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学理阐释 ——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的整体构建(中篇)

文摘   2024-10-19 20:01   北京  

<幸福体育 >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Part.2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的

整体构建

( 中 篇 )


01
运动能力相关概念的界定

运动能力如何界定,它与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呈何关系,这是研制运动能力标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明确将运动能力界定为:“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运动能力的界定是:“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 3 个维度,主要体现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本研究参考两个课标文本的界定,将运动能力的概念定位于:运动能力是体能、技能和心智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在此概念基础上,每个项目又结合自身的特点确定了运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动能力与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有一定的区别,但也存在必然的联系。三者可进一步理解为:运动技术是按照动作要领将动作做对了,是动作的准确程度;运动技能是将做对的技术动作练熟了,是运动技术的熟练程度;运动能力是练熟的动作会用了,是运动技能的灵活运用程度。三者体现着对动作的掌握程度不同,是动作的 3 个阶段的存在形式,即准确、熟练、会用。运动能力等级标准建设,是建立在动作准确、熟练的基础之上的灵活运用情况的测评。


运动能力标准是衡量运动能力发展水平的质量要求,运动能力标准能够对学生学完某项运动以后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做出准确的判断。运动能力标准的科学和准确程度,决定了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与质量。

02
运动能力标准的突出特征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富有时代意义和理论与实践价值,且突显着几个关键性特征,尤其是作为国家标准的发布,意味着该标准的特征更加鲜明。总体上来看,具有一致性、进阶性、人本性、普适性、综合性等特征。


第一是一致性。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具有一致性,学生的运动能力达到了何种水平,按照从低到高的 6个等级划分,随着学生的运动水平提升,所达到的等级也逐级提升,一致性首先体现在运动能力发展水平提升与等级逐级进阶保持一致。除此之外,运动能力标准的 6 个等级与学生所学课程按难度逐渐进阶的模块难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即 6 个等级分别对应 6 个内容模块。这种一一对应性,确保学生的学习与评价对接,学习达到的水平与评价获得的等级相呼应。例如足球教程划分为 6 个模块,足球标准也划分为 6 个等级,学生学完模块一用足球一级评价,达到一级开始学习模块二,达到二级学习模块三,达到三级学习模块四,以此类推,模块五对应五级,模块六对应六级,不仅促进衔接,而且能够发挥等级驱动效应。


第二是进阶性。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具有进阶性,无论是基本运动能力还是专项运动能力,研究设定的6 个等级都是逐级递增的形式呈现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基本运动能力的 6 个等级与学段年级对应,且学段年级所学内容也呈现出越来越难的规律。就学段年级的对应性而言,小学每两个年级对应一个等级,初中每一个年级对应一个等级,即小学 1~2 年级对应一级,小学 3~4 年级对应二级,小学 5~6 年级对应三级,初中 7 年级对应四级,初中 8 年级对应五级,初中 9 年级对应六级。之所以从小学 1 年级一直到初中9 年级都有对应的基本运动能力等级要求,主要是因为基本运动技能是伴随人一生的技能,而且,基本运动技能还是专项运动学习的基础和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强化基本运动能力评价,会大大强化基本运动技能的学练,从而提升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发展水平,为日常生活和专项运动学习打好基础和提供基本保障。专项运动的 6 个等级不与学段对应,按难度进阶划分为三期六级,其中夯实基础期对应一级二级,提高能力期对应三级四级,发展特长期对应五级六级。之所以不与学段对应,主要是任何一个学段或任何一个年级都有可能存在零基础的问题,而且,学生的兴趣爱好各有侧重。因此,专项运动按照从低到高划分为 6 个等级,学生无论学习任何项目都可以按此随水平提升等级不断进阶。


第三是人本性。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具有人本性,在研制过程中就重点突出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力争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无论是项目的取舍,还是评价指标的确定,都充分考虑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达到相应的运动水平。1 个基本运动技能和 21 个专项运动技能,既满足必修必学的内容学习,还满足必修选学的内容选择,且有较大的选择范围。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项目的稳定性学习,每个专项运动的一级二级难度的设定都相对简单,学生基本上完成模块一二学习任务后,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该等级要求,达到此等级后,学生能够进入下一个等级对应模块的学习,且有助于学生持续性学习。达到最高等级六级的学生,有意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时,向上可对接专业运动员最低等级三级的难度,即学生运动能力六级与运动员运动能力三级是具有衔接性的。除此之外,按照“定级不定项”的方式对不同学段学生运动能力达到的等级提出了要求,即小学毕业达到二级,初中毕业达到四级,凡是达到对应的二级、四级要求,学生学习和测评哪个项目不做硬性规定,可以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运动爱好,更加客观、公平地组织开展评价活动。例如,小学毕业达到二级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是篮球达到了二级,有的学生可能足球达到了二级,还有的学生可能选择的轮滑或游泳等。对学生而言,既有选择性(测评自己喜欢的项目),又有规定性(按照二级的统一要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又如,初中毕业达到四级要求,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一是延续小学达到二级的项目学习,那么到初中阶段只需要继续达到三级和四级的测评要求即可,二是小学达到二级的项目不再继续学习,从初中开始,又选择了新的项目,那么该项目在初中学习阶段毕业前也要达到四级要求,因此,初中从零基础起步要依次达到一至四级的要求。专项运动按难度进阶,定级不定项评价,既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又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并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人本性得以充分体现。


第四是普适性。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具有普适性,适用对象是大中小学所有学段的学生。标准的难度设定,依据前期研制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城乡学校的学生只要对标课标和教程学习,就能达到相应的运动能力等级。除了等级达标,更可用于日常测评完善教学,因材施教实现更精准的教学,体育学业质量评价、体育中考、体育教育质量监测等都可将运动能力标准作为测评工具推进更加科学、客观的测评工作。因此,运动能力标准的普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各学段上,可以适用于大中小学全学段的学生,只是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实施有选择性的测评。二是从区域上,可以适用于全国城乡的学生,无论城乡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体育教育,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当下,运动能力标准必将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的推动下发挥关键性作用,因为有了标准才能权衡教育质量,才能检验均衡和公平发展的速度与水平。三是从评价体系上,凡是与评价有关的事项都需要标准作为前提和支撑,有了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各类评价工作在测评学生的运动能力方面便可以开展并能真实反映出能力发展水平,进而反映体育教育质量状况,在促进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也能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


第五是综合性。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具有综合性,其具体表现,一是各项运动其测评运动能力的指标构成力求综合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不是单个技能也更不是单一技术,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指标的设定是由单个技能、组合技能和比赛共同构成,通过综合测评全面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又如武术、健美操等,是通过测评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反映其运动能力发展水平。二是各项运动的标准体系,其中的单个技能或单个动作的测评可以用于日常教学,通过测评看其掌握的程度如何,尤其是哪个技术或动作尚未掌握,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重点强化,标准体系中每个等级的比赛内容与达标标准的设定,还可以组织等级赛,完整指标的测评综合反映能力水平。因此,运动能力标准的这种综合性总体上来看,既可以全面评,还可以拆分用,具有“一标多用”的综合性特征。

03

运动能力6个等级的划分


运动能力评价需要划分等级,无论是划分为初、中、高,还是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六,或是更多的九或十二级,只有划分等级才能评判出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差异。学生的运动能力等级划分不同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等级,运动员是指专门从事某项体育运动训练和参加比赛的人员,不仅具有一定的运动天赋,而且肩负着重要的运动使命,运动员分为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 5个技术等级。学生的运动能力等级划分与学生的体育学习息息相关,且学生学习体育并非都指向参与赛事活动,通过以体育人,激发兴趣、提升能力、养成习惯、终身锻炼,促进身心更全面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标准不仅与课程对应,还与学生的发展实际高度相关。

<幸福体育 >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学生运动能力无论是基本运动能力还是专项运动能力均划分为 6 个等级,只是基本运动能力和学段年级有对应关系,专项运动能力不与学段年级对应。之所以如此,其中,就基本运动能力而言,由于基本运动技能属于必修必学内容,意味着每个学段年级应该有其相应的水平要求,且诸多文件也提出了学生学习基本运动技能的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教育部办公厅《<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重点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其中,健康知识与基本运动技能作为体育课必修必学内容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专项运动技能作为必修选学内容,中小学校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开展。学完必修必学的基本运动技能以后,中小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达到何种程度,自然需要系统评判。


基本运动能力标准建设选定在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基于以往将小学一二年级、小学三四年级、小学五六年级发展相似性年级归为同一水平,基本运动能力也将整个小学阶段划分为 3 个等级,即如前所述的小学每两个年级对应一个等级的划分方法。初中学生明显进入青春期阶段,他们正从儿童向成人发展,身心发展迅猛,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特点突出,变化明显。运动能力每个年级设定对应一个等级,即如前所述的七八九年级分别对应四五六级。基本运动能力的 6 个等级设定,如同让学生闯关一样,每达到一个阶段或年级的学习就要求闯过一关,即完成相应的基本运动能力需要测评的组合动作。就专项运动能力而言,由于任何学段或年级都有可能存在零基础的问题,还存在学生个体之间兴趣爱好差异性的问题,因此,无法按照学段和年级依次设定每个项目的等级标准。专项运动能力等级独立呈现,考虑到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比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具复杂性和系统性,在设定等级的时候,考虑到了小学毕业只要有一项运动达到二级,初中毕业只要有一项达到四级,就算是达到了对应学段专项运动能力要求,且凡是达到四级就相当于掌握了一项运动,这与以往国家文件规定的初中毕业或义务教育阶段要至少 1 项或 1 至 2 项运动技能掌握相吻合。高中及以上学段不规定等级,但设定有两个难度较大的、有些学生可以将某项目作为特长发展的运动能力等级,即五级和六级。假如某些高中学生没有作为发展特长的项目,也依然可以从新的项目学起,其达到的等级自主把握。但假如未来将体育纳入高考,对运动能力等级有了规定性,可以有 2 项达到四级,或 1 项达到五级等的建议,以示区分初中毕业至少 1 项达到四级的要求。专项运动能力 6 个等级的划分,尽管各项目等级与学段不对应,但各学段可以按照定级不定项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相应的等级要求。

04

运动能力测评内容与要求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指标体系的确定,实际上确定了要测评的内容,至于如何测来判断是否达到了某个等级,这体现的是达标要求。22 项运动各自特点鲜明,测评内容与要求按类型不同各有侧重,且专项运动同类项目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项目差异显著,因此在测评内容的设定上,在达标要求的评判上有一定的区分。


基本运动能力测评内容与要求,就基本运动能力测评内容而言,主要是从攀爬、跳跃、奔跑、投掷、支撑、悬垂、滚翻、负重搬运、钻越等基本运动技能中确定每个等级的测评内容组合,如一级由攀爬+翻越、象限跳、绕杆跑、沙包投准动作组成;二级由臀部支撑转体、跨跳圈、攀爬、沙包投远动作组成;三级由仰撑举腿摆越障碍、双手支撑翻越组合、跨跳小栏架、折线跑、正面双手向前掷实心球动作组成;四级由支撑横移、单手支撑翻越+滚翻、斜身引体、折线跑、正面双手向前掷实心球动作组成;五级由远撑前滚翻、负重物搬运、支撑绕圈、跳跃障碍组合、正面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抗阻跑动作组成;六级由跨跳障碍、手支撑绕圈、负重跳跃障碍组合、钻过障碍、正面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折返跑动作组成。6 个等级的6 套组合逐级按难度进阶,基本运动能力水平逐级提升。就基本运动能力达标要求而言,由于每个等级测评内容不同,难度逐级进阶提升,其测评达标要求也在相同方式中有不同的规定性。所谓方式相同,主要是每个等级都设定了观测点,每个动作都提出了违规记录,也都是根据违规总次数和完成总时间有对应的合格要求,每个等级的达标要求均是根据每个等级是否达到了合格要求而评判。如一级违规总次数为小于等于 1 次,完成总时间小于等于 70 秒;二级违规总次数为小于等于 1 次,完成总时间小于等于 60 秒;三级违规总次数为小于等于 1 次,完成总时间小于等于 50秒;四级违规总次数为小于等于 1 次,完成总时间男女有区分,男生为小于等于 60 秒,女生为小于等于65 秒;五级违规总次数为小于等于 2 次,完成总时间男生为小于等于 90 秒,女生为小于等于 100 秒;六级违规总次数为小于等于 2 次,完成总时间男生小于等于 90 秒,女生为小于等于 110 秒。学生在每一个学段或年级达到相应要求后便为通过了本等级要求。

<幸福体育 >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专项运动能力测评内容与要求,由于运动能力是由体能、技能和心智能力共同构成,在测评内容的确定上这 3 方面均需要体现其中。又由于专项内容构成复杂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确定测评内容的时候必须遵循各项目特点和运动能力形成规律做出合理设置。21 个专项运动大致划分为 6 大类,一是足球、篮球、排球、五体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软式棒垒球、中国式摔跤 9 个项目,在测评内容维度确定上均包含有单个技能、组合技能、比赛,其中单个技能按技能难度各等级依次呈现关键技能;二是武术、健美操、排舞、蹦床、轮滑、滑板、跳绳 7 个项目,在测评内容维度上均包含有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三是游泳、滑冰 2 个项目,是按照单个技能、组合技能、竞速构成测评内容维度;四是田径项目从跑、跳、投3 个维度确定测评内容;五是体操项目从技巧、支撑跳跃、双杠、单杠 4 个维度确定测评内容;六是滑雪项目从关键动作维度确定测评内容。每个专项运动测评内容维度下都又有各自具体的测评内容,如篮球运动,每个等级的测评内容都包含单个技能、组合技能和比赛,且各等级难度逐级递增,达标要求也有一定区分。篮球运动的一级单个技能为定点投篮,男生大于等于 6 分,女生大于等于 5 分;组合技能是按顺序完成运球-投篮,男生小于等于 50 秒,女生小于等于60 秒;比赛是 3vs3 篮球赛,有 6 个观测点,技术包含运球、投篮,战术是盯人防守,体能是灵敏、柔韧,心智是争抢球、与同伴呼应。获胜方受测者累加 1 个观测点,达到 4 个及以上观测点为合格,3 名测评员均判断合格为合格。篮球运动的二级单个技能为中距离接球投篮,男生大于等于 6 分,女生大于等于 5 分;组合技能是按顺序完成运球-传接球-行进间投篮,男生小于等于 50 秒,女生小于等于 60 秒;比赛依然是3vs3 篮球赛,设置 9 个观测点,分别包含技术为运球、投篮、传球,战术为进攻技战术和防守,体能为速度、灵敏,心智为争抢球、与同伴呼应、鼓励队友。获胜方受测者累加 1 个观测点,达到 5 个及以上观测点为合格,3 名测评员均判断合格为合格。依次类推,三级、四级、五级、六级测评内容难度递增,要求也随之提高。之所以评价单个技能和组合技能,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缺口进而得以强化;之所以不完全按比赛得分决定合格而只是给获胜方受测者累计 1 个观测点,并通过观测点达到数量判定合格,是因为能准确了解和全面把握学生在比赛中究竟是技术、战术还是体能、心智发展有缺口,在提升能力水平上做出精准判断和有效促进。且采用观测点达到的数量来评判也突破了单纯定性评价学生在比赛中的能力表现的主观性弊端,用定性评价定量化的方式,提高其客观性和合理性,也体现着测评方式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04

运动能力多元化测评方法


学生运动能力测评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过程,测评方法合理,测评结果准确度就会有保障。


第一,从保障性上来看,测评需要有场地、器材保障,且场地器材既要符合测评相应等级的要求,也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实际相一致,有些项目的测试除了常规的场地、器材,还需要增加辅助器材,如足球运动测评的时候需要挡板,乒乓球等小球类运动的测试需要发球机的辅助等。


第二,从专业性上来看,需要有测评能力的专业测评员,一方面测评员懂得某项目各等级测评内容、达标要求、测评步骤;另一方面测评员还要有公平公正的测评专业素养,使得测评工作能够合理有序开展。


第三,是测评手段上来看,可以采取人工和智能两种方式逐渐过渡,最终采用智慧赋能的方式测评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在初期人工智能测评工具开发尚不完善的时候,可以通过人工测评的方式实施测评工作,只是相比人工智能测评而言,人工测评需要一定人力、物力的支持,还要花费时间成本,但依然能够通过人工测评评判出学生的运动能力等级。


随着人工智能测试设备的不断开发完善,人工智能测评逐渐渗透其中,一定程度上减轻人工测评的负担和减少组织测评工作的复杂性,提升其客观性和精准度,而且,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对测评结果做及时反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待所有的测评项目都可采用人工智能方式进行测评的时候,就可以完全代替人工测评,大大提高运动能力标准的普及程度和应用范围。


未完,待续  ……

本文于2024年7月正式发表在我国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体育学刊》上,由于篇幅有限,小编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呈现给大家,分别为:

一、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的价值追寻(上篇)

二、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的整体构建(中篇)

三、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的广泛应用(下篇)

敬请各位关注并订阅!


素言体育公众号


来源:《体育学刊》2024年7月第31卷第4期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于素梅

编辑:中国教科院国育教育 楼晓悦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学理阐释

关注幸福感  实现高质量

专题24-7-1:如何用好学生运动能力国家标准

专题24-6-1:体育主科该有的样子

素言体育
解读国家体育相关政策;研究当前体育课改之热点;”备、上、看、评、说“五角度透视体育课堂;探索体育教师发展新路径;探究体育课堂质量提升之门道;解析教师课堂教学之困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