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质量普遍堪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这样?有各种说法。
最多的一个说法是:我们医生太忙了,一个人要管20甚至30多个病人,如果像米国医生管那么少,管保比他们写的还好。
我认为,这不是原因,至少不是主要原因。理由是:
一、我们的医生是忙,但没有那么忙。中国最忙的医院是顶级教学医院,他们的医生平均能管20多个病人吗?据我所了解的,不可能。这样的教学医院一个医生平均也就管6个左右,不超过10个,和米国住院医差不多。而且,他们有大量的进修医生和研究生、实习生帮着写病历,几乎轮不到自己动手。说他们忙到没有时间写病历,那绝对不是事实;忙着搞科研写论文倒有可能。地市级三甲医院和县医院是第二个层次的忙碌医院,也很少有科室一个人管20个以上的病人。一般科室在10个以下,忙的科室也不均衡,可能个别医生能管道20个以上,多数还是在10个以下;最闲的科室,甚至有时候医生比病人还要多。至于更下面的医院卫生院,病人已经很少了,病历质量却更差。这个你就不要和我争了,因为我太了解了。
二、也不是越忙的科室,病历质量就越差。事实上,那些病人少的科室往往病历质量更差。医院里,普遍来说,内科病历写得要好,但他们病人并不少,如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都是忙得不亦乐乎的科室。而有些手术科室,病人要少得多,甚至手术比例也低,他们的病历却写的很差,我就不点名了。
大而言之,北京协和医院不忙吗?你看他们的病历,那真是写得好,不服是不行的。
所以说,以忙为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医生如果没有长期的刻苦修炼,给你时间,你也写不好病历,别以为写病历是一个轻而易举人人能之的技能。
第二个理由是,我们的医生杂事太多了,比如,医生还要管医保扣费,还要催费,还要科研论文,还要做很多很多其他不可言说的事。
不得不说,这个是事实。但正如忙碌,这些并不都能成其为理由。
比如说医保,你能说因为医保管得太严,医生就写不好病历吗?事实有时候正相反,因为医生不好好写病历,医保才会扣更多的钱。医生开氨基酸、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等营养类药物,却没有在病历里做营养评估,不符合营养治疗原则,医保会拒绝支付,这能怪医保?医生大量给病人开护肝类药,但在病历里却找不到理由,而医保规定转氨酶超过120才能使用这类药,这能怪医保?反复的多部位的CT检查,病历里没有任何原因说明,医保拒绝支付;主要诊断胡乱填写、重要操作漏填、手术分解等等等等,怪医保管的太宽?原因不在医保,其实更多是医疗的不规范。医生写不好病历,不能倒打医保一耙。催费就不要说了,主要是护士长催好吧。
但是当然,杂事多不能不说是一个理由,你整天想着搞项目、编论文、混社会、事钻营,当然不会用心写病历了。
还有一个原因,说是因为待遇低,要是拿米国医生一样的钱,准比米国医生写的还好。这个就有点侮辱自己的职业了,我们医生难道是为了钱而写病历的吗?钱少了就不好好写病历?至少就我所了解,大多数医生不是因为钱少。况且,有些大医院的医生钱少吗?他们的病历就写得好吗?从另一个角度,你和米国医生比钱,你怎么不和人家比专业素养?比大学学制?比技术创新?比医学研究?比住院全过程服务?
所以说,忙,杂事儿多,钱少,都不是病历写不好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以下从近端原因说起。
最近端的原因是医生本人的专业能力。
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写病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病历写得好不好,与医生的水平正相关;那些认为只要有时间,就能写出好病历的,基本都不可能写出好病历。
概言之,医生的医学修养、临床训练、逻辑水平、文字功底、责任心,决定病历的内涵质量。
一个腰痛病人看门诊,恰好医生的病人也不多,但他仍然只问了两句话,就开了CT让病人先去检查,病历上只写着“腰痛三天,腰痛待查”,什么体检都没有。这并非是因为他忙,而是因为他的临床训练不足,水平太差。因为病人碰到另外一个医生,只简单翻开他的衣服,就看到腰部的皮疹,是带状疱疹,压根就不需要做CT。
一个高血压开药的病人,碰到某医生,门诊病历上只有两个字“取药”。但碰到另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发现他不仅血压高,还明显面色紫红充血,查体脾肿大,查血,发现原来所谓高血压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后一个医生的门诊病历也很简洁,却有症状、有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能反映严谨的临床思维,这不仅是病历质量的天壤之别,也是专业水平的天壤之别。
我见到资历很老的医生,看了一辈子的病,门诊病历的质量却惨不忍睹,腹泻三天写“拉肚子三天”,支气管炎缩写为“zqgy”,十几甚至几十个病人的病历一模一样,只写着“取药”,实际是看病,诸如此类,不是忙,不是他们的待遇低,而就是水平问题。
外科手术术后,由于没有细心的观察和查体,病程记录全是模板化的流水账,医护记录严重不一致,病人已经发生明显的心率变化而医生病程记录上毫无反应,最后,出现休克才发现有大量内出血,救治延误,导致死亡。这并不单纯是病程记录的问题,而是医生临床水平和责任心的问题。
也有手术后病人直到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家属提醒医生,手术医生才用听诊器去听一下病人的肺部,发现已经满肺啰音,拍CT显示大半边白肺。但术后多日的病程记录里都是生命体征平稳的流水账,压根就没有听诊过。这也是临床水平和责任心问题,不是病历书写问题。
还有结肠癌术后病人诉腹痛,医生告知是正常现象,从来不摸一下腹部。多日后症状严重,病人昏迷,才发现肠瘘致弥漫性腹膜炎和感染性休克的体征。看病程记录全是毫无意义的病情平稳的流水账,这同样是责任心和专业水平的反映,非独病历质量也。
我可以举无数的例子来说明,病历并不仅仅是书写的问题,而就是医疗质量的真实反应。以种种理由为自己的病历书写开脱的医生,其实多半就是水平很差的医生。我就这么说了,你别不服。
次近端的原因是质控不力。
病历有三个层级的质控。一是终末归档病历的质控,主要是病案室负责,由资深专家组专门审阅,主要质控甲级病案率、及时归档率、病案首页质量等,这部分在多数医院都会与绩效挂钩。但是,专家们一般不会十分较真,结果是多数科室甲级病案率都在95%以上。从数据看,已经写的很好了。但这不是真相。真实是质控的生命线,没有真实,就没有质控。
二是运行病历的质控,这部分由多个部门负责,包括医务、护理、门办,甚至还包括药学、院感、医保、纪检等。与上面相同的原因,也不能真实反映病历质量。
三是科内质控,这个问题最大,因为上级医师才是病历质量控制的源头,他是全样本质控,而医院层级的都是抽样质控。上级医师应该对下级医师所写的病历进行实时审阅,及时修改,要传帮带。我做住院医师大量写病历的时候,上级医师确实是对每一份病历都要审阅、修改的,认真者连标点符号都会改,如果问题太多,则直接要你重写。但如今,已经没有这样的上级医师了,如今的上级医师大多数不会修改病历,甚至看都不会看,任由下级医师自由发挥,出院出科时签字就完了,甚至连签字都是把电子签名给下级医师代签的。这样的科室管理,怎么可能写出好病历?你还不要说学米国,上级医师要亲自写查房记录和操作记录。我们的上级医师亲自动手写病历的不能说没有,确实是凤毛麟角。大家熬到一定的位置,都不再写病历了,全部压在住院医生头上,不写,不管,不问,也难怪会有那么多的怨言了。
然而,我认为,以上都不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病历质量没有真正纳入医生评价体系。
我们评价一个医生的好坏,从来不看他写的病历好不好,而是看他拿到的科研项目多不多,写的SCI论文多不多,获得荣誉高不高,工作量多不多等等。
评最美医生,评名医,评院士,评大师,看病历吗?
你什么时候听到有人说,哇,这医生真牛,他的病历写的太好了!今年的先进非他莫属!
你什么时候听到院长说,我们医院的品牌是病历。
幸运的是,还是有一家,协和医院,他们称医院有三宝:病案、教授、图书馆。病案居首位。协和还有一句口头禅:写不好病历的医生,一定不是好医生。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
我曾经听到一个传说,协和的一位血液科老教授,对一个病人的病情感到困惑,她一方面花时间去图书馆查找文献,一方面大量翻阅复习过去的病历,终于对这个病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协和三宝”在这个教授身上得到完美体现。假如她看到的病历全是如今这般的垃圾病历,她的医术不可能有丝毫的进步。
所以,协和才是中国医院的天花板,因为他们把病历当做医院的第一宝;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国家病案质控中心的主任也是协和人。
病历质量其实是价值观的问题,唯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把病历作为评价医生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也才能让医生真正用心写病历,从而真正从根本上改变病历的内涵质量。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思考。