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杂志2024年第1期即将发行,一起来抢先看看精彩内容吧!
大美山东
绽放生态之美
王德华
从历史到现实:
中国近海大型海洋动物之殇
文/ 林强 图/ 图虫创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古往今来,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一直令人无限遐想,心醉神迷。时至今日,人类对海洋世界的认知愈加深入,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加强对这些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刻不容缓。
有“美人鱼”之称的儒艮
鲨行山东
——探寻黄海大白鲨的未来
文/ 陈江源 张弛
提到大白鲨,多数人想到的是南非、中美洲墨西哥的瓜达卢佩岛或是澳大利亚的蛮荒海域是它们出现的地方,但实际上,中国也是大白鲨的重要分布区之一,其中尤以黄海海域为主。遗憾的是,如今我们对山东沿海这一旗舰物种的了解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在过度捕捞及环境变化等多重压力下,未来山东沿海的大白鲨将何去何从?
大白鲨 (图虫创意 供图)
远来非客
——黄渤海的魔鬼鱼
文/ 李浩林 李雪原
魔鬼鱼究竟是种什么样的鱼,它们是否真的与黄渤海绝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魔鬼鱼的神秘面纱。
魔鬼鱼(图虫创意 供图)
山东恐龙发现百年回眸
文/ 刘立群 贾强 刘明昊 孙承凯
山东是我国最早发现和研究恐龙的地区之一。历经百年,几代地质和古生物学家通过在山东发现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和足迹化石,为世人呈现出恐龙时代的山东图像。这些科学家都是谁?百年间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发现?让我们走进山东白垩纪恐龙乐园,一探究竟。
诸城臧家庄剖面:巨型诸城暴龙、诸城中国角龙与臧家庄诸城巨龙出土地 (孙承凯 供图)
黄河入海口的湿地植物
文、图 /李勇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从巴彦喀拉山起源,一路万里奔腾在山东汇入渤海,在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形成了独有的奇景。2023年金秋时节,作者来到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一睹了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象,也考察了这里的湿地植物。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
鲁西北地区苔藓植物小记
文/ 任昭杰 李德利 图/ 任昭杰
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作者的调查显示,这里分布着32 种苔藓植物,如广布的地钱和葫芦藓以及“隐身”的水生浮苔、小凤尾藓等。让我们跟着苔藓专家来认识一下这些小可爱吧。
葫芦藓的孢蒴,拍摄于阳谷县景阳冈
泉城济南
形形色色的湿地鸟类
文 /张月侠 刘明昊 贾强 图/张月侠
济南市的湿地公园中生活着多种珍稀特有鸟类,它们对湿地生境有着较好的适应性,而游人的文明游览和赏鸟行为不会对这些飞羽精灵产生严重干扰,达到了人鸟共存的和谐状态。
丝光椋鸟
玫瑰湖湿地公园的鸟语花香
文/ 石飞翔 张月侠 刘立群 图/ 石飞翔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作为珍贵的自然资源,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构成了全球最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在资源供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生活的乐园。
大白鹭
辽宁东港观鸟浪
文、图/ 刘立才
每年春季,数十万只鸻鹬类候鸟不远万里地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迁徙来到我国,聚集在辽宁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们伴随着潮起潮落形成一股股鸟浪,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爱鸟者前来观赏、拍摄。
夕阳下鸟儿组成的“彩虹桥”
拥有彩色照片的大熊猫
文/ 曹庆 司开创
在我国国宝级动物大熊猫家族中,棕色大熊猫被称作“拍上了彩照的大熊猫”。棕色大熊猫多年来出现在我国秦岭地区,它们的父母是谁,与常见的黑白两色的大熊猫有什么关系?棕色是遗传了爸爸还是妈妈的基因,其后代又会是什么颜色呢?
“七仔”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只人工圈养的棕色大熊猫(蒲志勇 供图)
追寻昆仑山上的藏羚
文/ 胡杨 杨阿米 图/ 胡杨
昆仑山以其雄伟壮阔的磅礴气势和深厚独特的人文底蕴,被尊称为“万山之祖”。这里生活着众多野生动物,其中,每年在高原上进行东西跨度达1600 千米迁徙的藏羚更是昆仑山独具特色的珍稀动物。
海拔6973米的木孜塔格峰是昆仑山中东部第一高峰,藏羚在其北坡的冰川下悠闲地吃草
红宝石和红尖晶石的纠葛
文 /张超 郝彧
缘何红宝石和红尖晶石总是同时出现在人们的眼中?它们二者到底具有哪些相似点,又为何能迷惑人们这么久?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这两种相似的宝玉石。
英国王室皇冠上的黑王子红色尖晶石(视觉中国 供图)
阴条岭草甸赏百植
文/ 陈锋
在重庆市东北部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植物达3000 多种,且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是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它就是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亚高山草甸绿草茵茵,仿佛仙境,生长其中的各种植物非常富有特色。
春季阴条岭亚高山草甸 (刘宗华 供图)
师虫长技以制虫
文/ 刘蓉蓉
昆虫借助极其灵敏的嗅觉识别系统,以异性释放到空气中的性信息素为线索,能够寻找到远在数千米之外的交配对象。如今,大自然造就的昆虫这一精密技能逐渐被人类破解和利用,并据此发明了防控农业害虫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桃园里的梨小食心虫船型性诱捕器 (梅向东 供图)
别靠近,我是箭毒蛙
文、图/乔轶伦 孝衍鹏 杨姝 龚婷 王峰
在自然界中,来自拉丁美洲的箭毒蛙无疑是全球最著名的蛙类之一。大多数人见到这种娇小而艳丽的动物时,都会因其华丽璀璨的体色而投以惊艳的目光,殊不知惊艳的体色是在警告世界:别靠近我!
2005年,在国内动物园中首次展出的钴蓝箭毒蛙
本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排版:冯雪
编辑:赵雪
审核:曾朝辉
进入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 (11185.cn)官网,搜索“大自然”订购
直达链接:
https://mall.11185.cn/web/detailsBk?id=103552&shopId=&businessId=BK&udcSrc=BK_search
点击文末蓝字“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有赞商城购买页面
淘宝店铺“杂志铺图书专营店”店内搜索“大自然”下单
扫描二维码关注《大自然》头条号,解锁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