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常见临床表现「少尿和无尿」

健康   2025-01-20 20:03   浙江  


正常成人 24 h 尿量为 1000 ~ 2000 mL

少尿:尿量 < 400 mL/d 或 < 17 mL/h
无尿:尿量 < 100 mL/d 或 12 h 完全无尿

根据造成少尿/无尿的主要病变部位,可以分为 3 类病因:肾前性(肾血流灌注不足,肾实质无器质性病变)、肾性(肾实质病变)、肾后性(尿路梗阻)。


01

肾前性少尿/无尿



【肾前性少尿/无尿的临床特点】

(1)患者有引起肾灌注不足的疾病或诱因;

(2)尿常规大致正常;

(3)肾小管功能良好,尿浓缩功能正常,尿比重 > 1.020,尿渗透压 > 500 mOsm/(kg·H2O),一般不会出现完全无尿;

(4)血尿素 (mg/dL) / 血肌酐 (mg/dL) 值 ≥ 20:1;

(5)在及时纠正原发病因后,肾功能一般在 1 ~ 2 天内恢复正常。



02

肾性少尿/无尿



【肾性少尿/无尿的临床特点】

(1)大部分患者具有肾脏病的病史和体征;

(2)尿常规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3)肾小管功能异常,尿浓缩功能异常,尿比重 < 1.015,尿渗透压 < 350 mOsm/(kg·H2O),可有肾性糖尿、氨基酸尿;

(4)与肾前性比较,治疗相对困难,部分患者肾功能虽可恢复,但较慢,一般为 1 周 ~ 数月;

(5)完全无尿罕见,仅见于广泛肾皮质坏死和极个别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03

肾后性少尿/无尿



【肾后性少尿/无尿的临床特点】

(1)典型表现为突然完全无尿,可反复发作;

(2)有尿排出者,尿常规可有血尿(非肾小球源性)、白细胞尿,也可大致正常,但不会出现大量蛋白尿;

(3)有尿路梗阻的形态学改变,包括梗阻部位(结石、肿瘤)的病变及梗阻以上部位的积液,但需要注意,在急性梗阻早期,这些影像学表现并不明显,容易造成误诊;

(4)急性梗阻解除后,多数患者 2 周左右肾功能恢复正常。



少尿/无尿的诊断思路:明确少尿性质后,若为肾前性/肾后性,则需进一步明确具体病因,常需相关的专业协助诊断并积极处理原发病;若为肾性,除终末期肾病外,其他均为急性肾损伤的少尿,应进一步鉴别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肾血管病变,有适应症时,应尽早肾活检确诊。



特别说明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来源:赵明辉主编;张宏,周福德,杨莉副主编. 肾脏病临床概览(第 2 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1.4.

丁香园肾脏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分享肾病领域实用临床内容,每天都给看你想看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