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的价值意蕴、面临问题与多元途径(上篇)

文摘   2024-10-23 19:02   北京  

在践行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和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之际,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有效推进,不仅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理论的验证与完善至关重要,更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和划时代意义。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有效推进可以解决课程“急难愁盼”问题
THE HAPPY PHYSICAL EDUCATION
01
启航"幸福体育"新征程

解决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急难愁盼”问题,是能否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关键。体育与健康课程当前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从宏观层面来说,体现为体育教育质量不高、学生运动能力不强和健康状况不良;从中观层面来说,体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不系统,具体为课程内容设置缺乏系统性、课程实施形式单一、课程评价缺乏精准性;从微观层面来说,体现为体育教学改革不深入、体育课缺少“精气神”、缺乏对学生差异性特点的关注。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有效推进直击体育与健康课程“急难愁盼”问题。首先,提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正是因应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关切。


幸福体育课程建构旨趣在于突出体育课程的价值,体现“育体”与“育心”的融合,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使生命更有意义,其价值意蕴与追寻生命整全的个体成人教育哲学不谋而合。体育课程目标从“健康”到“幸福”的追求,其着眼点正是力求从学校体育层面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


其次,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有效推进与实施理应成为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实施的必然选择。一体化体育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是“健康第一、享受乐趣、以体化德、人人受益、终身体育”,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生命教育”本质,这五大理念体现的正是高质量体育教育的核心要义。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核心内涵是“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


其中,纵向衔接是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实现学段(或年龄)学习的衔接,意在彻底根治“体育教学目标缺乏系统性、体育教学内容选择随意性与重复性、体育教学评价功利性”的痼疾,使教师(学生)专注于教会(学会)1~2 项运动技能成为可能,解决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不会”“学不乐”等问题。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有效推进可以奠定体育成为“大学科”的坚实地位
THE HAPPY PHYSICAL EDUCATION
02


体育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深远,正所谓“无体无德智也”。但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对体育的偏见仍未完全消除,体育学科通常被称为“小学科”和“小三门”。有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跑跑步、走走路,缺少文化气息,体育缺乏成为“大学科”的社会认同基础。尤其是当艺术学已经升格为第 13 个学科门类之后,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的体育学科要不要、能不能以及如何才能升格为学科门类等问题已经引发了国内一些知名体育学者的讨论。

<幸福体育 >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以成就学生幸福人生为最终目标,实现了从健康观向幸福观的飞跃,是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程。正因为如此,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实施与推进更加依赖于多学科知识融合,眼界不能囿于体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更不能局限于体育学科的自说自话。


就体育学科而言,必须突破以往的理论局限,进入“大学科”话语体系,重新反思学科的发展。如此,才有利于促进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并建立学科优势,才有利于扩大体育的社会影响力与体育学科的社会认同度。按照幸福体育课程模式跨学科融合推进的逻辑,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有效推进必然会进一步深化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扩大体育学科的影响力以及提升体育学科的社会贡献度,为奠定体育大学科的坚实地位开辟了新的路径。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有效推进可以助力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THE HAPPY PHYSICAL EDUCATION
03
期待 
/
展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没有教育、科技、人才作支撑,一切高质量发展都将成为空谈。因此,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在新形势下,体育教育应自觉融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体育的智慧与力量。

<幸福体育 >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育人活动,课程则是教育实现其育人功能的载体,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功能。作为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程,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主张重点要抓好课堂教学,但也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应从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育人视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


以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推进为抓手,可以为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破解学校体育“急难愁盼”问题以及提高育人质量开辟新的路径。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之所以深度契合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因为其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本质上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是“适合的教育”,体现了体育教育对“高公平”与“高质量”的双重追求。所谓适合的教育,指的是适合社会、适合国家、适合地区、适合学校的教育,但原点是适合学生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合乎人性、顺应社会、培育精神,真正体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导向。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以“乐、动、会”的幸福体育课堂为主要呈现方式:精准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使每一名学生“乐”在课堂,享受运动乐趣;利用学生好动的天性,使每一名学生“动”在课堂,促进机体健康;不仅要使学生在运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还要达到“会说、会做、会用、会学、会做人”,追求每一名学生“会”在课堂,真正培育学生的精神。目标从“健康”到“幸福”、内容从“强制”到“需求”、组织从“统一”到“自主”、评价从“混沌”到“清晰”。上述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实践方略的根本转变,为推进“适合的体育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使助力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可能


素言体育公众号


来源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4年7月,第36卷第4期  

作者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

编辑 | 中国教科院国育教育楼晓悦

BREAK AWAY
往期推荐
01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学理阐释(上篇)
02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学理阐释 ——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的整体构建(中篇)

03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学理阐释 ——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的广泛运用(下篇)

素言体育
解读国家体育相关政策;研究当前体育课改之热点;”备、上、看、评、说“五角度透视体育课堂;探索体育教师发展新路径;探究体育课堂质量提升之门道;解析教师课堂教学之困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