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哀牢山考察生活小记

乐活   2024-10-17 12:14   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哀牢山是位于我国云南省中部的山脉,为云贵高原气候的天然屏障、云岭南延分支,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云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哀牢山主要由砂页岩、石灰岩和各种变质岩组成, 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北起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市, 南抵红河州绿春县,全长约500千米,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有9座,主峰哀牢山海拔3166米。“哀牢”二字是用汉字对古代少数民族语言的记音,意为“好酒的人”。举世闻名的元阳梯田就位于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 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1988年,哀牢山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初闻“哀牢山”这个奇特并带有神秘色彩的名字是在3年前,那时的我刚刚进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学习,导师计划在哀牢山上设样地进行野外生态观察与实验,问我在山上蹲点一两个月能否受得了。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受得了,我就喜欢待在山上。”导师又说:“哀牢山上的生态站建在深山老林中,到了保护区后我们还得走上六七千米的路才能到。”深山老林我还从未去过,这让我对哀牢山之行充满了期待。

地涌金莲

2010年9月,我与导师、罗伊(Roy,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哀牢山野外观测实验的指导老师)、邓师姐等人奔赴哀牢山。到达景东县后,车子开上了哀牢山,沿着窄窄的盘山公路逶迤而行。路两旁层层叠叠的梯田仿佛是线条勾勒出的一幅幅别致的田园风景画,随处可见的地涌金莲更让我十分惊讶。记得以前在上海和北京的植物园里看到的地涌金莲是作为云南的珍奇植物被引种的,那奇特的形态及其蕴含的佛教意义令人称奇。然而在哀牢山上,它们被广泛种植,用处竟然是喂猪!这难免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长叶粗筒苣苔

到了半山腰,水泥路被土路代替。由于晚上下过雨,路面很是泥泞,我们艰难而行,约2个小时后才到达保护区门口。我们决定从这里步行到生态站。保护区内的植被保护得很好,一路上参天大树遮天蔽日,树上附生着鸟巢蕨等蕨类以及厚厚的苔藓,还有各种藤本植物在树间缠绕、垂挂,使人看不出群落结构的明显层次。路旁长了很多凤仙花、秋海棠和苦苣苔科的植物。这里常见的苦苣苔科植物主要是大叶唇柱苣苔和长叶佛肚苣苔。前者多长在背阴的路边坡上,一片片宽大的叶子形似大象的耳朵;后者通常长在树上,黄色的花朵像小灯笼一样挂着,甚是可爱。

哀牢山生态站

走了约3个小时后,前面突然出现一片开阔地,几幢两层的楼房映入眼帘,房前的一处空地上安装了各种气象观测仪器,不远处一片湖水在夕阳下波光粼粼——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生态站上有十多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生态观测、调查与科学研究,他们要定期去样地观察和记录,风雨无阻,对山上的地形、植被和物候情况早已烂熟于心。在这里陪伴他们的还有一条名叫“小花”的小狗。要想在这里长期坚持,必须做到清心寡欲。我是喜欢待在山上的,但是如果长年累月待在这里,我真不敢保证自己能否坚持得住。我不由得暗自佩服在这里工作了那么多年的工作人员。

滇木荷

第二天,我们进林子里去为我的野外观察实验寻找样地。让我惊讶的是,这里的植物我看着都非常眼熟,如见故友一般:厚皮香、山矾、木荷、石栎……此时正是滇木荷花开放的时节,白色的花朵落满地面。踩在木荷花上,我突然感慨万千。这些再熟悉不过的植物让我有种错觉,仿佛回到了大学时常去的天童山,不禁怀念起在天童山上与师兄师姐们并肩作战的日子。

研究人员在样地里工作

我的样地选在一片硬斗石栎林下。硬斗石栎、木果石栎和腾冲栲等植物是这一带的建群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做了25个1米×1米的小样方,准备在样方里放种子,研究影响林下种子萌发的因素。

木果石栎

10月份石栎种子成熟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再上哀牢山,准备开始野外观察实验。这次我携带行李之多令长途汽车上的工作人员咋舌;高枝剪、标本夹、暖风机、萌发种子用的穴盘、托盘、草炭土……

在生态站工作人员罗师傅的帮助下,我收集了约2000颗硬斗石栎的种子,其中的200颗种子被我直接种在了样地里,另外还需要培育出200棵幼苗再种到样地里。为了促进种子萌发,我尝试用刀把果皮割破。这可不是个省力的活儿,力气小了割不破坚硬的果皮,力气大了又怕割伤里面的胚。全部割完时,我的手已经有五六处挂了彩。接着,我把种子种入穴盘中,等待生命的萌动。

种子种在穴盘中

时间已近11月,哀牢山的气温为4~10℃。白天天气晴朗时,我把穴盘拿到阳台上晒,帮它们取暖,晚上再搬回房间里,让它们躲过夜晚的寒冷。过了近一个月,这些种子依然毫无动静,我不禁有点担心起来,虽然知道壳斗科植物的种子萌发所需的时间很长,但是仍有些沉不住气,真担心它们萌发不出来。后来我干脆让它们“寄居”在师妹的温室里。

在等待石栎种子萌发的漫长时间里,我要么看文献,要么出去采样。时间久了,跟站上的人也都混熟了,与那只名叫“小花”的狗也渐渐熟悉,并成了朋友。每次我去野外工作时,它都会陪伴在旁。

波缘报春

有一次,我换了一条通往楚雄的小路采样。“小花”对于走新路也兴奋不已,一路走走嗅嗅。这条路上,我又遇见许多“老朋友”。当黄丹木姜子和薄叶山矾真切地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更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谁会想到,在云南中部海拔2500米的哀牢山上,竟然能见到浙江东部海拔600多米天童山上的植物。路边还有波缘报春花静静地开着,一副不为外物所扰的样子,自在而安然。忽然,前方林冠的缝隙中漏进一束阳光,我走进阳光中抬头仰视,发现空中许多带着“羽毛”的种子飘飘洒洒而来,那些小种子的冠毛在阳光下银光闪闪,如小天使般从天而降,我一下子看呆了,引得走在前面的小花也疑惑地回头看我。

我的朋友——“小花”

再往前走,便到了一处积水的洼地。我踩着地上的倒木走过去,打算放下手中的东西后再回来接“小花”,没想到聪明的“小花”已经独辟蹊径,从积水少的地方走过来了。但返回途中再次经过这块洼地时,“小花”可能忘记来时是怎么过的了,看着积水似乎一下子没了主意,然后突然调头跑掉了。正在我疑惑之际,它又冲了回来,猛地一跃, 然后连蹦几下,冲过了洼地。原来它不是落荒而逃,而是助跑去了,果然聪明!

两个月的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哀牢山上度过的,离开的时候恋恋不舍。我坐上车,眼睛却不曾离开小花。车缓缓启动了,小花还在车后蹦蹦跳跳,我努力扒着车窗搜寻小花的身影,窗外的大雾却模糊了我的双眼。

2011年3月,我陪同罗伊和他的学生杰西卡  (Jessica) 又来到哀牢山。杰西卡祖籍台湾,7岁时和家人搬到加拿大定居,此后她就很少回台湾了。她能听懂大多数中文,但只能说一点点。杰西卡的年纪跟我差不多,我们很有共同语言。这次上山,我们准备让杰西卡做3块样地,研究不同凋落物对土壤营养成分和土壤动物的影响。选样地、拉绳子、 围小样方、挖洞、放杯子、加落叶……在罗师傅的帮助下,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时春寒料峭,工作地点又在山上的树林里,我们冻得瑟瑟发抖,裸露在外、与泥土和铁丝打交道的手更是几乎被冻僵了。“小花” 也跟着我们来样地凑热闹,一会儿在样地旁边刨刨泥土,一会儿在样地间跑来跑去。因为怕“小花”在样地里面撒尿影响土壤的营养成分, 所以罗伊对“小花”是又爱又恨,常常提防着它跑进样地。

头花龙胆

我们白天在野外做样地,晚上就在罗伊的房间里一起喝咖啡、品茶。罗伊翻出电脑里的照片给我们看,给我们讲他走过的大半个中国,讲他的家庭成员,讲一张张照片背后的有趣故事。真是一段快乐的日子!

我与哀牢山似乎有种说不出的情缘,那绵延不绝的山、热情淳朴的人、重情重义的狗,都深深地牵动我的心弦。它已成为一个支点,支撑起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前熟识的植物、朋友和回忆都在这里汇聚,我的样地和种子正在哀牢山上酝酿着希望。未来几年我将是这里的常客,将在故友的陪伴下认识更多的植物和朋友。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END

本文为《大自然》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2025

订阅2025年全年杂志

进入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 (11185.cn)官网,搜索“大自然”订购

直达链接:

https://mall.11185.cn/web/detailsBk?id=103552&shopId=&businessId=BK&udcSrc=BK_search

点击文末蓝字“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有赞商城购买页面

淘宝店铺“杂志铺图书专营店”店内搜索“大自然”下单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杂志

大自然杂志
《大自然》杂志官方公众号。 和你一起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分享自然保护理念,心怀感恩与敬畏,让我们的地球家园永远天蓝、地绿、水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