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丁香园携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举办「2024 肾内领域年终盘点」会议,聚焦肾内前沿侵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玲教授就「膜性肾病的最新分型和治疗进展」作出了精彩分享,丁香园摘其精要,以飨读者。
长按扫码可观看视频回放
👇👇👇
一、关于膜性肾病
一、关于膜性肾病
1. 膜性肾病的特征
膜性肾病(MN)是病理诊断名词,其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外侧、上皮下免疫复合物(主要为 lgG 和 C3)沉积,伴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性增厚。
MN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男:女为 2:1),发病高峰年龄为 50~60 岁,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最常见的原因。
MN 常起病隐匿,70%~80% 的病人表现为 NS,约 30% 伴有镜下血尿,一般无肉眼血尿,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以肾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约 30% 的患者可自发缓解,40%~50% 未经治疗的持续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最终进展为终未期肾病。
拓展阅读:膜性肾病 60 年:从诊断三要素到新分类治疗,你了解多少?
二、膜性肾病的治疗
二、膜性肾病的治疗
1、能找到具体病因的 SMN 的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1)V 型狼疮肾炎:激素和羟氯喹是治疗狼疮肾炎的基础药物;霉酚酸酯、环磷酰胺(CTX)、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s)、硫唑嘌呤或利妥昔单抗(RTX)联合治疗是 V 型狼疮肾炎的推荐初始疗法。
(2)肿瘤相关 MN:关键是针对肿瘤的治疗;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可以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等支持治疗,对于此类患者需谨慎使用免疫抑制剂,避免加剧疾病进展。
(3)乙型肝炎相关 MN:以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为主。
(4)药物相关 MN:停用相关肾损害药物。
2、IMN 的总体治疗原则
(1)所有具有蛋白尿的 IMN 患者:均应接受优化的支持治疗(利尿消肿、纠正脂质代谢紊乱、ACEI 或 ARB 类药物减少蛋白尿等)及防治并发症。
(2)未达到肾病综合征标准且 eGFR>60 mL/min/1.73m² 的 IMN 患者:不推荐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3)蛋白尿达到肾病综合征范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不推荐免疫抑制治疗,除非具有至少 1 个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或伴发肾病综合征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损伤 [AKI],感染、血栓栓塞事件)。
3、IMN 当前治疗困境
IMN 当前治疗困境包括免疫抑制治疗副作用大(如环磷酰胺存在明显毒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感染、性腺抑制及肿瘤发生等风险,CNIs 类药物的慢性肾毒性风险)、复发率高(40% 左右的患者会复发、约 40% 的患者会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
膜性肾病自身抗体的发现加深了我们对 MN 发病机制的了解,也进一步揭示了 B 细胞在 IMN 中的致病作用为 MN 的特异性诊断、精准治疗和监测随访提供了新的思路。
4、IMN 的特异性诊断
(1)临床诊断
首先考虑临床诊断,如满足肾病综合征表现,建议进行 PLA2R 抗体检测,如 PLA2R 阳性需进行继发性因素筛查。
(2)继发性因素筛查
继发性因素筛查包括:恶性肿瘤筛查,药物/毒物使用史(NSAIDs 类药物、青霉胺、汞),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系统性疾病、甲状腺疾病,抗核抗体。
(3)病理诊断
虽然 MN 诊断的金标准为肾活检,但侵入性操作在临床复杂的情境下依然受到了限制。
梅奥在 2016 年即提出,PLA2R 抗体阳性的患者在排除继发性因素后可以暂时不行肾活检 [1];2019 年进一步数据证实,兼有临床及血清学表现的患者,确诊膜性肾病可能不需要肾活检 [2]。
因此,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2021 版慢性肾脏病血压管理指南建议,在排除了继发性膜性肾病后表现出肾病综合征且血清中检测到 PLA2R 抗体阳性的患者,可以不进性肾活检即可诊断。
图 1 PLA2R 抗体阳性患者肾活检时机
图源:讲者提供
5、MN 的危险分层
使用临床及实验室标准来评估 MN 患者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风险:
表 1 MN 的危险分层
图 2 MN 的危险分层及相应治疗方案
图源:讲者提供
三、MN 的治疗进展
1、IMN 治疗方案
其中最大的更新为,RTX 可以作为 MN 的一线治疗,这也是靶向 B 细胞的特异性治疗。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一些大型临床研究,RTX 高剂量组在蛋白尿定量、B 细胞计数、抗 PLA2R 抗体缓解率方面均显著优于低剂量组,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当。
表 2 IMN 治疗方案
(点击可查看大图)
3、膜性肾病治疗启动后的免疫学监测
建议在治疗初始治疗 6 个月后,对 PLA2R 抗体进行纵向监测,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PLA2Rab 水平的大幅下降(PLA2Rab 50~90% 的下降)可能提示较好的临床反应;需要注意的是,B 细胞耗竭不足以判定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有效性,即使外周血 B 细胞消失或很低也可能需要考虑额外剂量 RTX。
4、膜性肾病初始治疗缓解后首次复发的治疗
(1)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尿蛋白降至 <0.3 g/d 或尿白蛋白/肌酐为 <300 mg/g,同时血清白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正常。
(2)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尿蛋白较基线下降超过 50%,且尿蛋白降低至 0.3~3.5 g/d 或尿白蛋白/肌酐为 300~3500 mg/g。
(3)免疫学缓解:PLA2R 抗体滴度低于 ELISA 检测阈值(2RU/mL)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为阴性。
(4)复发:完全或部分缓解后,患者尿蛋白再次上升至 >3.5 g/d;若复发次数在 6 个月内超过 2 次及以上或 12 个月内超过 4 次及以上,为频繁复发。
在缓解和复发评估中都要进行 PLA2R 抗体的监测,PLA2R 抗体的变化要早于临床特征的变化。由于抗体通常在缓解期间消失、并在复发时再次出现,PLA2R 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相关。对于较早复发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要寻找原因,包括依从性、药物剂量不足、B 细胞耗竭不足、RTX 抗体的存在。
对于复发 MN 患者,利妥昔单抗仍然有效。如初始治疗方案为 RTX,缓解后复发,可以考虑重复 RTX;如初始治疗方案为 CNI 类药物 ± 强的松,缓解后复发可考虑换为 RTX 或 CNI 类药物 ±RTX;如初始治疗方案为 CTX± 糖皮质激素,缓解后复发可继续使用 CTX± 糖皮质激素,或改为 RTX 或 CNI 类药物 ±RTX。
图 4 MN 初始治疗缓解后首次复发的治疗
图源:讲者提供
5、 膜性肾病治疗抵抗的方案调整
IMN 治疗抵抗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蛋白尿可持续 12~24 月,持续蛋白尿不代表一定是抵抗。
PLA2R 抗体阳性的患者,经过一线治疗后抗体仍然阳性者,视为治疗抵抗。
PLA2R 抗体阴性的患者,若治疗 6 月后仍持续蛋白尿,且伴有低蛋白血症,可以认为是抵抗。
MN 治疗抵抗的治疗方案比较复杂,总体治疗原则为:二次治疗需要结合 eGFR 水平。
图 5 MN 治疗抵抗的方案调整
图源:讲者提供
(1)新型 B 细胞靶向治疗:第二代抗 CD20 单克隆抗体,如奥妥珠单抗(Obinutuzumab)和奥法木单抗(Ofatumumab)。
(2)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bortezomib),它在治疗对标准治疗无反应的严重 PLA2R 阳性 MN 病例中显示出疗效。
(3)补体抑制剂:如伊普可泮(iptacopan)。补体系统激活被认为是 MN 中蛋白尿和肾脏损伤的关键因素。在 MN 患者中,C3 沉积与 lgG 沉积常同时出现,并与蛋白尿水平升高相关。
审核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李玲教授
投稿 | huangwendi@dxy.cn
配图 | 讲者 PPT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