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5期刊首
广东的陆生野生动物:交流与多样
胡慧建
广东既是经济强省,也是野生动物比较丰富的省份。截至2019年,广东已确认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近950种,其中哺乳类约140种、鸟类590种、爬行类150种和两栖类60种,物种数量居全国前列。广东在冰期时是喜温物种的避难地和交流通道,且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故野生动物交流性强、物种丰富,但特有种少。
广东是山水林田湖海呈梯度变化的复合体:
(1)拥有南岭山区和云开山脉两个台阶,是山地动物的集中分布地,近年来多发现小型兽类和两栖爬行类新种;
(2)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沿海具国际重要意义的湿地多且呈点状分布,如海丰湿地和湛江红树林湿地等是数万只水鸟的集中地;
(3)水田鸟类本来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大特色,但随着水田面积的大幅度减少,优势不再,黄胸鹀的数量锐减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在树枝上休憩的雄性鳄蜥
虽然广东的特有种少,但部分物种具有一定的特色:
(1)鳄蜥在广东曲江和林顶洲保护区都有分布,总体数量居全球第一,在保护上具备人工繁育和野外复壮能力;
(2)海岛猕猴分布于内伶仃等4个海岛上,呈现独立演化的趋势,保护和研究意义重大;
(3)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是在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迁徙的候鸟,汕头的南澳岛乌屿上有中国已知最大的繁殖种群,数量超过万只。
然而,随着我国最具特色的雷州半岛热带雨林的消失,大量热带性物种消失,包括虎和巨蜥等,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广东省野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特色。
中华穿山甲
广东在野生动物保护上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有敢于天下先的精神。
(1)人工繁育动物管理及技术能力强,野生动物园的管理、经营和运作在国内领先,品牌效应明显,如长隆野生动物园和广州动物园。
(2)在国内和国际上最早提出了城市动物恢复理念,并在多地开展实践,如广州的“动物进城”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具有示范意义。
(3)强调区域性保护,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及其构建的具源- 汇导流特点的珠三角水鸟走廊,有全国性示范作用。
(4)鳄蜥保护成果明显,在技术和实践上居全国领先地位;黑脸琵鹭保护成效突出,越冬地和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多、最快的区域。
(5)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是全国唯一示范省,在野生动物保护上作用明显,具备开展野生动物恢复的能力和潜力。
(6)在国内首次开展全省全面禁猎野生鸟类(2002―2004年),并在2019年开始了第二期工作,总体效果明显,非法猎捕现象大量减少,在一些农村和山区周边鸟类数量增加明显。
胡慧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恢复中心主任;广东省动物调查监测与生态恢复工程中心负责人;现任广东省科协常委、广东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专家委员、第一届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标准化技术委员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专家。
胡慧建自1996年以来,一直从事大区域的野生动物资源科考和监测工作,长期坚持野外研究工作,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开展东南亚调查工作;先后主持缅甸伊江流域,西藏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和羌塘,以及广东和福建等省份的动物科考,涉及全国近百个保护区。
胡慧建的开拓性研究包括开创了以广州市区“动物进城”为代表的动物恢复理念,并建立技术体系;揭示区域物种多样性组成规律,并以此指导动物恢复实践;率先突破空天地智能一体化调查监测指挥技术;以分类学家思维方式训练人工智能进行动物识别,突破了小样本高精度难题。他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20多项,发表论文(著)120多篇(部)和专利软件近百项,荣获科技科普奖近20项。
本文为《大自然》杂志2024年第5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排版:冯雪
编辑:李峰
审核:曾朝辉
▲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进入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 (11185.cn)官网,搜索“大自然”订购
直达链接:
https://mall.11185.cn/web/detailsBk?id=103552&shopId=&businessId=BK&udcSrc=BK_search
点击文末蓝字“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有赞商城购买页面
淘宝店铺“杂志铺图书专营店”店内搜索“大自然”下单
扫描二维码关注《大自然》头条号,解锁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