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广西的生物多样性

乐活   2024-07-12 09:33   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4年第4期刊首

保护广西的生物多样性

周放

位于祖国南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北部湾,地跨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3个亚气候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水热资源丰富。这里地质历史古老,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几乎未受影响,因此保存有很多古老、独特的生物物种。这片古老土地的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多样,拥有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喀斯特地区。同时,广西还位于亚洲大陆动物区系与中南半岛动物区系相互交流的重要通道上。以上原因使广西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是不可多得的、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种质资源宝库。
20世纪80年代末,我曾经向麦克阿瑟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申请广西的东黑冠长臂猿(当时认为是黑长臂猿的一个亚种)调查项目,得到的答复是广西不可能有长臂猿分布。2006年5月,我们的研究团队在中越边境的喀斯特地区开展鸟类调查时,在靖西县邦亮发现了东黑冠长臂猿的分布,促进了对此珍稀动物的保护,但此时与我首次提出东黑冠长臂猿调查申请已时隔16年。
近20年来,科研人员在广西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哺乳动物中的翼手目、洞穴生物和植物等资源调查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物种,即使是公认的极难发现新物种的鸟类类群,在这里也发现了新种弄岗穗鹛。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320种,野生植物近10 000种,物种数量在我国各省份中名列前茅。难怪全球环境基金项目评估专家比尔先生说:“广西真是一个(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发生奇迹的地方!”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既是大自然对广西人民的丰厚馈赠,也是大自然托付给广西人民守护的自然遗产;既是财富,更是责任。广西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等各项工作刚刚起步,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

周放,男,1948年10月出生,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教授。周放历任中国鸟类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专家、国际水鸟专家组成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周放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最早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学者之一。在鸟类群落学、喀斯特山地和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科学研究工作,获国际同行好评。周放涉猎的领域甚广,研究地点在大山森林、沿海岛屿、石灰岩地区和自然保护区等,研究内容涉及鸟类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动物分类学和环境水利学,在这些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

周放是我国第一个系统研究红树林鸟类的人,也是我国第一个系统研究岩溶石山鸟类的人。1990年,周放在广西西南部重新发现了中国数量最少、最濒危的鸟类——海南鳽(音:jiān);该鸟号称全球最神秘的鸟类,一度被认为可能已灭绝;2003年,周放和研究生在位于中越边境的弄岗自然保护区发现并命名鸟类新种命名为“弄岗穗鹛”,这是中国1500多种鸟中,由中国学者发现并自行命名的第二种鸟;2006年初,周放在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新种“猫儿山小鲵”;2006年5月,周放带领研究小组在中越边境的无人区发现东黑冠长臂猿,终于确认该物种在这一区域尚未灭绝,还分布有一个全球仅存种群,等等。

周放先后主持了五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出版科学专著6部,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发表科学论文100余篇。




END


本文为《大自然》杂志2024年第4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排版:冯雪

编辑:赵雪

审核:曾朝辉



▲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2024

订阅2024年全年杂志

进入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 (11185.cn)官网,搜索“大自然”订购

直达链接:

https://mall.11185.cn/web/detailsBk?id=103552&shopId=&businessId=BK&udcSrc=BK_search

点击文末蓝字“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有赞商城购买页面

淘宝店铺“杂志铺图书专营店”店内搜索“大自然”下单



扫描二维码关注《大自然》头条号,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杂志

大自然杂志
《大自然》杂志官方公众号。 和你一起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分享自然保护理念,心怀感恩与敬畏,让我们的地球家园永远天蓝、地绿、水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