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医院ASD青少年就诊分享

健康   2024-10-03 08:38   中国香港  


作者:白日做梦集合体

初三在读学生

喜欢写作

喜欢阅读


作者既往文章:

明与暗的交界线之间,作为不典型小孩的我


本文赞赏50%由作者捐赠资金池。感谢每一位愿意分享的小伙伴!

Trigger Warning:

本文包含就诊创伤,医生误导,错误的冰箱妈妈假说等内容,请谨慎选择阅读,如有不适请及时退出。


 免责声明

本文作者为未成年就诊,本文描述就诊者个人体验,仅代表就诊者当次就诊经历,不作为后续就诊体验的保证。

欢迎各位在本文评论区或者《儿童地图》《成人地图》留言就诊体验反馈。


目录

  1. 早期就诊经历(避雷)及相关建议

  2. 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记录

  3. 最后

就诊信息:

  • 四川省人民医院

  • 时间:2024年2月

  • 医生:黄雨兰

  • 科室:身心医学科

就诊后,相关测试在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完成。


▷ 四川就诊故事合集


01

早期就诊经历(避雷)及相关建议


分享一些在各地就诊时遇到的奇怪经历,并提醒一些可能的雷区。


就诊早期的过程当中,我收获到了一些让人震撼的回答,于是我对就诊有如下建议:


1

就诊建议 (1)

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按就诊地图就诊,或者去大医院。(比如省上的)


我们市不算是省会,但也算本省发展得很好的城市。我去了我们市两家医院(包括绵阳三医院),就诊经历如下。


▷ 就诊经历 - 1


医生说:“因为具备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没有语言迟缓现象,所以不是AS(阿斯伯格综合征)。”  


注:1)阿斯伯格综合征为旧分类,现已归属孤独症谱系障碍;

2)就算按老版标准,语言迟缓也不是AS必须有的表现。实际上,过去认为,定义区分AS和“高功能”的主要依据就是“是否曾有过语言发育迟缓”。


当时我有些迟疑,以为他指的是:我的表达保留了口语化成分,不符合AS的书面语义定义。


尽管亲友常说我的语言较为书面化,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我确实无法确定我的情况是否符合AS的标准。


但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随即又表示我的语言书面,有逻辑。


如果这是线上就诊,我一定会发一个问号表达我的疑惑。


▷ 就诊经历 - 2


另一位医生给我开了针对情绪障碍的药。然而,当我向他表达我怀疑自己有ASD(孤独症谱系障碍)时,他表示我年龄太大,错过了“最佳干预期”,所以诊断没有意义。


注:干预没有所谓的“黄金期”。临床建议是婴幼儿期发现征兆即需要开始早期干预,但是对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期确诊,开始和认知水平相应的干预也一样会有很大益处。

参阅:《重磅!最新美国儿科协会孤独症临床指南,确诊前就应开始干预


有时候,我确实在与人交流时无法顺利进行。如果不是这样,我一定会找出一篇关于确诊意义的文章给他看。


对于正在观望的我来说,我依然认为自我认同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值得重视


相关阅读 

ASD成年确诊,到底有什么意义?

迟来的答案—成人确诊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意义


2

就诊建议 (2)

避开那些对ADHD和ASD了解不多的心理咨询师

选择心理咨询师的时候,建议考虑对方的专业背景(是否对ADHD、ASD有了解)。


▷ 心理咨询经历 1


我最初了解到到的是ADHD(注意力失调多动障碍),因为我身边有朋友是ADHDer,所以我也考虑过这一点。然后,我的心理咨询师(本市的)否认了这一可能性。


但她的否认或者我是否有ADHD并不重要。


她当时给出的理由是:我能够写出详细的发育史,表示我很有耐心,而且我的成绩不错,所以我不是ADHDer。(这个理由显然并不合理。)


如果一个问题带给我的痛苦超过了我解决问题将要付出的代价,我必然会想办法解决它。(当然,她人还是很好的。)


▷ 心理咨询经历 2


后来我父亲去了我们市的中心医院找了一位心理咨询师。(这一次我并没有去。)


那位老师的意见是,这些只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再加上有些叛逆。(?)


他还推荐了一本针对美国青少年的青春期读物,但这本书几乎与中国青少年的实际生活没有任何关系。书的内容包括如何帮助孩子戒毒之类的问题。


我根本没看懂这本书。


▷ 心理咨询经历 3


接下来,省精卫的一位咨询师给出的观点让我觉得荒谬。


首先,她问我从小到大人际关系如何,我回答说一直不太好。


然后她表示,这不是ASD的问题,而是因为我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家长辞职全职陪伴,导致婴儿期情感交往困难,继而长期影响了我的社会交往能力。


(我不明白她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贝特尔海姆的理论居然还有人在用。)

注:“冰箱妈妈理论”又称“贝特尔海姆孤独症理论”。


相关阅读

不知孤独的孤独者|孤独症的那些事儿 

(相关部分:关于孤独症的一些迷思-3 错误的冰箱妈妈理论)


当时我和母亲一起在场,咨询师的话让母亲哭了,她让我分析母亲为什么哭。我只能说,我不知道,而且这不是我的问题。


然后她就说我“社会情感已经恶化到了一定程度”。(我完全没理解她的逻辑。)


在回程的火车上,我母亲对我说,咨询师骂得很难听,说“1000个AS(阿斯伯格)患者里只有一个天才。”


我当时认真听了,但对这句话确实没什么印象,可能是我没注意到而忽略了。就诊过程中,我并没有说自己是天才。(困惑中)


至今,我母亲一想到这件事还是感到不满。



02

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经历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就诊过程中,我最初在儿童精神科外面看到了一些关于ASD的解释(感觉大多数医院仍在使用旧的诊断标准,合并但未删减AS)。


相关阅读 

ICD11取消阿斯伯格!孤独症分类改动全解读


黄老师非常温柔,因此我的整体状态比较放松。在描述各方面的困扰时,她并没有责备我闭眼睛和旋转椅子。


由于之前几次对医生的失望,这次我没有整理发育史。黄老师整体表现很好,但中间还是有一点小问题。


▷ 对话内容1:人际关系评价和社交信号理解


对于人际关系的评价,我无法给出准确判断。


我确认自己的人际关系确实莫名其妙地不好,但对于不好的程度及其他可能导致人际关系不佳的因素(如家庭成长环境),评估仍不明确。


说实话,我自己都不确定是好是坏:我天生对细微的情感变化不敏感,可能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被孤立或经常受到嘲讽。


就诊时我刚遭受背叛,我的表述可能不够客观,至今无法确认我面对医生时的表达是否完全准确。


医生当时问我“吃饭去”这句话是否有社交暗示。


我的想法:我首先觉得不一定有,其次我能分析出可能有,但我没遇到过类似的生活场景,所以有点懵。


▷ 对话内容2:关于兴趣爱好/阅读


那天我排队的时候是拿的从图书馆借的书,是关于女性文学和性别研究的一篇论文。我和医生聊天的时候提到带了一本书,她让我拿出来看看。


我现在回想起当时情境,觉得我带的是什么书并不具参考价值。


我平时的阅读并没有那么深入,只是对这个领域比较感兴趣,大多数时候只是看入门读物。这本书并不能完全代表我的阅读水平,我也没有那么深厚的造诣,这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医生没有问我平时都读些什么书。对此我感到困惑,但也不能要求太多。但用这本书来判断我的兴趣显然是不恰当的。


▷ 对话内容3:ASD 孤独症谱系障碍


黄老师问我是否听说过ASD,当然我之前已经了解过了,并向她展示了青衫Aspie上自评量表的截图。她建议我去评估一下ASD。


她说了一段话让我对她的好感倍增,大意是:女性的ASD不容易被发现,容易被“伪装”所掩饰。这时我才开始相信她的专业性。


相关阅读 

不被看见的女性孤独症:37条临床诊断指南

孤独症女性,站在交叉路口中心


▷ 相关测试/问卷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医院没有ASD成人的问卷,我们在两周后才在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做了相关测试


测试题依然不完善,需要根据幼年时期(12岁前)的发育史来回答。


▷ 特别注意




1

四川省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都需要卡点抢号,建议找人比较少的时间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牛号比较多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的位置比较偏。

2

黄老师社媒上有帐号,但是我没有机会去确定是不是本人。

3

医生有推荐我上四川省人民医院那边的社交课程,但是太远了我没去。



03

最后


其实就像作文的结尾需要深化主旨一样,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应该装作找到身份认同,一切都明朗起来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还有5天我就要上高中了。(本文写于7月末)


坦白说,我有些恐惧,因为我需要面对一个陌生的、可能不太友好的新环境。


What if I am making stuff up?

What if I am just trying to be a “special snowflake”?

What if all my investigations, quizzes, self-administered diagnostic tools, readings, and confirmation by fellow Autists are all…wrong?

What if I am just a fraud?


参考翻译:

万一我在胡编乱造呢?

万一我只是想成为一片“特殊的雪花”呢?

万一我所有的调查、测验、自填式的诊断工具、阅读以及孤独症同伴的确认都是......错误的呢?

万一我只是一个骗子呢?     


-- 英语原文摘录自Spectrums: Autistic Transgender People in Their Own Words

  

即使确诊了,我可能还是会这么想。好在这种感觉正在慢慢淡化。


我的语文老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无论ASD是缺陷、礼物还是一种不同,它终究会伴随我一生。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旅程。


但也因此,我还有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它。


祝你安好,也祝我安好。


(怎么又在深化主旨了?)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题图由编辑制作。


就诊避雷,请看地图文评论区,持续更新,点击【菜单栏-资源-地图&量表】查看。

编辑  |  Hauyu


中文转载请联系青衫:

qingshan.aspie@gmail.com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青衫Aspie
献给有独特🧠的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