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编译】神经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替代性入路:范围综述与技术考量

健康   科学   2024-12-31 18:01   上海  


本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姚金彪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神经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替代性入路:范围综述与技术考量》,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在本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医学分校神经外科的Matias Costa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详细介绍了这些不太常规的入路方法,结果于2024年9月在线发表在《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atias Costa, et al. Interv Neuroradiol. 2024 Sep 16:15910199241282352. doi: 10.1177/15910199241282352】



研究背景


神经血管介入技术已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常用的血管入路包括股动脉(CFA)和桡动脉(RA)入路。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解剖因素或局部的病变特点的影响,治疗装置无法安全地到达目标血管。替代性入路,如直接穿刺肱动脉和颈动脉等,也是可以选择的方案。在本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医学分校神经外科的Matias Costa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详细介绍了这些不太常规的入路方法,结果于2024年9月在线发表在《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上。


研究方法

作者对英文文献中记录的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替代性血管入路进行了全面回顾。通过PubMed(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对1958年至2022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



研究结果


共回顾了34项研究,涉及134名患者。基于26项报告了年龄数据的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3岁,年龄范围为16-86岁。在包含性别信息的25项研究中,有28名女性和18名男性。


替代的直接血管入路包括浅颞动脉(STA)、枕动脉(OA)、脑膜中动脉(MMA)、椎动脉(VA)、颅骨孔以及外颈动脉、内颌动脉、面动脉和舌动脉(见图1)。操作方式包括经皮(直接针刺)、经颅(开颅后穿刺)和经孔技术(通过自然的颅骨孔进行针刺)。


图1. 替代血管入路的适应症、疾病及可用器械。


替代血管入路的适应症包括:靶血管迂曲(35.3%)、通过常规入路无法完成栓塞(17.6%)、替代入路较常规入路更为安全(8.82%)、血管穿刺失败(8.82%)、血管口径过小(8.82%)、靶血管开口处狭窄(5.88%)、栓塞材料因血管过度迂曲或靶血管因先前手术闭塞而无法到达目标区域(5.88%)、股动脉路径受阻(2.94%)、路径中存在危险吻合支(2.94%)、Willis环不全导致无法进行跨循环途径到位(2.94%),以及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血管入路(8.82%)。


治疗的疾病包括:颅内动脉瘤(IAs)(14.18%,19例患者)、动静脉畸形(AVMs)(28.36%,38例患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11.19%,15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73%,5例患者)、脑卒中(2.88%,4例患者)、海绵窦区硬脑膜瘘(2.99%,2例患者),以及青少年型血管纤维瘤(2.34%,3例患者)。


图2. 成人头骨插图(A)、乳突孔(B)以及顶骨小孔,位于蝶骨缝前方和矢状缝外侧(D,C)。


颞浅动脉——共检索出11项研究,涉及60名患者使用颞浅动脉(STA)作为直接血管入路。并发症包括1例自发性消退的皮下血肿,1例与入路无关的额叶梗死(因Borden IIa+b瘘的栓塞),以及1例因EVOH注射区域皮肤坏死和感染的病例,最终完全愈合。所有病例均成功达成治疗目标。


颅骨孔——共检索出两项研究,涉及五名患者利用颅骨孔作为直接血管入路。所有病例入路均获成功,治疗目标达成且没有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枕动脉——共检索出四项研究,涉及七名患者描述了对枕动脉的直接入路。这些入路没有重大并发症发生且所有病例均成功达成治疗目标。


脑膜中动脉——共检索出六项研究中,涉及六名患有硬膜外动静脉瘘的患者使用了脑膜中动脉的直接入路。在所有病例中,治疗目标均成功达成,并且没有与该入路相关的并发症。


椎动脉——共检索出16篇文献,涉及23例接受椎动脉直接入路的患者。与VA直接入路相关的并发症包括造影剂外渗、血管痉挛和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


颈外动脉分支——共检索出一篇回顾性研究,涉及40名患者采用了颈外动脉、颌内动脉、面动脉和舌动脉的经皮穿刺。并发症包括8例局部血肿,均自发性消退,以及6例误穿内颈动脉。



研究结论

当常规入路不可行或不足以治疗相应疾病时,有必要考虑替代性入路策略。典型策略包括经浅颞动脉、脑膜中动脉、枕动脉、椎动脉、颅骨孔以及外颈动脉分支的入路,每种入路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考虑。了解这些方法可以拓宽手术医师的知识面,使脑血管介入治疗的理念日新月异。



彩蛋!脑医汇AI怎么看?





扫描下面二维码,阅读完整内容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姚金彪 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


审 校




李聪慧 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终 审




许奕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识别左侧二维码

进入精选编译专栏

查看更多编译文章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短视频”功能全新上线,碎片化时间学习内容长按识别二维码抢先体验!

请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神介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念,致力成为中国神介领域最专业的新媒体、在线教育及数字营销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