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梦未醒
本文基础稿费及赞赏由作者全额捐赠公众号资金池。感谢每一位愿意分享的小伙伴!
▷ 免责声明
本文作者为成年就诊,本文描述就诊者个人体验,仅代表就诊者当次就诊经历,不作为后续就诊体验的保证。
目录
序
准备工作
就诊准备及医院环境
就诊流程
然后呢?
01
序
在自己的心理咨询师第一次提及我有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并推荐青衫Aspie公众号给我以后,很快我就做了自测量表,并且发给了她。
自测得分(仅用于初步参考)确实高,但当时的自己对正式就诊并提不起什么兴趣。
理由也很简单,真的确诊了又能怎么样呢?
但很快,因为一些咨询模式上的分歧,我和她之间有了一道隔阂。
正如我一直以来的人际困境,一旦涉及深度交流几乎很难维持关系,即便我已经很努力尝试维系关系。
随后,她可能认为她并不能胜任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的咨询师。
而我这边,则因为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某个特性而不愿轻易放弃这段咨询关系。
即《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中所提及的:
“阿斯伯格综合征个体会立即而且始终保持喜欢或不喜欢某人的状态,特别是专业人员”
这成为了我尝试寻求正式诊断的动力。
本文为纯攻略向,会尽量避免过多个人内容。
作为一名魔都土著,在打开公众号的就诊地图时,第一眼感到了一丝欣慰,上海是在可诊断的列表之中的。
但真当点进列表以后就高兴不起来了,其中只有新华医院的张劲松医生可以诊断ASD,其他医生均只能诊断ADHD。
并且,我也并没有看到任何她关于ASD的就诊攻略,于是自己单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启了这一段异常顺利的就诊之旅。
02
准备工作
和大多数求诊的成人有些许不同,我今年27岁。
医生自己也说在找她看诊ASD的人里我属于年龄偏大的,所以整理自己的过往史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但基本翻看了所有的就诊攻略,也没有发现明确的过往史的整理方法。
于是我把过往经历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他人评价史、个人回忆史、创伤史。
▷(1)他人评价史
他人评价史我采用了不同阶段寻找不同人的方式。
婴儿至幼儿园阶段的访谈对象主要是自己的亲人,父母、哥哥、大伯,以及小时候唯一一个玩伴的父母。
初中第二部分的访谈对象主要是初中班主任,但由于那时的自己已经处于“放养”状态,她对我的了解也并不太多。
中专至成年阶段的访谈对象主要是同一兴趣领域玩得比较深入的几个朋友,以及我妹妹。
成年往后的访谈对象是前咨询师(大约是从我19岁开始至23岁结束)。
小学阶段和初中第一部分的访谈对象是缺失的。
主要是因为我小学阶段住校,并且经历了相当长程的校园欺凌,所以没有找到合适的访谈对象。
最后采取的方式是截取所有学生手册中老师的评语。
我采用的访谈基本方式是带有一点引导方向性的自由联想,但和心理咨询中的自由联想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这需要一个共同生活(在同一阶段)的人作为辅助。
对我哥哥的访谈,整体环境就有三个人。
我负责简单引导和记录,我妈和我哥对话,想到哪说到哪。
随后将其中有用的关键内容(参考《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提取出来。
在这里我采用的方法是在时间框架中,按照不同类别的情况分类。
幼儿园前阶段:
……
部分发音困难(父、母、大伯、哥、堂哥)
结巴(父、母、大伯、哥、堂哥)
协调能力差(母、哥)
右脚内八【至幼儿园前缓慢校正】(母、哥、堂哥)
不会跳绳(父、母)
……
▷(2)个人回忆史
我把这个部分放在评价史后面是因为在听别人评价自己的过程中,能激发起很多自己被封存的回忆。
可以把这一部分简单理解为创作一篇对《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和自身相关的读后感。
个人回忆史大致还是按照评价史一样按照时间设置框架,按照《指南》做先后排序,但唯一不同的是需要在回忆后标注大体发生的时间。
尤其注意,如果有在其他医院就诊的心理/精神障碍,服用过的药物等,请一定记得单独整理,像创伤史一样单独拆成一个模块。
因为自己的就诊历史简单,就一并放在了回忆史中。
例如:
小学阶段
……
和同学沟通困难(全)
遭受校园欺凌(三年级圣诞至五年级)
父母沟通困难(三年级至五年级)
……
▷(3)创伤史
这一部分是我自己单独从个人回忆史中拆解出来的模块,单独记录和校园欺凌、遭受人际压迫等相关的内容。
这些内容只是单纯回忆都会感到痛苦,更不用说将其整理概括并且尝试客观评价。
简而言之,你可以把这个部分当作一个外扩模块,单独用来记录那些无法用短语概括的个人回忆内容。
以上部分最后自己整理出来大约一万二千字(不含老师评语),最后精简到8000字左右,全部打印也就两三张A4纸的事情。
▷(4)关于量表
打印了自己在青衫Aspie公众号中的《Aspie-Quiz测试量表》结果,以及自己比较在意的《G2述情障碍测试量表》。
*自评量表仅供参考,筛查不等于诊断,请勿滥用量表结果或随意对他人下评判。
尤其注意的是后者在提交后只能看到得分并不能看到详细记录,所以在做完以后需要自行截图。
同时,由于害怕医生问到家庭情况自己无法表述,特请父、母、妹三人也各自填写了一份《Aspie-Quiz测试量表》,一并打印带了过去。
事实证明这可能是多余的,尤其是亲人的具体内容得分的部分,医生翻都没有翻过,但还是看了一眼总体的得分情况。
03
就诊准备及医院环境
▷(1)抢票
首先要吐槽的是,这个号是真的难抢。
抢号的流程大体是这样的:
关注“上海新华医院”公众号
(图片由作者提供)
门诊住院
门诊预约
(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这之后需要先添加就诊人
小时候曾在新华医院就诊,所以在授权个人信息后已经出现了自己的信息。
但这样远远不够,因为在第一次抢到号以后需要自己重新填写就诊人信息导致最后没挂上,所以在抢号之前一定一定需要提前添加就诊人。
而且由于我的情况比较特殊,这个添加入口还特别难找,最后琢磨出一个通用的方法:
在点击门诊预约后,随便找一个当天有的且人不多的普通科室,找个可预约的走一遍预约流程,到提示需要添加就诊人的环节时添加就诊人。
目前张主任的(成人)特需门诊时间为周二及周四上午,(儿童)临床门诊为周三及周五下午。
测试中成人就诊卡无法挂儿童号。
挂号费很贵,而且初诊一定不会给诊断,对此要有个心理准备。
之前就说过号难抢,大概到个什么地步呢……我曾试过让朋友操作手机,我在电脑微信上操作,都前后抢了三周时间,以至于都想放弃。
而且成功点进日期并不代表自己已经锁定了号源,有可能会提示已抢完(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新华医院的提前预约是21天,会在周二/周四的18点30开抢。
这边建议提前几分钟打开页面,然后在提前5到10秒的时候按刷新。
在预约成功后,会收到新华医院发送的短信,并且在预约前一天还会再次发短信确认,很贴心。
医生本人非常好,遇到很多特殊情况,即便是初诊也会愿意加号。
但不到万不得已极不推荐,具体原因在复诊部分会提及。
▷(2)医院位置
新华医院坐落于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和江浦路的西南角。
(图片由作者提供)
▷(3)公共交通
紧邻地铁8、18号线的江浦路站,距离医院门诊大门最近的是2号口。
公交方面有“江浦路控江路”、“新华医院”、“控江路鞍山路”三组车站。
如乘坐火车到达上海,则首选至上海站。医院位于城市东北方向,距离上海虹桥站和上海南站距离较远。
如乘坐公路客运到达上海,则首选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沪太路汽车站、上海长途客运东站,距离位于虹桥火车站和上海南站旁的虹桥站和长途汽车客运南站较远。
医院停车入口不在行人通行的控江路上,距离门诊较远,且停车位紧张,请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如有停车需求,可考虑对面的紫荆广场(商场)。
▷(4)配套设施
控江路和江浦路的西北角是紫荆广场,控江路和双辽路的西南角是君欣时代广场,基本配套齐全。
如果有更平价的饮食需求,可以沿控江路向西步行至鞍山路,沿鞍山路向北走,一路有不少小餐馆。
医院附近的住宿价格大体较贵,建议可以考虑控江路向东,或江浦路向南的区域,会有较多平价选择。
▷(5)医院环境
医院的人流量非常大,而且楼层较高,如果对挤满人的电梯有阴影的一定选择走楼梯。
就诊区域环境相对舒适,但高峰期一样会座无虚席。
楼层中有借充电宝的地方,同时还可以自备充电线,在立柱角落会有供就诊者使用的插座。
整体环境不算太嘈杂,但由于个人就诊是在暑假期间,小朋友非常多,总体还是偏吵闹,偶有打闹嬉戏或者哭闹的情况。
04
就诊流程
走入距地铁2号口最近的大门即门诊楼。
在通过安检后,乘坐直达电梯(大厅右侧)上10楼即是心理门诊以及特需门诊区域。
(图片由作者提供)
这里一定夸一下新华医院,这样布局真的让人心理负担少了很多,不必担心被人指指点点。
电梯人很多,请自觉排队,可能需要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果乘坐了大厅左侧的门诊电梯,不必担心一样可以到达10楼,但可能需要更长的排队时间以及更长的乘梯时间。
在特需门诊区域入口左侧,有签到机,根据提示插入医保卡或者扫描医保码即可完成签到。
据观察,一般逻辑应该是按预约顺序叫号,如果有人未签到会跳号。
待签到后会插队在签到池顶部,即叫号机上不显示的号,排队列表中的第二个。
如果是回诊(做检查后看报告等情况),也同样适用这个规则。
张主任一般在7诊室(至少我去的两次都是这样),沿着走廊走到尽头的右手边就是。
等你的号显示在下一个就诊以后就可以去诊室门口等着了,一般一个人会需要十几分钟。
如果是初诊需要更多的时间,半个小时甚至四十分钟都有。
▷(1)初诊
进到房间后,一般会有两到三个医生,左边年长一些的是主任本人。
旁边一个较为年轻的是助理,如果还有其他医生就应该是旁听学习的。
张主任待人非常温和,询问的时候也非常耐心细致,值得一个好评。
首先会询问你是因为什么来的,发生了什么问题。
我拿出了提前准备的所有资料,随后回答了她的问题,并且将资料给了她的助理。
在基本翻了一下以后,她问了我几乎所有成人就诊ASD都会问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要来就诊?
在得到了我的答案以后,她问是否有带家长来。我带了我妈(事实证明可能还不如不带)。
张医生先和我做了一对一的2人访谈,然后张医生和我及我妈一起做了一对二的3人访谈。
之后,张医生开具了一些量表和检查单,具体项目仅供参考。
简单问了一句,我的情况如果没有家长一样可以诊断,但是会更慎重一些。
付过钱以后,将申请单提交到心理区域的护士台(注意不是特需区域的护士台,而是在收费区域背后的那个),会给你一本评估问卷,并且预约测试面谈。
记得和护士提出看的是张主任,并且要求把预约放在主任看诊的日子。
预约的时间可能会要很久,大体问了一下基本上不会有在十四天内的,偶尔会在十四到二十一天的范围。
我去的时候是暑假,直接从月初约到了月末,整整28天……至此,初诊流程结束。
▷(2)量表与复诊
按照预约的访谈时间来复诊
首先去预约的护士台(心理区域)签到提交所有的量表
然后护士会给你一张小纸,是张主任的加号单
拿着这个去诊室申请加号
付好挂号费后回到诊疗区域等叫名字(直达电梯出来正对的地方)
在这里的访谈大致上就是医生圈定的项目,然后按照DSM或者其他的诊断方法循流程提问,常规回答就可以了。
最后医生还是会让家长来,同样的没有家长一样可以,尤其是在说出合理理由的情况下,例如家长在童年时缺少陪伴等。
大体上这一步就是把孤独商的题目重新问一遍。
我妈在这里答出了一堆匪夷所思的答案,就好像在宣告我养出来的孩子什么问题都不会有,以至于后来不得不费口舌和主任解释小时候和她的沟通就存在障碍。
整个流程结束以后回到诊疗区域门口等报告,一样会通过叫名字的方法给你。
拿到报告以后,像初诊一样去签到,然后在护士台(特需区域)询问一下你的号可能会在几点能轮到。
事实证明,怪不得号难抢,因为主任只有半天的排班却要看一整天。
我复诊是上午九点做的面谈,但是护士告知至少下午四点以后才能轮到,实际最后要到快六点才行。
所以看看你的运气,如果能抢到当天的常规挂号,就还是努力抢一下,至少不用等那么久,挂号费记得先付,但是不要去签到。
这也就解释之前为什么说初诊尽量自己挂号。
一方面加号数量也是有限的,需要早到拿,另一方面不知道会到什么时候才能轮到。
作为一个家离得不远的土著,回家睡觉去了。当然,如果有宾馆住宿的,也强烈建议回去休息一下,医院的环境毕竟还是吵。
我的很多项目分数高得有些离谱,而且目的只是诊断ASD,并无ADHD,所以就没有再额外开具检查项目。
尤其是焦虑分特别高,而且还有一些思觉失调(点击文字可阅读相关文章)的指标,于是最后医生认为我合并了焦虑抑郁状态,焦虑障碍,并给我开具了相关的药品。
最后喊我妈嘱咐了几句,并且写明希望我在下月几号再度复诊。
最后就是付钱,回一楼拿药。具体在几号窗口取药会在微信公众号上有提示,或注意查看LED屏幕。
(图片由作者提供)
05
然后呢?
长吁一口气,终于结束了。病历上的名称是“不典型孤独症”,实际上就是孤独症谱系障碍。
但就像医生问的那样,拿到了这张确诊证明,真的能改变什么吗?
从自己的角度看来,一切照旧。
可能在我身上最大的帮助是堵我爸妈的嘴,让他们少一点絮叨。
因为自己的身体状态非常差,合并有心脏、神经系统疾病,目前还在等我的其他医生判断精神药物是否可以正常服用(似乎希望渺茫,看说明书有一个会和现在服用的药物互相反应)。
但对于多数ASD人士来说,可能也并没有合适的药物可供服用。
所以,未来的路还很长,这张确诊书不过是一个起点,未来还有无数沟沟壑壑在等待着自己。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题图由作者提供。
就诊避雷,请看地图文评论区,持续更新,点击【菜单栏-资源-地图】查看。
编辑 | Garbo
中文转载请联系青衫:
qingshan.aspie@gmail.com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