能不顾及全员与增加频次,评了就更要全面衡量学、练、赛的质量与水平。


自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以后,很多理论研究者和一线实践者在探索如何把握“教会、勤练、常赛”,如何避免过去的教了没会,未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练了不勤,未能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赛了不多,未能全员经常参与体育比赛。这些长期遗留的老问题值得深入探讨,需要系统规划“教会、勤练、常赛”方案。以往国内外有关体育课程模式尽管都能从某一方面发挥作用,但都难以系统推进“学练赛评”。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建构将在系统推进“学练赛评”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提升每项活动的高度,即高站位把握每项活动的目标,精准定位,让师生深刻理解“教会、勤练、常赛”究竟是为了什么。二是拓展每项活动的远度,即远视野组织开展“教会、勤练、常赛”,无论是“教会”能够终身锻炼,“勤练”促进健康、锤炼意志,“常赛”培养健全人格,还是在“教会、勤练、常赛”过程中享受乐趣,都不局限于活动本身的组织,而是指向更长远的价值和意义。三是挖掘每项活动的深度,即深层次把握其内在逻辑,探寻其规律。这是从高度、远度和深度多维综合地开展“教会、勤练、常赛”。而侧重某单一方面的体育课程模式难以系统推进和将其有效实施。“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建构本身更加注重全面性和远视野,也更加强调高站位和深层次,更能立体化呈现“教会、勤练、常赛”要求上的学、练、赛、评一体化新样态体育活动的开展。

<幸福体育>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体育课程从一体化建构到系统化有效实施,“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将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且对一体化课程的真正有效落实到实践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推动力不容忽视,对其的深化程度,既和模式本身的建构有关,也与实践层面对模式的理解和把握有着密切的关联。

END

来源 | 中国学术期刊 2022.08

作者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于素梅

编辑 | 中国教科院国育教育 邱晶京

SPORTS


更多精彩素言体育


 往期推荐 ·


推荐1.加强运动能力培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推荐2.幸福体育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推荐3.专题24-10-1:体育课堂高质量的着力点

推荐4.专题24-9-1:如何用好新教材

素言体育
解读国家体育相关政策;研究当前体育课改之热点;”备、上、看、评、说“五角度透视体育课堂;探索体育教师发展新路径;探究体育课堂质量提升之门道;解析教师课堂教学之困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