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KD)因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花费和低知晓率的「三高一低」特征,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
CKD 通常起病隐匿,原因在于其病因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症状,早期容易被忽视。而且除肾脏病变外,CKD 亦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风湿免疫病等相伴相生。值得注意的是,CKD 高危人群往往会因原发病不同而就诊于不同科室,从而使 CKD 早期防治的难度进一步加大[1]。
为改善这一临床现象,2024 年 12 月,《慢性肾脏病多学科临床管理路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发布,旨在建立多学科 CKD 共筛共管模式,实现 CKD 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以延缓肾衰竭进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从而达到改善 CKD 患者预后,降低 CKD 疾病负担的目标[1]。
此次《共识》的发布,对肾内科及相关科室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价值,我们邀请了《共识》的牵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陈楠教授对此进行了重点解读。
陈楠教授解读:《共识》发布,助力推动多学科 CKD 早诊早治临床实践
陈楠教授表示,以心内科为例,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有微量蛋白尿,使肾脏受累,增加并发症、死亡的发生风险,如果在早期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让患者减少微量蛋白尿,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良好,患者预后将更佳。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共识》的发布,提高多学科对 CKD 的认知,加强筛查,尽早治疗。用药可选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SGLT2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等具有肾心双重保护作用的药物[1]。比如 SGLT2i 除了降低蛋白尿、稳定肾功能以外,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性也已获得充分的循证证据支持[1]。只有合理、规范地用药,并且长期坚持,患者的生存期才会延长,获益更多。
此外,我们也重点梳理了《共识》中的三大关键要点,以供临床参考。
要点一:《共识》强调,要重视鉴别多科室的 CKD 高危人群
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及风湿免疫病等均为 CKD 的高危因素,且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罹患 CKD 不仅会加重原发病,亦可能导致不良预后。
因此,早期识别各个科室中的 CKD 高危人群十分重要,《共识》推荐对各科相关人群进行 CKD 的早期筛查(表 1)[1]。
表 1《共识》强调的各科 CKD 高危人群[1]
要点二:《共识》指出,对 CKD 高危人群,应早筛早诊,做好多学科筛查和诊断
针对上述提到的各科室的 CKD 高危人群,《共识》指出,需要进行多学科筛查,以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共识》还对筛查指标、筛查频率作出了推荐,具体如下:
《共识》指出,可根据 2024 年 KDIGO 发布的 CKD 诊断标准(表 1),结合上述筛查指标,来明确 CKD 诊断[1,2]:
表 2 2024 年 KDIGO 发布的 CKD 诊断标准[1,2]
要点三:《共识》建议,要规范用药,加强 CKD 的多学科临床管理
《共识》建议,对 CKD 诊断明确的患者,应尽早启动 CKD 治疗,如果其他临床指标提示可能存在 CKD 时,应在首次出现 eGFR 下降或 UACR 升高时考虑启动 CKD 治疗[1,2]。
基于现有的循证证据和指南推荐,ACEI/ARB、SGLT2i 是 CKD 的一线治疗药物,建议尽早使用,以延缓患者心肾风险进展[1,2]。
ACEI/ARB:
ACEI/ARB 是 CKD 传统治疗药物,可有效改善 CKD 患者的蛋白尿、延缓肾脏病进展、降低心血管风险,《共识》作出以下推荐[1]:
SGLT2i:
多项循证研究*显示 SGLT2i 治疗 CKD 可带来心肾获益,KDIGO 发布的《2024 年慢性肾脏病评估和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推荐 SGLT2i 作为 CKD 患者(无论是否合并 2 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共识》同样强调了 SGLT2i 的 一线治疗药物地位,并作出以下推荐[1]:
*拓展阅读:
SGLT2i 相关循证研究
▲上下滑动查看▼
此外,除了 ACEI/ARB 和 SGLT2i,其他药物如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nsMRA)、GLP‑1RA 亦对 CKD 合并糖尿病患者显示出一定的心肾获益,《共识》对此作出了以下推荐[1]:
▲上下滑动查看▼
综上,《共识》给出了多学科高危人群的整体管理路径,具体如下:
图 1 CKD 多学科高危人群管理路径[1]
小结
CKD 的临床管理需要多学科联动,及时对各科中的 CKD 高危人群早筛早诊,并针对 CKD 不同合并疾病尽早给予 SGLT2i、ACEI/ARB 等药物规范化治疗,以延缓患者心肾风险进展,改善预后。期待随着 CKD 多学科共识的发布,更多患者能够从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多学科管理中获益。
本文访谈专家
陈楠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肾内科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通讯)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临床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曾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声明: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不得用于推广目的。本文的采访/撰稿/发布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这些资料可能含有未经许可的产品/适应症的信息阿斯利康公司不建议您将产品用于未经许可的适应症。
审批编号:CN-152326 过期日期:2025-04-17
内容策划:武妙兰
内容审核:龙瑞瑾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