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远古的大自然

乐活   科学   2024-03-15 12:25   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4年第2期刊首

重建远古的大自然

徐星

大自然的核心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展现的物种之多和生物结构之精巧与复杂,以及各种生物及其栖息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乃是大自然研究的重点。研究当前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和生态系统固然重要,但研究它们的前身和重建远古时期的大自然也非常重要。原因之一是能够帮助我们回答一些重要问题,如包括人类在内的每个物种的谱系是怎样形成的,与其他谱系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每个物种和每个生物类群独有的性状是如何形成的?远古时期生态系统的面貌是什么样的,与现代生态系统有何不同?这些问题的答案涉及一些基础性问题的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回答这些问题,也能帮助我们应对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如全球变化和生态危机。

重建远古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主要依赖以化石为研究对象的古生物学。中国化石资源丰富,从寒武纪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到侏罗纪- 白垩纪的燕辽- 热河生物群化石,从前寒武纪的早期生命化石到第四纪的人类化石,中国化石数量之多、门类之丰富、保存之精美,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堪称“古生物王国”。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古生物学成果斐然,尤其近三十多年来,产出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成为古生物学和生物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生物学也因此成为中国基础科学在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学科方向之一。

在本期“缤纷多彩的古生物世界”专栏中,读者将了解到国内外古生物学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发现于贵州平坝的精美恐龙化石促进了我们对恐龙生殖演化的认知:最早的恐龙蛋很可能既不是硬壳蛋,也不是软壳蛋,而是革质蛋;同时,在向现代鸟类演化的过程中,蛋形态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兽脚类恐龙演化的早期,而不是鸟类起源时期。发现于新疆伊吾的木化石揭示了侏罗纪时期的森林面貌;发现于陕西洛河的恐龙脚印揭示了恐龙时期的动物群面貌和恐龙生态与行为等;发现于宁夏同心的翘鼻角犀化石促进了我们对犀牛演化的认知;发现于黎巴嫩的白垩纪早期琥珀化石中保存了最古老的吸血蚊子的证据,表明那个时期的雄蚊也具有吸血行为;还有对大连地区和河北隆尧地质遗迹的展现,以及哺乳动物体表颜色演化和窃蛋龙家族的介绍。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历史是如何重建的,让我们知道当前地球生态系统是如何形成的,从而让我们更加珍惜人类生存的家园。


作者简介

徐星,云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或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及中国化石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云南大学古生物学院学术院长、辽宁古生物博物馆馆长、伦敦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民盟中央委员及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委员。

徐星主要从事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与合作者一起发现和命名四足动物新物种100余个,包括80个恐龙新物种,发表论文300余篇,在恐龙演化和鸟类起源方向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学术成果多次入选“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及美国《科学》杂志“201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等;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次,以及全国创新争先奖、英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奖章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地球、天文学和空间科学奖等荣誉。

徐星热心科普事业,曾协助中、美、日、法、德、韩等国的主流媒体制作数十期/集科普节目和纪录片,在8个国家和地区做近百场科普讲座,撰写科普文章和著作50余篇/本,文章“飞向蓝天的恐龙”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END


本文为《大自然》杂志2024年第2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排版:冯雪

编辑:李峰

审核:曾朝辉



▲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2024

订阅2024年全年杂志

进入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 (11185.cn)官网,搜索“大自然”订购

直达链接:

https://mall.11185.cn/web/detailsBk?id=103552&shopId=&businessId=BK&udcSrc=BK_search

点击文末蓝字“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有赞商城购买页面

淘宝店铺“杂志铺图书专营店”店内搜索“大自然”下单



扫描二维码关注《大自然》头条号,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杂志

大自然杂志
《大自然》杂志官方公众号。 和你一起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分享自然保护理念,心怀感恩与敬畏,让我们的地球家园永远天蓝、地绿、水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