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 肾病病情失控!面对尿蛋白复升,SGLT2i 或可「从容应对」 | 实例解读

健康   2025-01-23 20:02   浙江  


IgA 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我国 IgA 肾病约占全部肾活检病例的 54.3%,高达 40% 的 IgA 肾病患者在诊断后 20 年内达到 ESRD(终末期肾病)[1]。lgA 肾病尿蛋白治疗目标为至少控制在 < 1.0 g/d,尽可能 < 0.5 g/d,理想目标是 < 0.3 g/d,但该病是一种容易复发的慢性疾病,即使病情稳定后,也应该长期随访,这对于控制疾病、改善预后至关重要[1]


本期文章特别邀请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何振坤教授,以及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黎思嘉医生,带来两例大量尿蛋白水平的 IgA 肾病病例,分享如何在尿蛋白无法达标或蛋白尿复发后降低尿蛋白水平并达到长期的缓解。



IgA 肾病病例一



患者女性,62 岁,发现尿色异常 1 月,双下肢浮肿 10 天,为求诊治入我院治疗。1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色异常(全程淡红色),于外院就诊查尿常规示隐血 2 +,尿蛋白 4 +,予莫西沙星治疗后无明显好转。


患者有 3 年高血压和 7 年糖尿病病史,分别接受氨氯地平和阿卡波糖治疗,血压和血糖控制可。


体格检查


BP 159/53 mmHg。


正常体型,身高 165 cm,体重 60 kg,BMI 22.04 kg/m2


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


表 1 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表 2 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初步诊断


1. 特发性 IgA 肾病

Lee 分级:III 级,牛津分型:M1 E1 S1 T0 C0

慢性肾脏病 2 期(eGFR 61 ml/min/1.73 m2

2. 高血压 2 级

3. 2 型糖尿病


治疗及转归


优化支持治疗是 IgA 肾病管理的重点,应积极降低蛋白尿及控制高血压,降低患者进展为 ESRD 及死亡风险[1]


患者启始接受了为期 3 个月的优化支持治疗 [血压管理、ACEI/ARB 最大耐受剂量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低盐饮食、运动、控制总体热量等)]。考虑患者长期罹患二级高血压,起始缬沙坦氨氯地平 80 mg/5 mg po qd + 缬沙坦 80 mg qd 后血压初步达标(120~130/75~85 mmHg),考虑到肌酐稳定,血压尚有可下降空间,缬沙坦加量至 80 mg bid。血清肌酐和 24 小时尿蛋白指标变化见图 1,患者血压和血糖控制可。


图 1 患者血清肌酐及 24 小时尿蛋白变化


上述药物治疗 3 月后,患者尿蛋白仍 > 1 g/d,故调整治疗方案,停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改为缬沙坦 160 mg240 mg qd;减量胰岛素后加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SGLT2i)达格列净 10 mg qd 以进一步控制蛋白尿。随访期间,患者血压达标(100~120/65~75 mmHg),缬沙坦减至 80 mg bid;血糖稳定(未发生低血糖,HbA1c 5.2%),继续达格列净 10 mg qd,低剂量门冬 30 胰岛素治疗。血清肌酐及 24 小时尿蛋白的指标变化见图 2 和图 3。


图 2 加用 SGLT2i 后,患者血清肌酐及 24 小时尿蛋白变化


图 3 随访期间(2023.02~2024.08),患者血清肌酐及 24 小时尿蛋白变化


诊疗体会


对于IgA 肾病患者,管理好血压及蛋白尿是关键,在 RASi 类药物缬沙坦基础上加用 SGLT2i 类药物达格列净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蛋白尿水平。此外,对于合并 2 型糖尿病的 IgA 肾病患者来说,加用 SGLT2i 可在进一步控制蛋白尿的同时强化血糖管理。


本例患者在联用达格列净和缬沙坦的 4 年期间,尿蛋白从最初的 5.04 g/d 降至 < 0.3 g/d 理想水平并长期维持,实现疾病的完全缓解。



IgA肾病病例二



患者女性,36 岁,因双下肢水肿前来就诊。患者 2013 年妊娠 24 周时发现尿蛋白 2 +,未治疗,妊娠结束后开始服用中草药治疗(具体成分不详),自诉尿蛋白转阴。2017 年 11 月复查尿蛋白 +,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治疗后尿蛋白转阴。自诉定期复查,血肌酐正常,尿蛋白阴性。2018 年 3 月无诱因再次出现双下肢水肿,可自行缓解。我院门诊复查尿蛋白肌酐比(PCR)5304 mg/gCr,肌酐 112 umol/L,ALB 39.3 g/L,伴镜下血尿。起病以来无关节痛、颜面红斑、口腔溃疡、脱发、口干眼干,大小便正常。


2016 年发现血压升高,未进行药物治疗。有酒精过敏史。


体格检查


BP 170/90 mmHg。


体型正常。


眼睑、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表 3 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表 4 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初步诊断


1. 局灶增生硬化型 IgA 肾病(Lee 分级:IV 级,牛津分型:M1 E0 S0 T2 C1)

2. 慢性肾脏病 3 期

3. 肾性高血压

4. 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及转归


考虑患者年轻,无再生育要求,同时有肾功能恶化趋势(大量蛋白尿、肾小球轻至中度增生伴新鲜新月体形成),给予半量激素泼尼松(0.5 mg/kg/d)+ 环磷酰胺(CTX)(0.8 g/m)x 6 个月 +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缬沙坦 80 mg/d,序贯免疫抑制剂麦考酚酸酯(MMF)治疗,期间尿蛋白控制良好,偶有波动。相关指标变化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图 4 2018.04~2019.05:患者血清肌酐、白蛋白变化


图 5 2019.08~2022.09:患者血清肌酐、PCR 和 ACR变化


后续随访期间,患者情况稳定,故于 2023 年 2 月随访后停用激素和 MMF,单纯 ARB 治疗;2023 年 11 月复查发现尿蛋白升高,加用免疫抑制剂羟氯喹 100 mg bid 治疗,但后续随访中尿蛋白仍进一步升高,如图 6 所示。


图 6 2023.02~2024.01:患者 PCR、ACR 变化


2024 年 1 月加用 SGLT2i 达格列净 10 mg/d 后,患者尿蛋白持续下降至理想状态,且血清肌酐上升幅度小于基线 30%,eGFR 下降幅度小于 10%,安全性良好,相关指标变化如图 7 和图 8 所示。2024 年 9 月复查结果示患者 PCR 108 mg/gCr,ACR 39 mg/gCr,血清肌酐 137 umol/L。


图 7 2023.02~2024.07:患者 PCR、ACR 变化 


图 8 2021.06~2024.07:患者血清肌酐变化


诊疗体会


本例患者病程长达 6 年,整体治疗思路均遵循指南:


2018 年起病时参考 2012 年 KDIGO 指南 IgA 肾病推荐[2],采用半量激素(逐渐减量至2.5 mg/d)+ CTX(0.8 g/m)x 6 个月 + ARB 缬沙坦 80 mg/d,序贯 MMF 治疗,期间尿蛋白控制良好,偶有波动,因情况稳定遂于 2023 年2 月停用激素和 MMF,单纯 ARB 阿利沙坦 120 mg/d 治疗,但 2023 年 11 月复查发现尿蛋白大幅升高,病情复发。

2023 年 11 月,参考 2021 年 KDIGO 指南 IgA 肾病的更新推荐[3],考虑恢复免疫抑制剂治疗,综合获益和不良反应考虑之后选择加用羟氯喹 100 mg bid,再次随访发现尿蛋白仍进一步升高。

患者较为抗拒继续加用激素治疗,此时根据 KDIGO《IgA 肾病和 IgA 血管炎临床管理实践指南(公开审查草案)》(2024 版)[4]和《原发性 IgA 肾病管理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 版)推荐[1],于 2024 年 1 月加用 SGLT2i 达格列净 10 mg/d,此后随访尿蛋白持续下降至理想状态,且血肌酐上升幅度小于基线 30%。


专家点评


蒋红樱 教授

主任医师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云南省兴滇英才「名医」

 目前任职:云南省转化医学学会肾脏病分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女医师协会血液净化分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肾内科专科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


IgA 肾病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应重视定期随访,监测重要指标(尿蛋白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尿蛋白水平始终平稳可控[1]。《原发性 IgA 肾病管理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 版)指出[1]在疾病活动或药物调整时,建议每 1~2 个月复查尿常规、24 h 尿蛋白、血常规、肾功能和肝功能等相关临床指标;病情稳定时,建议每 3 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24 h 尿蛋白,每 6 个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血钾、空腹血糖检查;或根据患者蛋白尿控制情况决定随访频率[1]


尿蛋白不仅要近期达标,还要长期达标 


一项回顾性研究(IF:10.3)表明,评估 IgA 肾病进展风险需要同时考虑蛋白尿缓解程度及其持续时间,动态监测尿蛋白水平对 IgA 肾病预后的正确评估具有重要作用[5]


该研究共纳入来自全球 7 个医疗中心的 1,864 例 IgA 肾病患者(47% 为中国籍),中位随访时间达 3.9 年。结果发现,以 4 年持续缓解为上限,IgA 患者尿蛋白水平每持续缓解 3 个月,疾病进展的风险可额外降低 9%(HR 0.91,95% CI 0.89~0.93)。


如何为 IgA 肾病患者带来长期平稳可控的尿蛋白水平


《原发性 IgA 肾病管理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 版)提出,lgA 肾病患者经过至少 3 个月优化治疗且血压达到靶目标后,蛋白尿仍持续超过 0.75~1.0 g/d 的进展高风险者,才考虑启动免疫抑制治疗[1]。但目前在我国基层医院,甚至某些大型三甲医院肾脏专科,存在 RASi 使用率较低,而糖皮质激素过度使用的情况,还存在不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只要看到新月体病变即启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误区[6]


《原发性 IgA 肾病管理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 版)[1]将 SGLT2i 列为 IgA 肾病支持性治疗的基础用药,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RASi 来改善患者尿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的恶化。结合 SGLT2i 在上述两例病例中的强效和持久降尿蛋白效果,IgA 肾病尽早启动 SGLT2i 治疗或许可优化尿蛋白管理水平,避免尿蛋白水平复升和促进尿蛋白水平的长期平稳可控。


小结

综上所述,IgA 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尿蛋白水平的持久平稳可控。本篇两例 lgA 肾病病例均提示经充分 RASi 治疗后尿蛋白仍偏高或复升者,加用 SGLT2i 治疗可促进尿蛋白下降,实现疾病的完全缓解。


病例作者


何振坤 教授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肾内科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七年制,昆医大二附院规培督导专家、内科基地秘书

 云南省住培师资培训考核专家、云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云南省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黎思嘉 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肾内科


 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从事肾脏病相关专业 10 余年,擅长各种原发及继发慢性肾小球肾炎(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硬化型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A 肾病、狼疮性肾炎及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等)、慢性肾功能不全及相关并发症(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继发性甲旁亢等)诊疗,熟悉血液净化、腹膜透析技术

 发表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 SCI 文章 4 篇

 主持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 1 项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策划:应岑
内容审核:陈诺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肾病与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 原发性IgA肾病管理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CD].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24,13(1):1-8.

[2]. Chapter 10: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Kidney Int Suppl (2011). 2012 Jun;2(2):209-217.

[3]. Rovin BH, et al. Kidney Int. 2021 Oct;100(4):753-779.

[4]. KDIGO 2024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 And Immunoglobulin A Vasculitis (IgAV).

[5]. Canney M, et al. Quantifying duration of proteinuria remission and association with clinical outcome in IgA nerphropathy[J]. J Am Soc Nephrol, 2021, 32(2): 436-447.

[6]. 杨宏宇, 等. IgA肾病治疗现状:机遇、挑战、展望. [J]. 中华内科杂志, 2024,63(8):727-730.


丁香园肾脏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分享肾病领域实用临床内容,每天都给看你想看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