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理第 9 期:膜性狼疮性肾炎

健康   2025-01-14 20:01   浙江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肾小球免疫复合物疾病,女性及非洲裔人群多发,肾脏受累是主要致病及致死原因。膜性 LN 占活检 SLE 患者 15%,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可与局灶或弥漫性 LN 并存。


关键诊断特征:包括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多数肾小球半数以上毛细血管袢(上皮下和/或膜内)、免疫荧光呈 「 满堂亮 」 IgG 染色且电镜下有相应沉积物、电镜下内皮细胞胞质内存在网状聚集物。



#

病理三镜


光镜下,晚期可见肾小球基底膜(GBM)呈 「 洞 」 和 「 钉突 」 样改变、系膜基质扩张及细胞增多,合并增殖性 LN 时还会出现新月体、纤维素样坏死等病变;


免疫荧光显示多数肾小球半数以上毛细血管袢呈 IgG 为主的 「 满堂亮 」 多克隆颗粒状染色,核染色可呈阳性,肾小管基底膜及血管也常存在颗粒状免疫复合物沉积;


电镜下可见上皮下、系膜区沉积物,内皮细胞胞质内有网状聚集物。



#

鉴别诊断


原发性膜性肾病免疫荧光无 「 满堂亮 」 染色,电镜下无显著系膜、内皮下沉积物及网状聚集物,且 70% 病例 PLA₂R 阳性,与 LN 不同,临床上还需区分其他继发性膜性肾病病因。



#

病理图谱


图 1. 膜性狼疮性肾炎,ISN/RPS 分级为 V 级,肾小球基底膜上有弥漫性空洞(蓝色箭头)和小钉突(红色箭头),伴有轻度系膜扩张和增生(琼斯银染)。

图 2. 膜性狼疮性肾炎(ISN/RPS V 级)和局灶性狼疮性肾炎(ISN/RPS III 级),肾小球基底膜上有小钉突(红色箭头)和空洞(蓝色箭头),伴有轮廓重复和早期新月体形成(琼斯银染)。


图 3. 膜性狼疮性肾炎,ISN/RPS V 级,具有弥漫性全肾小球颗粒状毛细血管袢和系膜染色(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IgG)。


图 4. 膜性狼疮性肾炎,ISN/RPS V 级,有频繁的上皮下沉积物和较少的系膜沉积物(蓝色箭头;电子显微镜检查)。


图 5. 膜性狼疮性肾炎(ISN/RPS V 级)和弥漫性狼疮性肾炎(ISN/RPS IV 级),有大量上皮下(绿色箭头)和膜内(黄色箭头)沉积物、频繁的系膜(蓝色箭头)沉积物以及偶尔的内皮下(红色箭头)沉积物,并伴有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电子显微镜检查)。


图 6. 膜性狼疮性肾炎,ISN/RPS V 级,有上皮下沉积物以及内皮细胞细胞质内的网状聚集物(蓝色箭头)(电子显微镜检查)。



特别说明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 | panpan
配图 | AJKD 肾脏病理学图谱Ⅱ

参考文献:AJKD Atlas of Renal Pathology: Membranous Lupus Nephritis, ISN/RPS Class V. Lusco, Mark A.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Volume 70, Issue 2, e13 - e15.





戳下面的阅读原文,更有料
 

丁香园肾脏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分享肾病领域实用临床内容,每天都给看你想看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