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消耗性血小板减少和 AKI 为主要表现,约 50% 患者存在补体系统异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现行国内外诊断标准难以全面涵盖,继发性 aHUS 常不满足标准 「 三联征 」,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情况。
近日,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专科分会和《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诊断上海专家共识》工作组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和最新证据,在经典诊断基础上, 对于不符合标准 「 三联征 」 的 aHUS 提出分层诊断方案。本文整理共识重点内容如下,以供参考学习。
1. 基础诊断
对于起病急骤的肾损伤患者,无论是否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均建议评估其是否合并 TMA。依据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外周血破碎红细胞等指标异常)、消耗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 <150×10⁹/L 或较基线降低 > 25%)和器官损伤(以 AKI 为主)「三联征」判断。若同时具备为符合 TMA;仅具备其一为可疑 TMA;均不具备为不符合 TMA。确诊 TMA 后,需排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相关的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STEC - HUS)。ADAMTS13 活性降低或抗体阳性可诊断 TTP;排除 TTP 后,粪便培养等检测阳性可诊断 STEC - HUS;排除两者后可诊断 aHUS,确诊后应尽早启动补体抑制剂治疗。符合或可疑 TMA 患者,条件允许时推荐补体因子及基因检测。补体系统激活异常在 aHUS 发病中重要,检测虽不能确诊,但可辅助识别不典型患者,指导治疗时长及预后分析。无论是否符合标准 TMA「三联征」表现,无禁忌且条件允许情况下,推荐行肾活检。aHUS 肾脏病理有特征性 TMA 样改变,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发病机制,尤其在临床表现不典型时意义重大。aHUS 分层诊断策略
(针对不符合 「 三联征 」 患者)
主要诊断标准:① 起病急骤的肾损伤,无论是否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② 血清 C3 水平降低、C4 正常或 CH50 降低或 sC5b-9 升高超正常上限 25%;③ 肾脏病理提示 TMA。次要诊断标准:①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② 血小板计数 <150×10⁹/L 或较基线降低 > 25%;③ 补体抗体或基因变异或其他补体因子检测异常。确诊 aHUS :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①+②+③;或者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①+②或主要诊断标准 ③,且同时符合次要标准 ①~③ 中至少 2 条;疑诊 aHUS: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①+② 或主要诊断标准 ③,且同时符合次要标准 ①~③ 中至少 1 条。确诊患者应尽早启动抗补体治疗,疑诊患者若原发疾病控制后 TMA 仍持续进展,建议结合补体检测考虑抗补体治疗。在诊断 aHUS 后,需全面评估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因。原发性包括补体基因变异等多种情况,继发性则涵盖钴胺素 C 缺陷、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类型。当怀疑原发性 aHUS,或继发性 aHUS 在原发疾病得到控制后 TMA 仍持续进展时,建议完善补体因子、抗体及基因检测,以此协助判断预后并指导抗补体治疗疗程。图 2 原发性 aHUS 和继发性 aHUS 的诊断策略aHUS 以 AKI、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消耗性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的特点。精准快速诊断并治疗是改善 aHUS 预后的关键。本共识根据 aHUS 的临床特点,在符合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消耗性血小板减少经典标准诊断 TMA 的基础上,针对不符合经典「三联征」的患者提出以 TMA 临床表现、肾损伤、肾脏病理、补体相关检测为核心,建立 aHUS 的分层诊断标准,作为经典诊断标准的补充,旨在提供切实可行的 aHUS 诊断策略,提高继发性 aHUS 诊断效率。参考文献:张文, 冯晓蓓, 马宏昆, 蒋更如, 郭志勇, 倪兆慧, 丁小强, 汪年松.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诊断上海专家共识 [J/OL]. 上海医学. https://link.cnki.net/urlid/31.1366.r.20250109.154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