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CM专栏丨系统培训与技术赋能:推动中国低卫生资源地区“两癌”筛查质量提升

健康   2025-01-31 10:03   黑龙江  


编者按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linical Medicine的2024年第4期中,来自意大利帕多瓦大学(University of Padova)及牛津大学Roberto Tozzi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题为“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Squaring the circle? ”的述评,文章从临床指南及相关研究出发,讨论了目前晚期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一些难点问题。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我国宫颈癌和乳腺癌疾病负担呈现明显地区差异,各地“两癌”防治压力不同。

近期,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linical Medicine‌刊登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健康学领域的杰出专家乔友林教授关于“‌Systematic training and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cervical and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in low-resource areas of China‌”的文章,深刻剖析了在我国低卫生资源地区,宫颈癌与乳腺癌(简称“两癌”)筛查质量对于有效防控这两种癌症的至关重要性。

文章指出,‌系统培训‌与‌技术赋能‌是提升筛查质量、优化流程、确保诊断准确的关键。特别是宫颈癌筛查,需结合高效技术与人口管理,助力2030年消除目标。乳腺癌筛查亦需培训支持。该文深入探讨了“两癌”筛查在低卫生资源地区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者与研究者提供宝贵的参考与启示,对“两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潘荣玲


前言

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患者中30.7%为宫颈癌和乳腺癌,死亡病例中23.5%为宫颈癌和乳腺癌,大部分宫颈癌发病及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我国宫颈癌和乳腺癌疾病负担呈现明显地区差异,各地“两癌”防治压力不同。我国于2009年开展全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为35~64岁适龄妇女提供免费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服务。乳腺癌采用超声作为初筛方法,宫颈癌采用细胞学或HPV DNA检测作为初筛方法。然而不同地区筛查技术条件和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加强我国“两癌”防控能力建设,尤其是提升低卫生资源地区防控能力,对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质量尤为重要。此外,“两癌”筛查还有其他有难点需要突破,包括但不限于:不必要的重复筛查(对于筛查结果阴性的个体,根据不同的筛查方法,可能在3-5年内都不需要再筛查。在此期间进行多次筛查是不必要的)、难以触及人群、筛查技术落后、筛查管理低效等。本文将探讨在低卫生资源地区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培训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建议。


1、现状分析

对新辅助化疗后的间歇手术而言,中国幅员辽阔、行政结构复杂——全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区,其中包含977个市辖区、394个县级市、1301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和1个林区——实现全国消除目标仍面临重大挑战。这些地区人口、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在没有适当协调管理和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制定消除目标可能会导致当地混乱或动力不足。这可能会加剧国内的健康不平等,阻碍消除宫颈癌等工作。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数据显示,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在全国城市(9.87)和农村(6.27)地区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在中部的差异最为巨大,分别是10.52和5.97。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在人口配置公平性方面,过去十年中我国中部地区一直存在卫生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反映了人口配置的不公平。而西部地区尽管在“十三五”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进程中逐步增加卫生人力,但医师资源仍配置不足,我国中西部地区难以满足就医需求。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卫生人力缺乏比例较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人力资源的不平衡会加剧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现状,阻碍低卫生资源地区发展。中国六大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平等。例如,中南地区平均医疗机构数量最多,共有45705家,而西北地区最少,仅有17605家。就人均卫生总费用而言,华北地区最高,为4736.90元,中南地区最低,为3060.31元。个别地区内部也存在差异。例如,在华北地区,北京的人均卫生总费用为9429.73元,明显高于山西的2650.33元。虽然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差异很小(7.93~9.54不等),但许多研究强调了医生服务能力的差异显著。由此推断,问题的关键在于资金和医院服务能力。


2、技术培训提升筛查能力

我国乳腺癌采用超声辅以X线摄影检查作为乳腺癌筛查主要技术方法。这两种方法的筛查效果高度依赖于检查医生的熟练程度。加上基层诊断乳腺恶性病变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医生欠缺对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宫颈癌的综合防控主要分为三级,HPV疫苗接种,筛查和疾病管理。目前,三级措施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如何在上述低卫生资源地区有效实施相关医疗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宫颈癌的筛查技术从传统细胞学发展为液基细胞学,再到目前的HPV DNA检测。这些不同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相同,多项RCT和真实世界研究已经证明HPV DNA检测技术在低卫生资源地区效果更好。与既往的液基细胞学不同,HPV DNA检测不再依赖医生的主观判断,结果更加的客观。经过2020~2022这三年,中国许多地区已具备PCR检测能力,在不具备该能力的地区,也可以通过杂交捕获的技术,来实现HPV DNA检测。一般一名检验科的技术员掌握该技术只需要一周。


3、技术赋能优化筛查流程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筛诊治带来了很多便利,自动乳腺容积超声、人工智能阴道镜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性,节省筛查人力成本。以湖北省2020年“互联网+人工智能”宫颈癌筛查项目为例,早期发现成本系数为0.2865,效益成本比为6.4:1,表明筛查具有成本效益。此外,在筛查中,有效的智能化人群管理,可以减少对医护人员数量的需求。在既往的筛查中,有一个重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即重复筛查。既往的筛查记录留在纸质上,年末的时候提交报表,如果需要对个案进行电子化,则需要专门信息录入的工作人员。但如果没有进行信息化的录入,则很难进行统计分析和查重。在既往的筛查中发现很多妇女是每年都会进行筛查。检查结果为阴性的妇女在3~5年是安全的。不必要的重复筛查会阻碍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宫颈癌筛查管理在公共卫生价值和社会效益层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4、可改善的诊疗能力

系统的培训可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使其能够开展基础的筛查和初步诊断工作。在筛查流程中,核心的环节是妇科采样和阳性人群的阴道镜检查。使用传统/信息化的培训,可以增强医生在检查过程中的能力和信心。


5、培训实施的建议

5.1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包括疾病基础知识、筛查方法、诊断技术和人群管理等方面。


5.2 多方合作

应鼓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筹集资源,开展培训项目。在筛查模式上结合数字医疗,降低健康知识获得门槛,提高筛查流程的可控性。此外,利用数字医疗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提高覆盖面和培训效果。


5.3 基于科学的培评估模型建立培训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例如柯氏评估模型,对反应、学习、行为和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培训评估应包括且不限于参与者反馈、知识测评和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质量和实效。

综上所述,在中国低卫生资源地区培训计划的落地,有助于探索不同地区的筛查模式,总结不同条件下开展筛查工作的经验。由点到面,由试点地区经验辐射周边城市。对核心工具/技术进行技能培训,是提升女性健康水平、降低疾病负担的关键举措。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基层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的正确宣教,提高筛查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加速实现2030消除宫颈癌目标。


作者简介:


乔友林 教授


乔友林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健康学系特聘教授,是医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与引领者。他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专家称号,是世界卫生组织(WHO)SAGE-HPV工作组的核心专家,深入研究多种癌症,涵盖病因学探索、疫苗预防策略、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的开发,以及低卫生资源地区人群癌症的预防与控制等关键领域,在全球健康领域的深厚造诣与广泛影响力。已发表科学论文770余篇,其中SCI论文540余篇,H指数84,连续10年(2014-2023)入选医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研究成果对推动医学进步与癌症防控的深远意义。

原文链接:

https://gocm.bmj.com/content/4/4/e000107

引用格式:

Jia X, Yan H, Shi Z, et al. Systematic training and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cervical and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in low-resource areas of China. Gynecol Obstet Clin Med 2024;4:e000107.


编译:贾鑫华

审核:潘荣玲


来源:GOCM杂志


相关阅读


GOCM专栏丨全球不孕不育服务保险保障政策的差异:挑战与对策

GOCM专栏丨晚期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难点问题

GOCM专栏丨从课堂到诊所:妇科与不孕不育研究中的跨专业教育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

◆GOCM专栏丨从课堂到诊所:妇科与不孕不育研究中的跨专业教育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

GOCM专栏丨异位妊娠输血的术前风险因素研究

GOCM专栏丨miRNA+蛋白质标志物:异位妊娠检测新利器

GOCM专栏丨提高宫颈癌筛查效率的有效解决方案——自取样HPV检测技术

GOCM专栏丨生殖外科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APP下载、微信医生群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具体详情

如有会议直播/学术报道

商务合作/原创投稿等需求

请联系我们

业务合作:段老师 18612983124

原创投稿:fcktougao@126.com

座机号码:010-56291763

妇产科在线
面向妇产科医院、专家、医师,提供专业信息传播服务的专业学术门户网站。致力于为中国的妇产科医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和专业的网络交流、学习平台,以推动我国妇产科医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